疫情與寒冬下,什麼是汽車業“解藥”?

2020年開局,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行業,如今,它不止影響中國,更影響全球。


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算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疫情爆發之前,汽車產業就已經身處寒冬。

疫情與寒冬下,什麼是汽車業“解藥”?

2019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5%和8.2%,在2019年,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產銷量與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呈現負增長。這也是繼2018年以來,中國車市連續第二年出現負增長,之前一直飽受期望的新能源車也慘遭了“五連降”。


疫情爆發以後這個行業又該遭受什麼樣的衝擊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疫情和市場寒冬雙重壓力下的汽車行業。


疫情之下的車市現狀


根據中汽協發佈的數據,2020年2月,汽車產銷量出現大幅下滑,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5萬輛和31萬輛,環比均下降83.9%,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


近80%的跌幅是什麼概念?如果按往年的銷量進行簡單的換算,那麼在2020年2月,整個汽車市場就少了數千億的營收,本著沒有營收就是虧本的算法,再以目前各大汽車在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換算,僅今年2月,分攤下來每家車企就是過百億的營收損失。考慮到汽車行業這種勞動密集型重工業,本身從業人員數量巨大,重資產比例高,設備維護費用高,在疫情影響下,這些成本依然存在併發生,這樣一算每停工一個月,一家車企僅在這些方面的損失就可能達到10億甚至以上。

疫情與寒冬下,什麼是汽車業“解藥”?

正如上述所說,在疫情和車市寒冬的雙重壓力下汽車行業的日子非常難過,各大車企也是各顯神通,通過各種措施絞盡腦汁度過這個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困難期。這些措施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

在開源方面,有類似各新勢力造車拼命選擇融資的,有類似奇瑞進行股改的,有類似吉利造衛星,比亞迪制口罩這種玩跨界的,但毫無疑問幾乎每家車企都在智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方面下了重注。


而在節流方面,前不久上汽宣佈了降薪措施,各大新勢力造車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持續的在裁員降本中。鑑於目前全國出於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緊抓復工復產的大浪潮中,雖然各大企業礙於各方面壓力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進行大面積裁員,但是可以預見的是,疫情過去後,企業在越發增加的生存壓力之下,裁員降本是必然手段之一。特別是汽車行業,在競爭存量市場的大背景下,產能過剩,人員機構臃腫問題越發突出,即使沒有疫情影響,人員機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也是勢在必行,而這不僅僅是某一家或某幾家主機廠的事情,而是整個汽車行業都必須經歷的陣痛。


據瞭解,除了降薪裁員這種基本操作以外,很多車企在復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調整年度預算。大多數主機廠重新核算了產品或項目的優先級和必要性,縮減甚至取消了優先級靠後的產品或項目預算,降低了運營類預算,而這樣降低預算的做法,除了會給主機廠本身帶來從人員到產業結構的變動,更會牽扯相關上下游產業及供應商的業務調動,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很多依賴主機廠而生的零部件供應商、研發機構,甚至是廣告服務商都將受到波及。

疫情與寒冬下,什麼是汽車業“解藥”?

如果說“開源”是長期投資,看時機等回報,那“節流”就是短期效益,能立竿見影,然而這樣的“短期效益”對長期發展的影響究竟是“臥薪嚐膽般的蓄勢反彈”,還是“越省越窮的惡性循環”,那隻能靠時間來證明了。


智能汽車能否成為汽車行業的救命稻草


中國汽車行業的寒冬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預見,市場不可能永遠是增量市場,存量市場的競爭遲早會發生,而特斯拉的成功彷彿讓這個汽車行業看到了新生,短短几年時間市值就能超過傳統汽車的百年努力,這是顛覆性的,而它帶來的那些新詞彙“智能網聯汽車、軟件定義汽車、自動駕駛”,彷彿在一夜間就成了新的資本風口和行業熱詞。


如果說因為直播平臺的興起,加上很多網紅的一夜暴富,讓很多人做起了“網紅夢”,從而開啟了全民直播的浪潮,那麼特斯拉的成功則讓製造“智能汽車”成為了汽車界的“網紅夢”。各大車企或自主研發、或跨界合作的智能網聯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上汽斑馬”、“吉利億咖通”、“比亞迪Dilink”、“奇瑞雄獅·CHERY LION”,“百度Apollo”等等,而2019年最熱“5G時代”也給智能汽車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5G智慧城市”,“5G-V2X技術”,“5G環境下對自動駕駛數據傳輸速度的提升”等等詞彙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次數越來越頻繁,也許5G時代對智能汽車行業的影響真的要遠遠高於其他行業。

疫情與寒冬下,什麼是汽車業“解藥”?

然而智能汽車的研發是耗資巨大的,在車市寒冬和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在他們的股東方、母公司紛紛受到衝擊的背景下,他們是否還能燒得起錢去為自己以及背後的資方去博這個未來,這是個問題。


前幾天,在查詢以上幾家智能車品牌信息的時候發現,奇瑞雄獅的實體公司“蕪湖雄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方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變更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控股集團”、“奇瑞商用車”、“奇瑞新能源汽車”、“奇瑞科技”五個股東方,註冊資本從1775萬元變更為20000萬元。去年奇瑞因為增資擴股,有了144.5億的資本注入。奇瑞雄獅在當前環境下的股東變更及增資,是代表了奇瑞堅定智能化轉型的決心,更是代表了整個汽車行業的一個縮影。


“疫情確實加速了行業洗牌,但危機與機遇共存,我們雄獅不僅不會裁員減薪,反而要擴招人員。”對於當前的變化,奇瑞雄獅科技的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疫情與寒冬下,什麼是汽車業“解藥”?

在當下,智能化汽車是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而誰先完成轉型,或許才能最快抓住“救命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