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他的善意和同情并不表现为顺从别人,他的坚定和明智也不要求别人的顺从。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可是一个人仍然可以在这种意义上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即成为一个与任何其他人(当然也包括梭罗)不同的人,成为一个可以说这一句话的人—— 我是我自己。

——何怀宏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据说,在看不下去的名著里面,瓦尔登湖绝对能排前十。我认为,这倒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经典作品,尤其是前半部分,是梭罗思想的精髓所在。

1845年,本书的作者,同时也是超验主义(崇尚直觉和感受,热爱自然,尊崇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代表人物——梭罗只身前往瓦尔登湖,身上只带了少许现金,少许衣物和书本。

用他的话说:“我去瓦尔登湖不是为了过便宜日子,也不是为了过昂贵的生活,而是在最少障碍的情况下处理一些个人事务;阻止我因为缺乏一点常识、一点进取心和经营才能,而做出与其说看来是悲惨不如说是愚蠢的事情来。

《瓦尔登湖》是梭罗在此期间写的散文,因为这种文体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常常是作者想到什么写到什么,这就让我们得以在字里行间窥见梭罗熠熠生辉的思想。

他对于政治、经济、生活、个人成长、旅行等等都有特别的见解。19世纪中期美国的经济开始蓬勃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主流。梭罗是站在沉迷纸醉金迷的人们后面的智者,他看透了物质享受的本质,所以自发地开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用现在很流行的话说,梭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做到了真正的断舍离。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他只有一间自己盖的小木屋,少许金钱,一些作物,几件穿着舒适的普通衣物,几本书,几样简单家具,他拥有极少的物质,但有着自由的心灵和富有洞察力的智慧头脑。

我知道,你可能忙得都没有空抬头看看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写字楼,办公室,学校,工作,家庭,孩子,房子车子,90后已经开始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我们好似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我们羡慕那些精致的男孩女孩,俊男靓女,羡慕别人开豪车住别墅,羡慕别人的起点只是我们的终点,商家们笑嘻嘻地给人们贩卖各种焦虑。

为了一个手机,有人可以卖肾。为了一个lv,有人可以卖身体。为了满足欲望,有人掉进借贷的大坑。

当今天我们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被精致奢侈的生活方式洗脑,为了那一点点不断膨胀的虚荣心而渐渐掉进物欲的梦幻深渊中。《瓦尔登湖》应该重新被记起。

一、物质极简化的可能性

人穿得简单些,能够在黑暗中摸得到自己,并且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简洁,有备无患,这样,如果敌人占领城镇,他就能够像古代的哲学家那样了无牵挂地空手走出城门,这才是可取的。——梭罗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你的衣柜里有多少衣服呢。不知道在购物节的时候各种打折衣服是不是总让你心痒痒,忍不住剁手。每次出门,如果要去很久,你是不是会发现小行李箱已经塞不下你想带走的衣服呢。如果让你把衣物精简到只剩下十件,你会怎么取舍,五件呢?

在媒体、商家、明星、网红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好像接受了一套理论,就是认为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衣服,换季最好要换当季的衣服才是潮流才跟得上时尚。有些人认为穿的太朴素或者太简单,好像走在路上就会低人一等。

梭罗对于衣物的精简化放在今天很多人都是难以接受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把衣服当做了安全感的来源,一旦少了就会觉得生命中缺失了什么的人。我们最常出现的情况就是,衣服很多,却总是觉得没衣服穿。

在梭罗看来穿衣服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持身体的热量。他认为许多人不是真正需要某些衣服,而是为了赶时髦和迎合他人的看法。从梭罗的角度,他更在乎衣服下面那个人的品质,而不是他穿的衣服有多么华丽。他亦认为过多的衣物既费钱又累赘,很难做到“轻装上路”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如果在衣服上做精简很多人可以勉强做到,但是说到吃,那可是我们的人生大事。因为管不住贪吃的嘴,很多人迟迟没办法告别肥胖;因为想尝遍山珍海味,有人把每年的薪水几乎花在了食物上。

梭罗住在瓦尔登湖边,自己劳作,种豆子、土豆、玉米等等,回到了原始的农耕社会。他对于吃,也是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对他来说,一些马齿笕加盐或者一根玉米棒加点盐就是一顿满意的午餐。他认为食物是为了满足健康而不是胃口。

说到物质的断舍离,很少人能想到精简自己的伙食,尽管有的人确实吃得太多,并且摄入了过量的垃圾食品。不过从今天起,你也可以试试为了健康而吃饭,而不是为了胃口而吃饭。

二、打破关于住房的执念

多数人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房子是什么,他们实际上毫无必要地穷了一辈子,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必须和邻居拥有这么个东西。——梭罗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中国人似乎对房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执念,好像在有生之年拥有一套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才有安全感。所以不管是婚恋市场、教育,一套房子的重要性在日趋显现。

近年来,有一些年轻人认为买房不如租房,一来省钱,二来不用为了还房贷成为房奴。买房派则认为租房不稳定之类的。

梭罗花了28美元建造了一栋小木屋供自己居住。他认为野蛮人的居所符合房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好的遮身之所。多余的装饰在他眼里都是累赘,大部分的建筑在梭罗眼里并不是真正美的建筑,他始终坚持人只是大自然的过客,对于美好事物的品味是经由户外才培养起来的而非户内。他慢慢地、认真地盖起他的房子,他不着急,只想把事情做好。

现在,我们自然没有梭罗这个条件,可以在湖边自己盖房子住,就算可以,你也要先买地皮,成本绝不可能这么便宜。

不过我们或许可以稍微打破一下过去对于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这种执念,想一想我们不过是这个世界的过客,终究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否真的有必要往身上不断增加负担呢。

三、三把椅子的社交和享受孤独的能力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梭罗的屋子里放着三把椅子,一张用来独坐,两张用来交友,三张用来社交。你是不是以为就三把椅子代表平常很少有客人来访,恰恰相反,常常有很多人来拜访梭罗,最多的时候有30个人同时在小木屋里,也就是说,只有三个人可以坐着,大部分人都站着,但这并不影响彼此灵魂的交谈。因为家里粮食有限,如果来的人超过两个人大家都会自动忘记吃东西这回事,只交谈而不会期待主人用食物招待。

像梭罗这样真实的人是不会为了这些表面的礼仪而大做文章的,来的客人都了解,了解自己来拜访是为了寻求精神的粮食,而不是填饱肚子。

过多的社交在他看来毫无益处,人们要为了礼貌和礼仪去强迫自己和别人社交,太频繁的交往,而彼此没有更新的进步的思想,那就是在空耗时光。

在梭罗眼里,最享受的还是独自一人的时光。他表示从未感到寂寞或者压抑。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因为大自然都在与他作伴,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在下雨天独自坐在屋内,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听屋外的雨声,自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用梭罗的话来说大概就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善意。

现代人不缺社交,缺的更多是享受孤独的能力。有的人甚至走在路上都得戴着耳机听歌,一离开手机就心慌得不得了,更别提欣赏风景,感知周遭的一切了。

四、徒步旅行的快乐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上次去朋友家做客,提到我经常带孩子走将近两公里的路去另一个地方玩。她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因为交通的便利,我们大部分人已经很少步行去一个比较远的地方了,要么公交地铁、要么私家车滴滴,我们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一分一秒都不肯浪费。

不过梭罗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步行是最“快”的旅行方式。一来,是因为170年前的交通工具还没有现在这么快,二来,梭罗强调的是徒步旅行那种不可替代的体验和快乐;三来,徒步旅行的话就不用提前存很久的车费,而是可以说走就走。

小时候有一首歌叫,我想去桂林。有钱的时候没时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大部分人都辛苦工作几十年,然后晚年的时候才开始旅行,四处走走,但是身体已不如年轻时候强壮,心态也不一样。

梭罗就这个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无疑,他们最终会挣够车费,就是说,如果他们能够活那么久的话,但是到那个时候,也许他们已经失去了愉快的心情和旅行的愿望。用大半生最美好的时间挣钱,为了在生命最没有价值的部分去享受靠不住的自由。

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适当地去旅行,否则时光一过,再有钱,也没有那个心情和体力了。

五、放下即是拥有

因为一个人能够放得下的东西越多,他就越是富有。——梭罗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梭罗曾经买下一个农场,但是农场主人的妻子临时变了卦,他不仅同意卖给原农场主人,又将那10美元一并送给了农场主。而他并不觉得自己损失了什么,

他认为他已经将农场的美景带走了,这就是对他来说最有意义的事。

就世俗的眼光看来,梭罗放弃了很多东西,他甚至不愿自己多拥有一点物质,除了精神上的无限渴求,物质上他可谓是放下了可以放下的一切,只保留够自己生活的部分。

很少人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但是学习放弃,是人生的必修功课。

《少有人走的路》里就讲到了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有小规模的放弃,比如放弃发怒、放弃一时的快感,还有大规模的放弃,比如打破原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从某种程度讲,梭罗近乎苦行僧的生活尽管放在今天过分苛刻了点。毕竟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经济的发展可以养活很多人,提供很多就业机会。

只是目前的情况是大家对于物质的执着有点过度了,那么梭罗就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对象。给物质生活做减法,给思想做乘法,让你的生命多点余地,多点自由。

《瓦尔登湖》跟170年前的梭罗学习,如何给有限生命留下更多余地

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会有更多的黎明。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晨星。——梭罗

(本书还有很多精华,由于篇幅有限,只能止笔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