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泼面:碗大,面多,味道浓烈,带着王者之气的西北面食

西北美食之一:油泼面


第一次吃油泼面是在30年前。那是一个雨天,西安大雁塔附近,在一家半露天的简陋面馆里。看着老板,一勺热油下去,香味四溢,满口生津!心想,面还可以这样做!

油泼面是西北地方特色美食。做起来简单,吃着舒服,色彩艳丽,营养均衡,色香味俱佳。至今,还记得那家人做的油泼面,一口大锅,淡绿色面汤翻滚,只见店家拉出几条扯面,“啪”的一声,摔在面案上。再一扯,如同皮带一般,然后啪的一声,面就飞进了汤锅。


油泼面:碗大,面多,味道浓烈,带着王者之气的西北面食


师傅不紧不慢拿着漏勺,在锅里搅上几圈。紧接着,抓出一把早已洗好的小油菜,“嗖”一声,如同天女散花般,稳稳飞进了汤锅。

片刻之后,面熟了。小油菜也变得油绿油绿,师傅手脚麻利地取出几只大碗,一字排开,先捞面后放菜、放豆芽,再放上葱花,盐、味精、辣椒面。

这时,锅上的油早已冒起了轻烟,师傅端过来,舀起半勺油,“呲”啦一声,香味四溢,食客口里生津。

“面好咧!”随着,在老板暖暖的关中话里,面便送到了每个人的桌子上。

油泼面:碗大,面多,味道浓烈,带着王者之气的西北面食

吃油泼面首要拌面。这要自己动手,仔仔细细把面拌好,让辣椒、盐、味精、花椒的滋味,沾在面的每一部分。拌好后,第一口先感觉到盐味,然后是辣椒 ,再次是浓烈的葱油味。

油泼面和牛肉面有一拼,它们的共同点,快速方便,美味实惠。不过,油泼面大气,有着关中的豪气,有股子帝王之气。碗大,面多,味道浓烈,扎实,算是面的王者。

当然了在兰州,油泼面的价格要比牛肉面高出一些,竞争力自然也就不如牛肉面。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油泼面的热爱。不仅喜欢吃油泼面,也学会了做油泼面。


油泼面:碗大,面多,味道浓烈,带着王者之气的西北面食

不过我家做的油泼面。和陕西关中吃到的油泼面,有所不同。这自然是因地制宜的结果。面有时候是挂面,有时候则是压面,也有的时候是夫人做的拉条面。菜还是习惯选用小油菜或者绿菠菜。

拌面技术不行。我就先做了一种底汤,一般先放点生葱花,再少许盐和味精。也可以放点肉臊子之类的。再放少许蚝油,撒点生抽,再浇上一勺热汤。就差不多了。

捞面出菜后,撒上辣椒面、葱花、盐、味精、花椒,再来半勺热油。瞬间,香味四溢,一如三十年前那样!

浓浓香味,红色的辣椒,白色的面,绿色菜,黄色的豆芽,令人胃口大开。小伙子吃了一碗,不过瘾,非要再加一点面。


油泼面:碗大,面多,味道浓烈,带着王者之气的西北面食

附记:

油泼面,为明代出现的面食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宋元。据元代有“水滑面”。这种面的做法,已经和油泼面中面的做法十分相似。

“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中,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白面慢慢入水,和搜成剂。用手拆开作小块子,再用油水洒和,以拳揉一二百拳。如此三、四次,微软如饼剂,就案上,用一拗棒纳[捺]百余拗。如无拗棒,只多揉数百拳。至面性行,方可搓为面指头。入新凉水内浸两时许。伺面性行,方下锅。”


油泼面:碗大,面多,味道浓烈,带着王者之气的西北面食

这种做法的,类似于西北各地行面(醒、餳、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拉条面。

故而,有人言,水滑面未必就是油泼面。因为后面还有一段话,并没有说油泼。而是要浇上一种类似于臊子的,类似于今天菜拌面。

油泼面需面、油、辣椒末。辣椒原产于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之间,晚明时传入。真正的油泼面,怕是明清之际才出现。


油泼面:碗大,面多,味道浓烈,带着王者之气的西北面食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