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得好不如誇得好:批評孩子要具體,表揚孩子要得體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在心裡提前給自己做好心理預設,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將賞罰分明這一點貫徹到實處。做到孩子有錯的時候認真批評,做得好的時候好好表揚。

但有時候面對孩子的犯錯行為,卻真的忍不住自己的火氣,還是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事後又會陷入後悔的情緒當中,但問題卻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不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家長經常會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花大量的時間去批評孩子的行為,不斷地重複嘮叨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但當孩子有了進步,卻只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帶過。

鄰居家的孩子聞聞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聞聞媽性格強勢,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可謂是零容忍,對於孩子的批評也非常的直接,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對於孩子好不容易獲得的進步,卻只是用簡單的一句做得不錯就算了事了。但這樣習以為常的做法是否真的是正確的呢?

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作為家長確實及時地予以糾正和引導。但頻繁的批評卻會給帶來非常明顯的消極影響。

父母教得好不如誇得好:批評孩子要具體,表揚孩子要得體

頻繁的批評

第一、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尤其是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講,他們迫切渴望從父母身上得到鼓勵和誇獎,家長給予鼓勵和誇讚可以賜予自己繼續前行的勇氣。

如果家長總是以否定,批評的狀態來對待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就很容易變得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這種自卑感會伴隨孩子一生。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去嘗試新鮮的事物

父母教得好不如誇得好:批評孩子要具體,表揚孩子要得體

第二、導致親子關係的疏遠

雖然說家長的大吼大叫,在當時看來並不會讓孩子產生多麼明顯的逆反心理,但對於孩子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可磨滅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

孩子也會開始對父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產生厭惡的情緒,甚至會覺得家長就是在把自己當出氣筒,完全不尊重和理解自己,這會對親子雙方之間的關係造成非常嚴重的毀滅性的影響。

第三、容易產生叛逆心理

我們常說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看來都是正確的,雖然孩子的內心會產生一種反抗的情緒,但因為批評自己的人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所以他們就會習慣於把自己的真實感受給隱藏起來,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得父母的認可。

而這種隱藏的感受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反而會成為一顆容易爆炸的定時炸彈,而一旦這個炸彈點燃了導火索,孩子就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進而以更加激烈的方式來對抗家長的鐵血教育。

既然高頻次的批評會對孩子產生這麼多不良的影響,那麼家長又該如何恰當地誇讚孩子呢?

父母教得好不如誇得好:批評孩子要具體,表揚孩子要得體

得體的表揚

第一、儘量誇得具體

當孩子有了進步之後,家長不要用過於籠統的詞語,比如說寶貝你真厲害這種話來表揚孩子。孩子其實根本不能理解家長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

因為這樣的表述方式會讓孩子陷入茫然,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而得到了父母的誇讚,也就很難讓孩子自己去找到自己需要強化的方向。

可以這樣跟孩子說,寶寶,你今天畫的圖畫比昨天更漂亮了,手上也擦得很乾淨,媽媽非常驕傲,所以要給你點一個大大的贊。

這樣具體的表揚方式,孩子才能夠認識到自己到底是哪些細節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如此,在以後的生活中,他也能夠盡力把每個步驟都去做到盡善盡美。

第二、把握誇獎的尺度

有些家長出於激發孩子自信心的心態,就會陷入另外的一個雷區:過於誇張。而這就會導致誇讚的尺度與孩子的行為不匹配的尷尬狀況,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自己做這麼一點事情都能得到大大的誇讚,那麼也就會慢慢失去完成其他更有挑戰的任務的動力。

所以說,表揚孩子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在裡面的。雖然我們前面說過,頻繁批評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但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該批評的時候還是得批評。只不過也需要把握一點點小技巧。

父母教得好不如誇得好:批評孩子要具體,表揚孩子要得體

得體的批評

第一、批評要客觀

如果孩子的錯誤確實觸及到底線,家長一定要給予批評,但批評是針對客觀的事實分析,對事不對人。同時家長還需要細緻入微地給孩子分析這件事情本身的對錯,這樣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所在,家長不要為了讓孩子能夠記得教訓,就故意誇大問題的嚴重性。

家長的過於渲染並不能夠起到明顯的作用。孩子們會認為自己犯下的錯誤並沒有那麼嚴重,進而拒絕去承認犯錯的事實。

所以說批評教育要講究客觀,不要帶有過於濃重的個人色彩,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願意去接受父母的意見。

第二、要注意語言的輸出

有些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總會採用比較過激的言語去攻擊孩子。比如說一些否定的詞語,像你真蠢,你真沒有等等。

但這樣的詞語是不利於孩子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反而會讓孩子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嚴重。

因此批評一定要注意語言表達,千萬不能將批評作為自己情緒的一種宣洩,這對於孩子來講是不公平的,孩子本身就處於弱勢的地位,如果家長的氣勢又過於咄咄逼人,孩子也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家長的批評,但這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父母教得好不如誇得好:批評孩子要具體,表揚孩子要得體

所以說,爸爸媽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因為生活上的瑣事或者是工作上的壓力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而孩子的犯錯行為更是有可能成為自己情緒的導火索。

但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是批評還是誇獎孩子,都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這樣的話,孩子才能朝著更為理想的方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