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洪昭光教授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全民抗“疫”行动,新型肺炎的病情终于有所缓解。不少轻症患者进行隔离后体征达到了正常水平,治愈出院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疫情初期,面对着一切的未知,日常保护着我们的免疫系统感受到了新的挑战,这首先体现在我们的应激反应上。
大众的恐慌情绪和漫天的谣言,可比病毒的传播速度还要快。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因为害怕被传染,民众开始疯狂囤口罩;因为研究提到双黄连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人们又开始争相抢购双黄连……
什么都抢着做,就是不能好好地听钟南山院士的话,“呆在家里自行隔离”。仿佛有了这些“救命神器”就真的能跟病毒Say拜拜了。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著名的心血管专家洪昭光教授曾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一项国外研究同样指出,只要注意调养和改善生活习惯,其实60%-70%的疾病都能够自愈。
而自我疗愈的前提在于拥有着强大的内心,当机体被过激的情绪反应抢占较多的资源后,它不仅会扰乱正常的生理规律,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这个时候身体处于最脆弱的状态,同时也给了病毒入侵的机会。
所以,想要真正战胜疾病,摆脱它对我们的影响,除了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心理准备”。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01 了解自身情绪体验,积极寻求他人帮助


1. 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存在的东西,你越想去压制它,反而越是容易被情绪控制住。一件事情如果超出了你的掌控,由于不了解,才会在情绪上产生波动。
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控制感和应对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外控型人格的群体会更加在意他人的看法,对别人的情绪与行为特别敏感,从而会压抑自身的情绪,以获得外界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当外控心理倾向的人缺乏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的心理症状多。
应对方式,通常是指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当我们处理问题时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比如自我调整、积极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这将有利于人们主观幸福感和良好心理健康的发展。相反,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还会对你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在面对疫情时产生焦虑不安的恐慌情绪是很正常的,当你学会理解与接纳它们后,才能够更快地调整好自身的状态。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2. 学会向家人、朋友倾诉


很多时候,一个人死扛不如找个人分担。当情绪产生波动时,你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情感支持、物质支持、信息与陪伴。


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不妨将你的苦恼向家人朋友倾诉,将情绪合理地释放。也许你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途径,当压力释放后情绪自然回归平常。在微信群中尽量多一些支持和鼓励,交流情绪体验,分散对引发负面情绪问题的过度关注。


在交流互动中你也能够感受到,其实不仅仅是你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或者是换个视角思考问题会有不同的感受,一股脑地陷入该情绪里往往会让人越想越丧,不如试着跳出来看看。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3. 寻求专业帮助

当你感觉自己的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这时你需要寻求一些专业帮助。
比如通过一些疫情心理相关的自查工具,先了解自己的真实心理状况,根据专业建议进行自我调整,隔一段时间进行复查。如果还是没有什么改变的话,可以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这就像是进行一次心理体检,如果报告显示你在某些方面的指标异于常人,那么这时你需要向医生咨询。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02 积极拥抱工作,调整复工状态


1. 增加生活中的仪式感


长时间开启假期模式,有些人可能已经忘记自己是做什么的了。这往往会让人们难以适应复工后的状态,对于迎面而来的工作容易产生压力感与倦怠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快速地调整自身状态?
专家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单调生活中的“仪式感”,从而达到心理唤醒的目的。
比如每天定时起床,化个妆,打理自己,与小伙伴相约打打卡,形成工作契约,在墙上贴日程表和工作进度表......在心理上先行过渡到正常工作、生活等状态。


2.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感到生活枯燥无趣,人生好像没了意义?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让日子有所期待。


要知道一切总会过去的,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只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适当调整短期的计划,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挑战,完成长远目标。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03 人际关系面临着重大考验


1. 疫情之后是结婚还是分手?


疫情的爆发让许多情侣变成了异地恋,习惯了腻歪在一起的日子,分开后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可能是更好了,也可能需要开始重新考虑。
而那些朝夕相处的恋人们,因为疫情也有了更多共处的时间。近距离的长时间相处,人与人之间都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彼此的关系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
以前还能让父母或朋友从中调解,但因为疫情影响,身边也没有其他人,两人就只能僵着,谁也不搭理谁。
无论你们现在处于怎样的亲密关系状态下,都需要问问自己:“还想不想将这段关系持续下去。”想要维持这份感情,两个人都有责任,都需要你们为这段关系做出改变。

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精神压力?丨疫情心理自愈指南

2. 保持理性客观的姿态


由于疫情会通过人与人进行传播,使人们本能地对他人产生了警惕性。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有可能对立别人。如果在街上看到没有戴口罩的人,这会被视为TA会传播一些东西给自己,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紧张。
疫情之下,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病毒,只有众志成城一致对敌,才能真正取得胜利。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自己,出门在外做好防护措施,不信谣不传谣,相互鼓励扶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进行抗“疫”。
写在最后
无论是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疫情都产生了诸多的影响,社会情绪的稳定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


治愈在于自愈,最好的医生其实是自己的身体。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锻炼增强免疫力,才能更好地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及时调整状态,生活还要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