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德元老"的王旦,其实就是现在的"老实人",不得罪任何一方

作为北宋名臣的王旦,"柄用十八载,为相十二年",他的胸襟肯定有作为宰相的"肚子里能撑船",更愿意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或者当下表现最不显眼的"老实人"给他冠名。不过也为宋朝推荐了很多贤明的人,他的性格跟现在网络上"老实人"一词非常贴切。

网络上的"老实人"带着贬义性质,不过王旦做人的确有时像老实人过于忍让。

放任家仆侵吞钱粮

王旦为人和善,饮食清淡,而且体弱多病,就曾因为身体多次向宋真宗请辞。"老实人"的特性一:即使错的,也会忍让。

王旦身为宰相,在吃这块很简朴,自家住的也很简陋,想让自己的子嗣未来不需要靠自己留下的家财,而去争夺家产,靠自己努力得到。可是对的自己的家仆在肉汤里掺墨粉,不仅不发怒,而且还一味地忍让。家仆也是得寸进尺,看自家主人啥也没说,只是吃了白米饭和小白菜,一句不发,结果下次就变本加厉,在白米饭掺假。这次依然忍着不发怒,让家仆换成粥。这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

不仅如此,家人跟他说了,说家仆肉类缺斤短两,反而不找家仆算账,却让家仆加肉的分量,表明了让家仆吃回扣。这简直是让很多人不理解,或许有人说,他们会改。

还有一件事,因为是老房子又小又破,一次正门出问题了,需要维修,为了方便出门,在其侧边开了一个门,每天挤着矮小的侧门一直走了一个月,正门才修好。这恐怕对家奴的宽恕有点过头了,尤其作为宰相。比当今的"老实人"还要过于老实。

宋真宗封禅,半推半就答应

帝王封禅这可是头等大事,历史上的无论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过封禅。而作为宋真宗也有想过封禅,不过还是担心,北方丢失,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为了能够实现封禅在泰山,宋真宗也是下过不少功夫,让其臣子做足了功夫,尤其会持反对态度的宰相王旦。

这次封禅是因为"澶渊之盟",宋真宗沾沾自喜,寇准看见宋真宗的喜色,而且认为自己是首功,就更加表现了,卖力讨好宋真宗,并且主动请缨说服王旦。

王旦半推半就答应了下来,不过还是认为不妥,不过最终还是答应了。此事临终前还对自己的儿子说道:"这是我一生唯一的耻辱啊!"

王旦有着"老实人"的默许,不去说"不",可以说"老实人"的不计较、不去评判等特点,在他的身上挂上,当然能作为宰相才干是无话可说的。还有在用人这块也有"老实人"好的一面。

用人得当

临死前向宋真宗推荐的寇准,虽然在他死后一年被重用。以及皇帝在他病种召见时,为太子赵祯推荐了十多人,只有两人(李及、凌策)没有为相,后来也是名臣。

王旦为相的时候,经常有宾客到家里高坛洛阔,事后王旦为拿小本本记下这些人情况,哪些人可以推荐,哪些人不适合,都会详细记载下来,有能力的人会推荐给不宋真宗。如已故参政李穆的儿子李行简,以将作监丞的身份在家居住,有德行,升太子中允。朝廷使者不知道他的住所,真宗命使者到中书省问王旦,人们才知道李行简是王旦所推荐的。凡是王旦所荐举的,都是人们从不知道的。王旦死后,史官修撰《真宗实录》,得到内廷出示的奏章,才知道朝廷士人多是王旦所推荐。

结语:

王旦虽然贵为宰相,能力卓越,但是过于谦卑。他有着现今"老好人"很多方面的特点。如随和厚道,性格温柔,不愿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缺乏原则性的人。

放在现在他可能有学识,也有可能不被认可。作为古代"老实人"到时非常被待见。很多人(李昉、父亲王祐、薛奎等等)对他的评价都是宰相之才。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今属山东聊城市莘县)人。


参看资料:《宋史》、《东都事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