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瓜落兒”,懷揣海外上市夢的中國旅企也逃不掉

瑞幸的“瓜落兒”,懷揣海外上市夢的中國旅企也逃不掉


瑞幸爆雷了別隻顧著吃瓜,火可能也會燒到家門口。


2020年美股的驚天第一“爆雷”非瑞幸莫屬,而且還是由瑞幸自己親手點炸的。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美股開盤前,瑞幸咖啡突然公佈了一份涉及“偽造22億元交易”的內部調查報告。根據報告內容,瑞幸承認“公司內部成立的特別委員會調查發現,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瑞幸咖啡COO劉劍以及其下屬幾名員工,偽造了大約22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價值。”


消息公佈後,瑞幸咖啡股價在盤前交易中暴跌超過85%,開盤暴跌75.57%,市值蒸發近50億美元,成為“中概股”有史以來的的最大丑聞,引發的熱議程度甚至直超直播界新晉帶貨 “一哥”羅永浩。


在熱心群眾圍觀“吃瓜”之際,冷靜下來的行業人士們顯得更加理性。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股市爆出財務造假,除了瑞幸要自食惡果,未來想要赴美上市的中國創業者們跟著吃瓜落兒的風險大大增加,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旅遊行業。在盈利艱難的旅遊行業,特別是線上旅遊,赴美上市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未來這條路或不在那麼平坦。


01

瑞幸咖啡“爆雷”始末


關於瑞幸咖啡財務造假的質疑聲早就出現。兩個月前,讓很多中概股聞風喪膽的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就曾公開過一份匿名做空報告,矛頭直指瑞幸咖啡,指控其涉嫌財務造假,門店銷量、商品售價、廣告費用、其他產品的淨收入都被誇大,2019年第三季度瑞幸的門店營業利潤被誇大3.97億元。


彼時瑞幸咖啡在SEC官網發佈公告堅決否認了報告中的所有指控,稱報告基於毫無根據的推測和對事件的惡意解釋。然而兩個月之後,瑞幸咖啡就“打臉”了,並且是自抽一巴掌。


根據瑞幸自己公佈的調查報告,2019年Q2、Q3、Q4三個季度瑞幸有22億的銷售額是虛假的,根據瑞幸公佈的財報數據顯示,瑞幸在2019年Q1、Q2、Q3的總營收是29.2億,假設第四季度與前三季度相差不多,也就意味著瑞幸造假的22億銷售額佔到後三個季度收入的75%,一個驚天的數據佔比。


對於這個財務造假醜聞,瑞幸的回覆是“公司表示震驚!自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兼董事Jian Liu以及向他彙報的幾名員工,從事了某些不當行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


簡單翻譯就是,公司全然不知情,COO劉劍和他的小團隊才是罪魁禍首,瑞幸也是受害者。與此同時,瑞幸還貼心給出警告,希望投資者不要再以這一週期內的任何財務數據作參考,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公司將進一步對財務數據等調整進行公告。


然而面對如此解釋,相信稍微有些專業知識和常識的人根本不會相信,所以美國股市直接以“一瀉千里”的股價以及約等於給瑞幸判了死刑。美國證監會(SEC)處理財務造假一向嚴苛,此後等待瑞幸咖啡的將會是來自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以及來自監管部門的鉅額罰單。


瑞幸的“瓜落兒”,懷揣海外上市夢的中國旅企也逃不掉


02

花式作死瑞幸連累了誰?


在瑞幸的這波醜聞中,消費者喜聞樂見,畢竟不影響已發的咖啡優惠券的使用。


瑞幸自曝財務造假一天後,“瑞幸爆單”登上微博熱搜,吃瓜群眾們以自己的實際訂單來表示對瑞幸的支持,感謝瑞幸割“美國資本主義”的韭菜補貼國內喝低價咖啡,不過也有“瓜友”耿直表示,是怕瑞幸倒掉之前,優惠券來不及消費掉,浪費。


然而,作為瑞幸的股東,神州租車顯現高興不起來了,瑞幸“爆雷”後,第一個被連累的就是它。整體來看,瑞幸咖啡的發展離不開神州系,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同時為神州租車的大股東兼董事會主席,創始人錢治亞也有多年神州租車履歷。二人憑藉瑞幸咖啡一度造就新的財富神話。


根據瑞幸上市後的股權結構,當時陸正耀持股30.53%,為最大股東;創始人錢治亞佔19.68%,位列第二,Mayer Investments Fund持股12.4%。然而相關資料顯示,Mayer Investments Fund控制人為陸正耀的姐姐Sunying Wong,相當於兩人合計擁有瑞幸42.93%的股權。


在瑞幸財務造假股票大跌甚至有倒閉風險之後,陸正耀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神州租車直接收到影響開盤即跌,盤中跌幅一度達到68.37%,開盤不到45分鐘就緊急停牌,停前跌幅為54.42%,最先吃到了瓜落兒。


為什麼會是神州租車?除了因為高管和大股東高度重疊,資本聯繫密切外,神州租車與瑞幸也十分相似,主要策略都採取“價格戰+規模擴張”。數據統計,2009年的時候,神州租車的車隊規模不足700輛,2012年為45000輛,2019年租賃車輛就超過11萬輛,擴張速度非常快,瑞幸出事之後,神州租車是否也存在相似風險難免讓資本市場擔心。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出行領域的上市企業,神州租車也是旅遊產業鏈條中的代表企業之一,旅遊出行需求是神州租車的重要獲客渠道。


除神州租車外,另有兩家與瑞幸有合作的企業也沒能倖免,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與瑞幸咖啡有所合作的A股上市公司分眾傳媒與哈爾斯也出現大跌,跌幅分別達5.67%、3.63%。


其中分眾傳媒與瑞幸的合作主要在廣告層面,渾水此前發佈的做空報告指出,瑞幸咖啡將2019年第三季度的廣告支出誇大了逾150%。根據分眾傳媒對此的最新回覆稱,由於公司處於業績報告前的靜默期,與財務信息有關的消息不方便披露。但目前來看,瑞幸咖啡的應收廣告款在正常回款流程中。


而哈爾斯則是與瑞幸合作開發周邊產品,於2019年3月簽署了為期3年的合作框架協議,哈爾斯將根據瑞幸咖啡的要求進行luckin coffee周邊產品的相關開發、製作,瑞幸咖啡將在其所有渠道進行雙方聯名產品的推廣和銷售。


瑞幸的“瓜落兒”,懷揣海外上市夢的中國旅企也逃不掉


03

未來中國旅企赴美上市可還行?


如今看來,跟瑞幸稍有牽扯的上市公司,在瑞幸自曝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牽連。然而能被稱為“中概股”有史以來的的最大丑聞,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的影響肯定遠不止於此。


有分析稱,瑞幸事件的影響範圍不僅僅是圍繞瑞幸這一家中概企業發生,而是會對整體中國企業在美資本市場的形象帶來負面衝擊,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未來美國資本市場甚至是其他資本市場都將對中國企業尋求上市的行為產生不信任感,失去誠信意味著未來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由於國內資本市場對於企業上市的條件較為嚴格,很多國內企業想要在中國上市比較困難,以A股來說,發行人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人民幣三千萬元這一項條件很多企業就無法達到,特別是依靠燒錢起家的互聯網企業。


這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就是線上旅遊企業。縱觀線上旅遊領域的頭部企業攜程、途牛、藝龍、去哪兒等都曾轟轟烈烈赴美上市,且多數上市時處於連年虧損狀態。儘管目前僅剩攜程、途牛還在美股堅持,但退下來的藝龍在與同程合併後依然選擇轉戰港股也沒有選擇迴歸A股市場,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盈利條件的限制。


目前業內諸多還在打拼的旅遊企業,上市夢想的首要目標就是美股或港股,謀劃過上市計劃的途家、馬蜂窩等都表達過類似的意願。在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發生後,未來境外資本市場對於中國企業的審核必將更加嚴苛。即便是上市後,基於信任度的打折,對於中國企業數據真實性、現金流真實性、銷售額增長真實性、商業模式能不能成功等等的質疑也會讓資本方望而卻步。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是在近十幾年才緩慢積累出來的,在資本市場更是如此,阿里巴巴、京東、攜程等多家優秀中國企業幫助更多國內企業敲開並穩穩撐住了美國資本市場的大門,一個造假醜聞就可能讓此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瑞幸事件值得每一個抱有赴美上市夢的中國企業深思,可以講故事換取資本,但造假是萬萬不能,特別是一直以來被西方用有色眼鏡看待的中國,一旦被貼上負面標籤,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自己,而是被冠以“中國”二字的每一家國內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