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對孩子說窮,別惹事。因為這樣可能正在毀掉一個孩子

草根家庭,父母讓孩子“不惹事”、“不攀比”都是正確的。但是,片面強調弱勢身份,將導致孩子從小自卑、固化低人一等的心理,從而喪失改變命運的勇氣。

從農村孩子到大學教授,知天命的年齡閱盡世態炎涼,談一點個人體會。

一、“不惹事”,還要“不怕事”

不要只對孩子說窮,別惹事。因為這樣可能正在毀掉一個孩子

不惹事,是任何人都應當恪守的為人準則。不欺負人、不沾人便宜,本質上是自保,因為“多行不義必自斃”。草根家庭的孩子更當謹慎為人處世,畢竟這是個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

但是,僅僅不惹事是不夠的,還要不怕事。厚道、低調都要有底線,在人格尊嚴或者利益收到侵犯時,要學會保護自己,在必要時用適當的方式反擊。

如何貧富貴賤,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二、物質上不攀比,但要見世面

不要只對孩子說窮,別惹事。因為這樣可能正在毀掉一個孩子


多年前讀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位生活在縣城的工薪階層少婦。她平時節儉持家,不慕虛榮,但是每年都會和丈夫商量搞一次“奢侈”消費,或者是全家到臨近城市旅遊一趟,或者是在平時不敢進的飯店吃一餐,或者是買一件平時不敢買的好衣服。

她平平淡淡地做好家庭主婦,但是不忘“少女夢”,偶然見識這個世界的美好。在現實和理想之間能找到合理的平衡,這樣的人值得敬佩。

草根階層培養孩子,也是這個道理。平時,安貧樂道、物質生活量力而行,但是也要儘可能讓孩子多見世面。既有平常心,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這樣的孩子才能腳踏實地追求更好的生活。

三、精神上貴養,自尊自立自強

不要只對孩子說窮,別惹事。因為這樣可能正在毀掉一個孩子

雖然草根子弟的進取之路註定崎嶇,但是決定他們命運的關鍵,在於能否理解人生的意義,在青少年時代激發出雄心壯志。

即使草根家庭,在品行、心氣、胸懷和學識等精神生活方面,都應該富養孩子。精神上的富養,和家庭條件沒有多大關係,更多地取決於父母的思想格局和境界。

比階層固化更可怕的,是認知固化。家庭教育最大的差距,在於家長價值理念的差距,而不是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差距。

不要只對孩子說窮,別惹事。因為這樣可能正在毀掉一個孩子


價值觀教育、理解學習的意義、人格塑造、強身健體,都可以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免費完成。

古今中外,寒門出貴子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