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前兩天,一個朋友打電話,說在如何教育孩子善良這件事上,非常糾結。

大家都說善良是做人的根本,是很好的品質,她也知道教育孩子做人善良。但她曾因為過於單純善良,吃了很多虧,受了很多傷害,就覺得“人善被人欺”,很怕孩子也像她一樣吃虧受傷。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她就越糾結和矛盾,不知該如何引導。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人是高級的社會生物,除了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偏重知識和技能,而我們的孩子,將來是要進入社會,去獨立生存的。他們的獨立生存能力,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導和培養。

一個獨立的人格,包括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對人際關係的把握、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體諒幫助他人的能力,保護自己、應對惡人的能力等等。其中能夠明智地判斷是非善惡,也是一個成熟獨立的人格標誌。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心理學認為,當人們在做善事,向他人分享和表達善意時,是最接近自己內在生命能量的時候。

因為那一刻,是和真我的聯結,生命力是最高、最明亮的狀態。所以有句話:良善之心猶如陽光,能夠照亮施者和受者的生命。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比如國內曾經一個真實的惡性案件,一個連環殺人犯殺害了許多青少年,但只有最後那個孩子沒有被殺。

警方瞭解到,那孩子被犯人抓住時,一直在哭求。他告訴犯人:“我家裡有爸爸媽媽,還有個殘疾的奶奶,我要是死了,他們以後可怎麼辦啊?你也有父母,你要是沒了,你媽媽肯定也會特別難受,你的全家人一輩子都會難過啊!”這種發自內心的良善和同理心,連犯人都被打動,和他一起痛哭。

犯人說家人根本不在意他,男孩就說:“你放心,要是你不嫌棄,我給你做乾兒子,我給你養老送終!”最終這個男孩回到了家裡,警方才順利破案。

所以我們說,良善之心不光是幫助他人,更是幫助自己!真正聰明的家長,還是要教育孩子多替他人考慮,要善待他人,因為關鍵時候,善心能夠救命!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很多人說自己曾因太善良吃虧,受到傷害,又怎麼教育孩子呢?我的孩子如果為人處世過於善良,遇事會吃虧,會被人欺負。其實,我們遵循一些原則,就能夠避免這些情況。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帶孩子去做義工去幫助他人,其實做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引導機會。

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去和孩子討論做善事時明亮、滿足的內心感受。因為人在分享和施與時,生命能量很高,整個身心都會產生飽滿的幸福感,而這就是真實的良善之樂。

在我們的引導下,孩子體會到和內心真我聯結的幸福感,自然能把感受和理性的頭腦認知結合起來,此刻就是一種“知行合一”的狀態。

而討好,忍讓、軟弱都是負面應對方式,當人們選擇如此行為時,他的內在狀態一定很低,內心肯定有委屈和難受,並沒有上面所說“明亮滿足的幸福感”。

此刻,我們再去讓孩子感受自己的內心狀態,他自然就知道事情該怎麼選、怎麼做了。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家庭教育中有四個做事原則,需要儘早教給孩子: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不違反法律。

在做事四原則的基礎上,判斷這事能不能帶來快樂,也是我們決定要不要做善事的基本指標。

還是那句話,如果心裡感到委屈難受,那件事就不用做了。做善良的事,收穫的一定是快樂。如果收穫不到快樂,那個善良沒有意義。

甚至,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不用去判斷事情到底有多好、多善良,只要自己覺得做了不快樂,就可以告訴對方“不可以”“不行”“不要”;即使對方講一大堆道理,我們都可以拒絕。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能夠智慧的觀人看事。善良的羔羊最可惜,所以要培養有智慧的善良。

智慧包括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做事有原則和底線意識,要有一定的警覺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否則,很容易被居心叵測的人所利用,非常危險。

不要把孩子當一朵溫室的小花去養,多和孩子一起看看新聞,有意識地和他討論社會和哲學方面的知識,不必太深,但要儘早讓孩子明白人性的脆弱和社會的複雜。

當孩子頭腦裡對很多人和事有一定的概念時,他自己遇到時,起碼不會過於輕信,只會往好的方面去想,最後吃虧上當,釀成大錯。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另外,還要告訴孩子懂得靈活、有彈性的去處理和解決問題。懂得靈活,孩子就不會吃那麼多虧,也就能夠持續做善事,他自己能享受到做善事帶來的內在滿足感,他的自我價值感也會極大的提升。

而一個自我價值感比較高,感性和理性發展的比較好的孩子,我們就不用擔心他會被欺負、被傷害。因為他已經有足夠的、發自內心的力量和智慧,去過好他的人生!

我曾因善良備受傷害,又怎敢教我的孩子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