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称:

傣族人:“无水桶、木甑、木盆之类,

唯陶冶之器是用。”

可以说是非常喜爱陶器了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神性傣陶,承载着敬畏与希冀

傣陶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西双版纳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文物里数量最多的是陶片和陶器,2006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术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外观上借鉴了传统的民族元素,独特的慢转轮,完全采用手工绘画和雕刻,把各种图腾或祝福语雕刻在陶器上,造型独特,图文精美,深刻体现了傣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历史。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在傣家人的生活里,陶的用途十分广泛,有日常生活用具,炎炎夏日,用陶罐盛水清凉爽口,用陶器烹饪鲜嫩清香,用陶杯沏茶也显得尤为香醇;陶器还与佛教建筑交织在了一起,金碧辉煌的鎏金佛寺拱顶或屋脊上,都被装饰着很多动物形状的陶器,反映着人们对大自然和佛祖的敬畏与崇拜。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陶器很精美,但制作总是很慢,很慢,像是蓝天里飘向南方的云。慢轮制做陶,只能用泥条一段段地往高里盘筑,用竹刮片将多余的泥土消减,用温润的鹅卵石轻轻敲打陶的内外壁,再刻画出别样的民族纹路......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或许是女孩子天性温良,极富耐心,因此傣族制陶都是由妇女世代传承。即使外界嘈杂和浮躁,她们依旧安静的拨动着手中的悠悠慢轮。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时光流转,千年岁月转瞬即逝,傣族人的制陶,至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技艺,尽管在效率上已经落后了,但它上面与傣民族息息相关的文化密码,带领着我们领略四千年中国文明的变迁。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从历史中走来的傣家工艺,现在仍在每一位工匠的手中代代传承,他们就像一位守望者和继承者,在守卫它的同时也不断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傣陶,延续四千年的智慧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