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演員小陶虹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上,分享過她有一次吼孩子的經歷:

一次她和女兒馬上要出門,但是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灑了一地,她衝孩子劈頭蓋臉一頓熊:“你怎麼回事啊?”女兒被她這麼一吼,嚇得一哆嗦,也不說話,哭都忘了,只是手裡拿著剛撿起來的牛奶滿眼恐懼的望著她。

小陶虹看到女兒這個表情以後,馬上意識到自己做錯了。當女兒再次“啪嘰”把牛奶掉到地上時,她沒有再批評孩子,而是走過去把手足無措的孩子抱住了。

這時,沉默中的孩子有了安全感,“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家長教育孩子時,有一種無奈叫做“媽媽覺得不吼不行了”,但事實上呢?大吼大叫未必湊效,善用“南風效應”實則事半功倍。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媽媽覺得不吼不行了


什麼是“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大致內容是:北方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威力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說罷,北風颳起一陣狂風,寒風刺骨,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裹得更緊了,任北風多用力吹,行人只會將身上的大衣越裹越緊。

而南風則徐徐吹動,霎時間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渾身上下暖洋洋的,於是開始解開釦子,隨後脫掉了大衣。

這則寓言用在教育孩子同樣適用。“南風效應”又叫“溫暖法則”,意思是教育孩子要像南風一樣,溫暖,溫柔,順應孩子的心理,讓孩子感覺被理解、被寬容進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發自內心的反悔和悔過。

鐵棍和鑰匙,都想開開鐵門上的鎖,鐵棍用力的敲打,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成效甚微,但是鑰匙只需要插入鎖芯一轉,輕輕鬆鬆的就打開了。鐵棍非常疑惑,鑰匙說:“因為我更懂它的心。”

教育孩子更要理解孩子的內心,要像南風,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和孩子變成朋友


不要忽視語言的力量,“吼孩子”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

1.語言暴力也會變成武器

之前看過國內的一個教育短片——《語言能造成多大傷害》,視頻只有兩分鐘,卻非常震撼。

這個視頻是由瀋陽市心理研究生,由於日益嚴重的青少年反正記錄採訪了6個瀋陽看守所的少年罪犯。通過他們親述自己的故事,我們發現他們童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虐待,研究者認為這是犯罪的重要因素。

“豬腦子!”

“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

“就沒見過像你這麼笨的!”

“廢物!”

“就知道吃!”

……

這些對他們傷害最深的字,變成了他們行兇的兇器,促使他們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父母和教育者應該明白,暴力語言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語言暴力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2.最恐怖的理由——我這都是為了他好

家長通常認為打孩子才是傷害孩子,卻不知道語言的傷害同樣會在孩子心上留下最深的烙印。“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世上最恐怖的理由就是:我這都是為了他好。

最近看了鄧超主演的《銀河補習班》,劇中鄧超飾演的馬皓文因為意外事故入獄缺席兒子馬飛7年的成長,這7年裡,馬飛從小就被人說“缺根弦”,唯一認可他的爸爸卻不在他身邊,在學校曠課、逃學、成績墊底。

馬飛的母親雖然愛子深切,拼命賺錢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但卻從未真正瞭解過兒子的內心,母親總是恨鐵不成鋼的說,‘‘這孩子就這樣了,沒救了。”母親的責備甚至讓馬飛自己也覺得自己真的是幹啥啥不行。

劇中鄧超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教育孩子可以,但不要當眾羞辱他。”

很多家長是分不清教育與羞辱的區別。當家長在公共場所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最初會感覺恐懼,漸漸地周圍人的目光和竊竊私語,會讓他產生一種不可遏制的羞恥心,如果語言是有殺傷力的,那一定是最惡毒的武器。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世上最恐怖的理由-我都是為了他好


3.“刀子嘴”就是“刀子心”,語言暴力傷了多少孩子的“豆腐心”?

傳統教育告訴我們“要謙虛不要驕傲,驕傲使人落後。”所以中國的家長一般都會秉承“打擊教育”,當孩子剛取得一點成績,還沒來得及高興家長的當頭一棒就先下來了。

在湖南衛視一檔節目《少年說》中,一個女孩問自己的媽媽,為什麼總是看不到她的努力,不管自己做什麼母親都是不滿意,總是給她打擊。而母親的回答是:“以你的性格,不打擊會飄!”,女孩說,不讀的否定打擊和看不起讓她覺得自己很差。可媽媽卻依然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最後溝通無果,女孩哭著下場離去。

我想說,享受成功的喜悅並非什麼可恥的行為,家長也大可不必敬而遠之,如果努力的結果是如此壓抑,毫無快感,誰還會想要去努力呢?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家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語言不是風,過了就能消散,語言是有力量的,有溫度的。然而每個媽媽都不是最完美的媽媽,有些不可遏制的發火是人之常情,但是承受我們暴力語言的孩子是弱小又無辜的,如何把這種傷害降到最低,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怎麼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的孩子呢?

1.放下身段,及時安撫孩子

家長之所以“吼孩子”無非是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但實際上,有多少次情緒表達不帶有“遷怒”的成分?

家長只是“放下身段”就很重要了,要告訴孩子:這件事本可以通過更加溫和的方式溝通的,卻因為媽媽的情緒失控吼了你,但這並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關係,媽媽下次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一起成長好嗎?

家長在生活和工作中難免遇到不如意,家長要自己為這些不愉快找到一個合適的出口,而不是強加在孩子身上。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安撫孩子


2.平等對話

父母的覺醒和改變才是教育真正意義上的開始,家庭教育中家長是最大的莊家,但是我們的孩子無論多幼小,自她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已經是社會意義上的獨立個體。

成年人最大的文明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所作所為,並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引導他成長。家長應該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作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每個家長心裡都住著一個“想象中的孩子”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家長想象的樣子。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平等對話


3.善用“南風效應”,從孩子的需求出發

家長教育孩子要像南風般低語,尊重和讚美更有力量。孩子感受到了溫暖,內心才會迸發出向上的力量。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孩子打碎花瓶或者打碎杯子的經歷,你是怎麼處理的呢?

女兒四歲,正是活力旺盛,頑皮的時候,有一天我在書房看書,聽到外面“彭”的一聲。也沒怎麼理會,過了一會女兒端了一杯水進來了。“媽媽,我不小心把你剛買的杯子摔碎了。”

我聽了以後,第一反應是:“你有沒有受傷啊?”

“沒有”女兒說,

“那就好”我繼續看我的書。

“媽媽,你不生氣嗎?”女兒問,

“媽媽覺得你一定不是故意的,你是故意的嗎?”女兒趕緊搖了搖頭,“但是呢,媽媽還挺喜歡那個杯子的,現在你打碎了,媽媽就要花額外的錢再去買一隻了,我們下次注意好嗎?”

整個過程我和女兒的談話,都保證一種平靜的語氣,女兒聽著我話暗暗地點了點頭。

過了幾天,家裡出現了一隻一模一樣的新杯子,原來是女兒剩下自己的零花錢買的。

每個孩子都會因為家長的一舉一動發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或許是好的,也或許不那麼好,關鍵是家長要善於引導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大吼大叫沒用,需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尊重孩子


結束語

家長經常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能不知在那一天,你的孩子突然沉默了,不說話了,也可能你的吼叫突然不管用了,孩子充耳不聞。孩子心裡真正想的是什麼呢?家長可能並不知道。

“南風效應”能讓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優勢,接納孩子的不足,通過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走進孩子的內心。在家庭教育中,包容勝過批評,理解勝過強勢,你理解孩子,孩子也會學著理解你。

我是青松,致力於傳播家庭教育理念,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希望能夠幫助迷茫期的父母找到方向,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為更優秀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