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但是更為人所熟知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學者承認的女皇武則天的丈夫。

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正是因為唐高宗一步步將武則天推到皇后的地位,才使得武則天能夠逐步掌權,並代唐建周。而因為武則天的存在,很多人都認為唐高宗李治是一位懦弱的皇帝。

在男權社會,被女子篡權奪政,不能壓制她,還讓她得以稱皇。說唐高宗李治沒能力,是個懦弱的皇帝,似乎沒錯。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不是這樣。

李治最開始並不是唐太宗鐘意的繼承人,他上面兩個哥哥李承乾和李泰。一個是父親重視的繼承人,一個則是寵愛的兒子。雖然李治也得父親寵愛,但一開始並沒有被父親考慮入繼承人行列。

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李治成為繼承人,是因為李承乾和李泰兄弟相爭,最終危害唐太宗性命。唐太宗為了保住李承乾和李泰,選擇了看上去最仁厚的李治為太子。

但是很少人知道,這太子之位一定程度上還是李治自己謀來的。其實李承乾被廢之後,唐太宗原本想要立李泰為太子。但是李治先前受到李泰威嚇,當晚就進宮告了狀,使得唐太宗發現立李泰也不是個好法子,最終選定了李治。

李治能在這個時候,選擇入宮向老子告狀,就已經說明了他還是有一定心機的。再來看他繼位之後的表現,也完全不是大家想象的無能懦弱,相反還十分拿的出手。

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李治繼位後,在李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輔佐下,繼續推動和實施太宗時期的各項政治經濟政策,使得國家安定,百姓富庶。後世稱李治統治期間,“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軍事方面,唐高宗即位後先後滅西突厥、滅百濟、滅高句麗,擴大唐朝版圖。若是瞭解的同學應該知道,唐朝版圖最大時期不是在李世民也不是在李隆基時期,而是在李治時期。

唐高宗時期,國家版圖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一直維持了32年。

文治武功,唐高宗都成就不低,之所以給人懦弱的映像,無非受武則天影響。那麼再來看唐高宗和武則天之間的關係。

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嚴格來說,武則天最初應該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貞觀十一年,十四歲的豆蔻少女被唐太宗召選入宮,封為五品才人,伴駕唐太宗左右。當時的李治不過是十歲的青蔥少年。在長達十二年的歲月裡,李治每每出入太宗書房,總忍不住多看父親身邊這位美豔的伴讀秘書幾眼,一來二去,兩個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自然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若說李治對武則天最初的情感只是懵懂少年對美麗異性的好感的話,那麼成年登基為帝后,李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將武氏從感業寺內接回宮,則更大層面上是由於身處王皇后與蕭淑妃權力鬥爭的漩渦中,令高宗感到情感上失落,而武則天的溫柔多情在此時起到了一種填補內心空虛的作用。

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更大程度上帶有一種對母性光環的依戀,以及對政治夥伴的倚重,這種情感相較他過去對蕭淑妃那種單純的自上而下的恩寵有本質的不同。

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就在李治當上太子以後,他在披星戴月地伺候抱病臥床父親的同時,居然在父親的更衣室與父親的女人武則天偷情。今後,開端了他與這位年青仙顏庶母的不倫愛情。貞觀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5月,唐太宗李世民逝世,李治登基於長安太極殿,是為唐高宗,時年22歲,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

唐太宗身後,武則天依唐代後宮之例,入感業寺落髮為尼。永徽元年,即公元650年5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辰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告別後的懷念之情。唐高宗登基後,蕭淑妃專寵後宮。永徽二年蒲月,王皇后自動贊助武則天回宮,妄圖“以毒攻毒”。武則天回宮後敏捷戰勝蕭淑妃,得到唐高宗的溺愛,第二年便被晉升為昭儀,起初,還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兒子李弘。跟著她位置的變更,武則天的願望也隨之水長船高,開端動起了當皇后的動機。王皇后和蕭淑妃結成一派,和武則天周旋於後宮。

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雖然後來高宗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不光是因為他對她的感情,更主要是為了從長期專權的舅舅長孫無忌手中奪回朝政大權,然而他畢竟給了她天下女子最尊崇的榮耀和冠冕,更何況他後期許她參與朝政,把軍政大權交於她分擔,並賜“二聖”尊榮,這都為武則天一步步登上帝王的權力巔峰創造了條件。

唐高宗和武則天在太宗去世之前就已經有了聯繫,至於是何種不多說。後來武則天感業寺出家,兩人再次相遇,唐高宗不顧反對,將武則天接回宮寵愛。後來又廢王氏立武氏為後,都不曾向大臣妥協一步,能說他懦弱無能嗎?不能!

而後武則天一步步奪權,根本原因還是在李治身患疾病,沒有精力處理政事。武則天抓住時機,開始一步步蠶食大權,走上高位。

這個時候李治也不是無動於衷的,他曾經興起過廢了武則天的心思。甚至還找來親信商議,但是消息提前走露,武則天申訴辯解,這才最終作罷。

帝王傳之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情感糾葛。


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在唐高宗活著的時候,擬定《內訓》和《外戚誡》壓制武家人興風作浪,武則天也無可奈何。

除此之外,武則天支持者李義府、許敬宗的先後倒臺,武后的政敵及家屬拜相,王廢后的族兄王方翼也受到任用,則說明唐高宗在世之時,武則天並不是說一不二。

武則天最後稱帝,還是因為唐高宗去世後,她一步步將年長的兒子拉下馬,扶持幼子,後又廢幼子自己稱帝。

如果唐高宗還活著,那麼武則天稱帝仍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不能因為武則天的崛起,而小看唐高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