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是溺愛孩子

筆者最近發現對孩子有些溺愛,所以總結了溺愛行為,提醒自己注意不要再犯此類錯誤。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的身影吧。


哪些行為是溺愛孩子


一、輕易滿足孩子要求

有些家長見不得孩子不高興,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就想方設法滿足。基本做到了要啥給啥,每天的零花錢也完全沒有節制(筆者也是輕易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這樣孩子會很喜歡物質享受,不會珍惜物品,長大了也會變得自私自利,毫無忍耐和吃苦的精神。小建議: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若孩子有哭鬧行為,可以採取冷處理,將孩子帶到角落,不說話,等他哭鬧夠了再做說明,不滿足的理由。

二、在家中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比如:吃獨食,好的食品只供他一人享用,只給孩子過生日、買禮物,這樣孩子習慣高人一等,必然不懂得關心他人。小建議:建立平等的家庭關係,也要讓孩子參與家庭會議,讓孩子學會尊重長輩、孝敬父母,不以自我為中心。

三、對孩子過分關注

家裡人都圍著孩子轉,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注意力極其分散。小建議:家長要有自己的生活工作,適當減少對孩子的關注;在孩子打擾到客人時,可以在事後做些適當的懲罰。

四、任由孩子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生活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想怎樣就怎樣,看電視時間過長。小建議: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規則,時間規劃表,家長做好表率,規律生活起居。

五、祈求央告孩子

當你哄著 求著孩子吃飯睡覺的時候,教育的威信也就喪失殆盡了。小建議:當吃飯或者睡覺時間到了,可以適當引導,或者培養一些睡前習慣

六、包辦孩子應該做的事

包辦餵飯、穿衣、不做家務,代替孩子與人交流、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做,必然會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還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小建議:家長不強迫孩子做事,但是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給他 獨立的機會。


育兒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父母子女之間也需要磨合,家長只有擺正態度,不溺愛、不嬌慣才能跟孩子暢快溝通。


我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從今天開始和我一起學習養育孩子,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吧!歡迎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