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傳媒的股價走勢,暴跌以後是否進入了抄底階段

受到瑞幸咖啡(LK.US)自曝偽造交易22億,股價暴跌,盤中6次暫停交易。而受牽連的分眾傳媒(002027.SZ)隨後大跌,逼近迴歸A股後的最低點。

作為分眾傳媒的大客戶 瑞辛咖啡受到牽連,投資者萬分關注。股價大跌之後,怎麼辦?是否硬抗還是補倉抄底?

渾水發佈的報告指出,在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公司披露分眾傳媒在2019年第二季度2.4億元+廣告支出總額中佔1.4億元。但據第三方媒體CTR跟蹤顯示,瑞幸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誇大了逾150%,尤其是在分眾傳媒上的支出。渾水稱,瑞幸有可能將其被誇大的廣告費用重新用於增加收入和店面利潤。

一方面,瑞幸作為分眾傳媒的大客戶,兩者關係密切;另一方面,分眾傳媒此前在美股更是經歷了兩度被渾水做空,同樣涉及造假,並且在回A後經歷了巨量減持和暴跌。此次瑞幸“失足”,分眾傳媒會被牽連嗎?

被做空、私有化和減持

分眾傳媒作為中概股回A的標杆企業,曾在電梯廣告市場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毛利率和ROE曾高達70%,一度是價值投資的典型。

2005年7月,分眾傳媒登陸美股,成為中國廣告傳媒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第一股,IPO融資1.7億美元,創下了當時中概股融資規模的最高紀錄。

2011年11月21日,渾水發佈了首份長達79頁的質疑報告,對分眾傳媒給出了 “強烈賣出”評級。

渾水對分眾傳媒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點:資產造假,屏幕數量誇大;高價併購,大幅計提資產減值;收購交易涉及內部人士,存在利益輸送嫌疑。

報告發布後,分眾傳媒股價暴跌39.49%。隨後在2013年5月,分眾傳媒完成私有化。

作為“中概股迴歸第一股”,分眾傳媒在A股上市後股價曾一度持續上漲。限售期過後,當初的私有化財團成員持有的分眾傳媒限售股相繼解禁,謀求獲利離場則成為其常態,Power Star(HK)、Gio2(HK)、Glossy City(HK)、Giovanna Investment(HK)共同組成減持分眾傳媒的主力軍,並且累計減持了49次。

僅2017年至2018年兩年時間,公司股東合計減持套現約229.51億元,分眾傳媒也因此被稱為A股“減持王”。

瘋狂減持導致分眾傳媒的股價也從2018年開始下跌,從2018年初的高點12.78元跌至2019年初的低點4.87元,跌幅超過60%。

此外,2019年1月2日,分眾傳媒面臨上市以後最大規模的一次解禁,不少資金為規避風險提前出局,這也導致其股價跌跌不休。

為緩解投資者疑慮,支撐疲軟的股價,分眾傳媒尋求戰略投資者的支持。2018年12月,分眾傳媒引入戰略投資者阿里。阿里巴巴以約150億元的代價入股分眾傳媒,並持有其5.28%的股份。此次阿里巴巴受讓的Power Star、Giovanna Cayman及Gio2 Cayman的股份,均是當初參與分眾傳媒私有化的財務投資方。

然而這些對於分眾傳媒的解禁來說只是冰山一角。2019年1月,分眾傳媒迎來最大的解禁潮,當月,分眾傳媒77.13億股解禁,按照解禁之時股價測算,摺合總市值386億元。

由於解禁數量巨大,市值過高,壓制股價表現,絕大多數參與私有化的股東此後並未宣佈減持,只有珠海晉匯創富叄號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珠海融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融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三家機構發佈了減持公告。到2019年3季度,上述三家機構合計減持4.4億股,僅為前述解禁股數量的5.7%。

巨大的減持壓力如影隨影。

應該說從上訴的歷史淵源來看,分眾傳媒不是一個好公司。是典型的惡名遠揚的割韭菜的典型代表。所以作為個人投資者 ,應該原離這種公司為好。所謂君子不離危牆之下。

當然從技術高手來說。短期經歷股價暴跌之後,會受到市場一些冒險資金的青睞。做一個大家恐慌 我貪婪的短線 投機行情運作的可能性。

所以建議投資者 如果還有持有此公司的投資者 也不要盲目 減持。畢竟股價已經充分消化了前期業績不佳的下跌幅度。等待短期反彈之後 再進行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