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六种零食已被儿科医生列入"黑名单",孩子再想吃家长也别纵容!


家长们需要注意了,以下几种零食已经被儿科医生纳入了“黑名单”,经常给孩子吃,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方便面


方便面除了热量,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并且其中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各种食品添加剂,以及防腐剂等。

其中钠含量也比较高,会加重肠胃负担,所以不适合经常食用,孩子最好是不要吃。


蜜饯


蜜饯是一种高糖、高热量、低维生素的零食,孩子身体在代谢的时候,会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和一些其他维生素,对身体发育是十分不利的。


乳饮料


看看一款乳酸菌饮料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远低于2.8克,碳水化合物达到了14.5g,如果按照300ml算,那就是近50g糖了,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吃糖少于 50 克,最好能控制在 25 克以内。也就是说,这和直接喝糖水差不了多少。


这六种零食已被儿科医生列入


大家在牛奶的时候注意包装上的产品类型,乳/奶饮料、乳/奶饮品不能代替真牛奶。

除了营养成分不足,一些乳饮料还有大量添加剂,虽然这些添加未必对宝宝造成伤害,但是过度的加工本身就会让牛奶原有的营养成分造成损失。


这六种零食已被儿科医生列入


派类食品


很多孩子喜欢吃蛋黄、巧克力派、菠萝派等食品,这些外表艳丽的零食,主要是色素和添加剂的集合。

一块小小的派,其中包含30多种原料组成,并含有会危害人体心血系统的反式脂肪,而且有的蛋黄派还添加了实用酒精。


这六种零食已被儿科医生列入


膨化类食品


膨化类零食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比如铅、铝等,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孩子经常食用这类零食,会使孩子体内存积一些金属元素,会引起孩子慢性中毒,所以,尽量别让孩子吃这类食品。


这六种零食已被儿科医生列入


果冻


果冻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并且孩子在吞咽果冻时还会有一定的危险。

其次,果冻中含有山梨酸钾、卡拉胶及柠檬酸等多种添加剂,也含有很多色素和香精,孩子常吃的话会阻碍身体对于微量元素、蛋白质以及钙质的吸收,家长要少给孩子吃。


这六种零食已被儿科医生列入


健康的零食要满足这三个标准


虽然很多零食并不适合孩子吃,但也不是绝对的。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仅一日三餐并不能满足孩子一天所需的所有营养和能量,所以适量吃些零食,可以让孩子保持精力的充沛。


少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提出:

7~24月龄婴幼儿的钠摄入应不超过350~700mg/d,也就是每天不超过0.9~1.8g盐;

2~5岁儿童钠适宜摄入量不超过1200mg/d,即每天不超过3g盐。

如果零食中钠含量较多,再加上三餐也比较重口的话,非常容易给宝宝造成肾脏负担。


少糖


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6 年至 2017 年,抽检了英国、丹麦和西班牙市面上的婴儿食品。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部分生产商在食品中加入了果蓉等以增加糖分。若经常食用这些食品,会给婴儿造成龋齿、肥胖等多种健康伤害。

世卫组织建议:禁止食品生产商在 3 岁以下婴幼儿食品及饮料中添加游离糖。


少添加剂


虽然有些添加剂是食品中必要的,但是宝宝零食中还是添加剂越少越好,特别是下面这些添加剂是婴幼儿食品不能使用的。


这六种零食已被儿科医生列入


根据这些标准,下面这些零食是比较适合给孩子吃的。


  • 坚果类

例如:核桃、瓜子、花生、腰果、杏仁等

这类零食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还有孩子成长所需的矿物质钾、钙、镁、磷、锌等,还有维生素B,维生素E等,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零食。


  • 粗粮类

例如:煮玉米、无糖或低糖燕麦片、全麦饼干

这类零食含脂肪少,热量低,时常吃些粗粮,也可以促进孩子肠胃的蠕动,有益于孩子的消化吸收,对孩子成长发育有利。


  • 奶制品

例如:牛奶

牛奶以及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但要注意不要买了“假牛奶”。

但是在给孩子吃零食的同时,还需要坚持三大原则:


吃零食要注意三大原则


零食不能代替正餐


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来源主要还是依赖于正餐,零食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代替正餐。所以要控制宝宝吃零食的量,还要注意吃零食的时间不能离正餐太近。


睡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


睡前给孩子吃零食会加重孩子肠胃的负担,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此外,晚上吃完零食睡觉,也会让孩子容易出现蛀牙。


吃零食要注意卫生、安全


除了零食本身的卫生、安全外,孩子吃零食的时候也需要注意卫生,吃东西之前要先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