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懂事了,家長別洋洋得意,孩子已經到了"成人化"邊緣!

暑假的時候,曾和孩子參加過一個親子旅遊活動。在哪裡,孩子們玩得都十分的開心和撒潑。但是隻有一對母女讓我們這些父母"羨慕"壞了。

無他,盡是因為那個小女孩特別的懂事,聽話,乖巧。中午的時候,我們大家一起吃飯,我一直觀察著那個乖巧的小女孩。她自己一個人先放下揹包,然後去洗手間洗乾淨手手,再將自己和媽媽的碗筷全部擺好,很有禮貌和涵養。安靜的等待媽媽點菜回來。

而其他孩子基本都是玩瘋了還沒收回來,一會這摸摸那看看,像只小泥鰍一般溜來溜去的。很多家長看到這裡都不禁向那位媽媽誇獎小女孩:"哎呀,你家的孩子也太懂事了吧,聽話又有禮貌!"那位媽媽也是禁不住的滿臉笑意,但謙虛道:"哪有,這孩子只算可以。"

可以我卻看到女孩的眼睛一直都看向玩耍的孩子,很是羨慕,做什麼事情都要悄悄的打探母親的神態,她真的開心嗎?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越懂事越好,可別太洋洋得意。懂事是好,但是太過懂事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到了"成人化"的邊緣。過於懂事讓孩子過早的扼殺了童年的天性。

孩子什麼樣的表現是在"成人化"邊緣徘徊?

1.委屈自己遷就他人

踏入"成人化"邊緣的孩子,很多時候會有強烈的負疚感,將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孩子為了遷就父母寧願委屈自己,不會任性,首先就是先找自己的原因,十分缺乏安全感。

特別是有些愛吵架總是鬧離婚的父母,也會加速孩子的"成人化"。年幼的孩子看到親愛的父母大打出手,口出惡言;總想著是不是自己做得好不所以惹得父母爭執,孩子就努力的表現出懂事,從來不會亂要錢,讓做什麼就做。缺乏安全感和溫暖的孩子,用委屈自我來遷就無理取鬧的成年人。

孩子太懂事了,家長別洋洋得意,孩子已經到了

2. 不敢耍小脾氣

在父母的薰陶和比較下,孩子也就知道聽話、不吵不鬧懂事的孩子更能得到父母的喜愛。而過早"成人化",讓孩子抑制了童年的精彩和天性,喪失了真正的自我。不敢隨意宣洩自己的情感,不敢亂耍小脾氣,哪怕是真的很想要那個玩具,卻被媽媽的覺得貴的眼神刺的馬上妥協。

努力按照媽媽定製的路線踏踏實實的走下去,哪怕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永遠把父母的情緒放在首位。可是他們的內心是很羨慕別人可以自由的玩耍和撒嬌。

3. 沒有主見,無慾無求

既然是媽媽想要我去幹的,那我就去做好了。懂事的孩子沒有主見,自動忽略自己的想法。將父母的意願和想法當做是標準,像父母的傀儡玩偶。

正常普通的孩子都有不懂事的時候,看到喜歡的東西都是渴望著帶回家。但是過於懂事的孩子"看淡"一切,壓抑慾望,既然父母不想給那就不要了。長期下去,沒有主見和目標,得過且過沒有動力。

孩子太懂事了,家長別洋洋得意,孩子已經到了

孩子"成人化"是孩子成長的災難!

小孩子就該有小孩的樣子,而不是一副老氣秋橫,懂事的小大人模樣。過早的成人化讓孩子容易受傷。太過在意別人的想法,養成討好型人格,不得不去小心翼翼迎合父母,患得患失的樣子讓人看得心酸。

習慣性的讓步讓孩子軟弱,妥協,從來不和別人爭搶東西,這樣的讓步會隨著年紀的增長一直延續到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去。也不懂得拒絕別人,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委屈自己的利益。而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讓步和妥協就意味著不思進取,將機會送到別人手中。

"成人化"的孩子更加傾向於照顧他人,很體貼,但是卻時常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太過懂事的孩子非常會察言觀色,關注周圍的環境,力求讓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滿足。把自己的愛小心翼翼的送給世界,卻忘了愛自己。這類敏感孩子很容易得到心靈上的創傷,嚴重的還會想不開。

孩子太懂事了,家長別洋洋得意,孩子已經到了

如何讓孩子避免"成人化",活出自我?

1、讓孩子學會拒絕說不

很多二胎的家庭,媽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她是妹妹,你比她大,你要讓著她。"懂事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毒藥,在父母的三申五令下,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和妹妹爭任何東西,從來不會去外面和小夥伴瘋玩,面對別人的請求永遠也是不好意思拒絕。

這也是一種道德的綁架,只要一個懂事的孩子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那麼她以前的成果就前功盡棄。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和純粹。

教會孩子面對不正當要求說不,如果侵犯到自己的利益也要嚴正的拒絕他人。比如,孩子的同桌要求他給作業抄抄,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你就告訴孩子:"抄作業是對的嗎?是不對的,你也不願意將自己的勞動成果給別人對嗎?所以你要告訴他不可以。"

當孩子實在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父母也要支持和提出意見:"媽媽知道這是你最愛的玩具,你不願意可以不給弟弟玩,不過弟弟想要拿自己最愛的玩具和你換一下你願意嗎?"

教會孩子接受自己的不願意,勇敢說不,也在過程中教導孩子萬事有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去委曲求全。

2、察覺孩子的情緒,做回自我

當孩子表現出"成人化"的趨勢,就意味著父母將很少看到孩子的需求。作為父母我們得時刻關注孩子此時的心理活動和情緒,在行為和神態上,看看孩子對哪些東西很渴望。

比如當孩子在商場裡對著一個玩具停留不前,媽媽可以問問:"你是不是很喜歡呀?"可以考慮為孩子購買,只要是適當的要求媽媽都可以滿足孩子。

讓孩子願意說出自己想要的,想說的,也讓孩子明白父母是無條件地深愛著他們。一個擁有自我意識,被愛意和溫暖環繞的孩子,他們註定會幸福。

3、在相應的年紀做相應的事

很多時候,因為父母的過於期待去施加壓力讓孩子過早的成熟懂事;另一方面就是父母的極度疏忽讓孩子不得不"成人化"照顧好自己。

過於懂事並不是一件好事,孩子的童年就是歡聲笑語,有一點點的小任性和小腹黑的撒嬌。長期的懂事就如給孩子過重的負壓狀態,過多不符合孩子的壓力會讓孩子有挫敗感,變得自卑和懦弱。

孩子太懂事了,家長別洋洋得意,孩子已經到了

不要再逼著孩子必須拿到全班前三,一有退步就不得了,讓孩子參加各種的興趣輔導班。不要太過操心,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長,從孩子的能力和興趣選擇提升自身的課程和事物。

心理虛假皮亞傑曾經說過:很多小時候就特別乖巧的幼兒,長大後都會出現各不相同的心理問題。因為他們習慣去遷就別人而委屈自己,太拖在意別人的意願,想要獲得別人的首肯和贊同,卻從不自己引導生活。長期的內心壓制,很容易出現心理和身體上的疾病。及時拉住孩子"成人化"趨向,讓孩子做一個快樂的小太陽,有愛有主見的孩子才會學會愛他人。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