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您一句隨意的話毀了您孩子的價值觀

別讓您一句隨意的話毀了您孩子的價值觀

一.注意教育孩子的言辭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但是常常一句不恰當的話或者教育方法,就會影響孩子價值觀的樹立,前一陣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件事:

高鐵上,一個6歲左右的小朋友總是拿腳使勁踢前排椅子,博主回頭跟孩子媽媽說:“能不能請您的孩子不要踢我椅子了?”

他的媽媽說:“別踢了,阿姨生氣了。”

大概好多父母都這樣去教育孩子,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一個誤區,孩子會誤以為“只要別人不生氣,我做什麼都行”,這樣的價值觀一旦形成,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是有很大影響的,那麼我們該怎麼說呢?

我們應該跟孩子說“不要踢阿姨的椅子,這樣是不禮貌的”,或者是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後面有個人一直踢你的椅子,你的感覺如何呢?既然自己會覺著不舒服,那我們就不要把這種不舒服加到別人身上,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樣的教育,會有助於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孩子應當認識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種對錯,不是由他人是否生氣來決定的。

別讓您一句隨意的話毀了您孩子的價值觀

二.不要恐嚇孩子

還有一種常見的教育方式,“再不聽話,警察叔叔來把你抓走喲”,“再不聽話,醫生就要來給你打針喲”在教學中,這或許可以稱之為正懲罰,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給他們一種認知,警察叔叔是壞人,醫生也是壞人,這本身就是對於職業的一個冒犯;

其次就是孩子會對警察和醫生產生恐懼與不信任,使得在孩子的心裡,越發地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是非不是靠對錯來辨別,而是靠喜歡與厭惡來辨別。

別讓您一句隨意的話毀了您孩子的價值觀

三.教會孩子自省

《勸學》中有一句話,“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意思是說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經常把學到的東西拿來檢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塗,行為也就沒有過失。

現在的很多人,遇到問題都是把問題歸結於別人身上,或者找什麼外界因素,從不反思自己,更別說孩子了,如果從小讓孩子養成自省的好習慣,對價值觀的養成,以及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都希望“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而不是“聽君一席話白讀十年書”一句話可以成人,也可害人,尤其在教育方面,容不得一絲馬虎,所以,正確地教育孩子,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是非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