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油泼面,为何能“称霸”陕西,征服陕西人的胃?

一碗油泼面,为何能“称霸”陕西,征服陕西人的胃?

提起陕西的面食,绝大多数生活在陕西的人都能说出一大串,比如biángbiáng面、臊子面、旗花面、蒜蘸面、摆汤面、窝窝面、驴蹄子面、丁丁面、片片面、炉齿面、疙瘩面、饸络、麻食、浆水面等。

如果非要在这众多的面食中挑选出一位最低调的“面食王子”,非油泼面莫属。说它低调绝非胡说,无论中国五大面食还是中国十大面条,都没有它的身影。

若非影视剧《白鹿原》的导演们不惜花费大量镜头对它刻意渲染,或许至今,它依然籍籍无名。然而,正是这种籍籍无名的面食,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陕西人。

一碗油泼面,为何能“称霸”陕西,征服陕西人的胃?

这道起源周代,延续千年的传统美食,时至今日,依然盛行在三秦大地上,且越来越深受大众的喜爱。

在西安面馆一家连一家的大街小巷,油泼面几乎成了每个面馆的必备。可以这么说,一个没有油泼面的巷子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巷子;一个没有油泼面的面馆,是一个不受欢迎的面馆。这就是油泼面,它像一位游走民间的使者,混迹在西安的城中村以及地下小吃街,却让人离不开它。

一碗油泼面,为何能“称霸”陕西,征服陕西人的胃?

陕西人对油泼面的喜爱就像南方人离不开大米一样,一日不吃面心就慌。对陕西人来说,一日三餐可以没有大鱼大肉,可以没有丰盛的四菜一汤,但不能没有面,也不能没有油泼面。

那么,作为生活在八百里秦川的陕西人,为何会对油泼面情有独钟呢?油泼面又是如何征服陕西人的胃的?

这自然离不开它自身的特点。

1、充饥饱腹,经济实惠

油泼面之所以能够征服陕西人的胃,首要原因在于它充饥饱腹,好吃不贵。作为以面食为主的城市,最不缺的就是面馆,走进西安大街小巷,面馆一家连一家。

每到吃饭时间,为了招揽生意,面馆的老板会时不时出现在面馆门口,操着熟悉的陕西方言,吆喝几声:“扯面、拉条、臊子面、刀削面、炸酱面、西红柿鸡蛋拌面、炒面……吃啥里面坐。”

当食客们走进面馆,老板一边给你倒面汤,一边问你吃点啥。在众多的面食里,油泼面往往是食客们最常选择的面食之一。

一碗油泼面,为何能“称霸”陕西,征服陕西人的胃?

对于面量,老板也绝不含糊,更不会弄虚作假,无论你是第一次去还是第N次去,大碗盛装,面量充足是标配。

聪明的老板明白,吃油泼面的很多都是最普通的劳动人民,量必须要大,如果量少吃不饱,他可能失去的不是一个顾客,而是一群顾客,所以第一次绝对要让你吃饱、吃好。只有这样,当你饿意来临时,你的胃才有可能牵引着你的身体,再次走进熟悉的地方,体验熟悉的味道。

另外,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油泼面始终保持着平民价格,繁华地段一碗油泼面,价格基本都在10元左右,偏僻一点的小巷一碗面的价格基本都在七八块钱。走遍西安的大街小巷,你几乎很难找到比油泼面还便宜的面食。也正是因为它经济实惠,充饥饱腹,让油泼面成为当地人最受欢迎的面食之一。

2、香辣爽口,劲道十足

油泼面能够征服陕西人胃,还在于它的口味和嚼劲。一碗正宗的油泼面,从和面到出锅,需三揉三醒,揉面的力道要大,需来回多次,面团揉至光滑后,抹上一层清油,盖上塑料薄膜,放置一两个小时,醒面的过程,会让和好的面更易加工,做出的面条更加地筋道有嚼劲。

一碗油泼面,为何能“称霸”陕西,征服陕西人的胃?

如果说油泼面劲道在于揉面的手上功夫,那么制作油泼面的灵魂就是油和辣椒。刚出锅的面条加入辣椒粉、酱油香醋、豆芽和葱花,再用滚烫的热油浇泼,鲜红的辣椒粉和葱花遇见热油,会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极大地提升了油泼面的口感,刺激了大众的食欲。

无论是劳累一天的农民工朋友还是下班回家的上班族,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喝一碗面汤,一种饱腹感顿时让人精神抖擞,一天的疲惫也会消减一大半。

3、兼容并包,吸纳众长

油泼面之所以能够征服陕西人胃,还在于它以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精神不断地吸纳着诸多同类。无论是你臊子面还是刀削面,无论是你棍棍面还是裤带面,经过油泼辣椒的浇制,就成了一碗香气浓郁、口感上佳油泼面食。

这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精神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走进面馆,你可以选择油泼棍棍面、油泼臊子面、油泼菠菜面、油泼刀削面、油泼裤带面。

充饥饱腹,好吃不贵;香辣爽口,劲道十足,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让油泼面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影响着生活这片土地上的劳动人民。

一碗油泼面,为何能“称霸”陕西,征服陕西人的胃?

作为油泼面的忠实粉丝,我对它也是打心底里喜欢。从高中起,每隔几天,就和三两个同学去校园附近的面馆吃上一顿。

时隔多年,离开校园,远离家乡,在以大米为主食的城市,有幸遇见一面馆,欣喜之余来上一碗,精明的老板为了减少成本,以洋葱为辅料,一碗油泼面盖半碗洋葱,吃上一口,没有油泼面的味道,反倒呛得两股眼泪。

那时,我才明白,原来故乡的美食是有灵魂的,故乡的味道是无法替代的。无论你身在何处,它都会牵引着你对故乡的思念。就像那碗看似不起眼的油泼面一样,它的背后飘散的是家乡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更是三秦大地上劳动人民生活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