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評孩子更有效?掌握黃金三分鐘,才能達到改正的目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爸爸媽媽特別重視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因為我們想在科學而有效的教育方法當中,獲得出色而又優秀的孩子。孩子在家長的良性教育下表現的落落大方,行為舉止都特別優雅,這樣的孩子非常讓人羨慕,而且也不得不讓人疑惑,家長是如何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孩子?直到我們看到他們的家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找出答案,因為從家長的言行舉止以及談吐當中能夠看出來,家長也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充滿智慧,性格沉著,溫柔而又有力量。

最難得的是跟孩子具備有共情的能力,在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例子,同事小劉在結婚之後生下了一個男孩,工作之餘的任務便是學習育兒的課程,他表示我們當孩子的爸爸媽媽,沒有任何的經驗,所以我們要做的便是給孩子更好的愛和正確的教育,直到現在,她家的孩子已經5歲了,雖然是男孩,但是非常聰明可愛,完全都沒有男孩子的調皮和討厭,在談及教育的方法的時候作為朋友說,男孩子肯定會有調皮的地方,而媽媽要做的並不是一味的責打和批評。掌握其中的技巧,比如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充滿愛和智慧,這樣才能夠達到教育的作用。

如何批評孩子更有效?掌握黃金三分鐘,才能達到改正的目的

1.案例分析:家長需要反思我們的批評對孩子有效嗎?

在我們身邊家長能夠做到這種境地的少之又少,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做的便是把自我的情緒爆發出來,完全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也從來都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過問題。接下來我們從一個案例當中討論一下今天的問題,孩子在做錯事情之後,如何做才能夠讓孩子改正,如何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其實,所有相關的話題歸根結底都是愛的話題,但是在前段時間,新聞報告過一個12歲的少年,因為學習的事情反覆打罵孩子,一氣之下說出了狠話,這位爸爸對兒子說,如果你再不好好學習,我就不要你這個孩子,而且,你也不要再回來!

沒想到是爸爸的一時氣話,這個小孩卻當了真,當天晚上就離家出走,全家人嚇得趕快報了警,雖然孩子最後找回來了,但是這個爸爸還是非常的後怕,表示以後再也不會打罵孩子了,那麼自己的孩子說不得打不得,現在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問題沒有解決該怎麼辦?所以在我們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需要反思為什麼孩子屢教不改。

2.為什麼孩子老是一錯再錯?

很多時候在我們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路上,很多家長都會說這樣一句話,這個問題跟你說了很多次了,你為什麼總是記不住?為什麼老是改不掉?所以我們也是因為沒辦法,最後才打孩子,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所以父母才會變得苦惱憤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了脾氣,但是卻沒有達到教育的意義,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破壞了親子關係。其實家長需要反思是因為一開始我們的批評方式不對,所以才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大部分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直秉持著一個原則,那就是多說,反覆說,不停的說,在而在孩子身邊嘮叨,我們總以為自己說的多了,孩子總會聽進去一兩句,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錯失了最好的教育時機,大人經常以為我們多說話,跟孩子不停的說話,這就是給孩子溝通了,很多時候孩子都是假裝在聽,根本就沒有聽進去,大人們講難以消化的道理,孩子根本就聽不明白,所以一直在重複說教的父母,其實是在發洩的焦慮情緒,也在消磨著孩子的生命活力。

如何批評孩子更有效?掌握黃金三分鐘,才能達到改正的目的

3.該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

①瞭解真相

做錯的事情就應該立即解決,所以在批評時應該只講當前,這才是正確的批評方式。爸爸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採用三分鐘原則,第1分鐘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傾聽,所以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傾聽孩子,不要急於讓孩子承認錯誤,在批評之前,家長需要了解事情的原委,給他一分鐘說說為什麼會這樣做。記得在家有兒女當中有一段劇情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的,有一次劉星考試作弊,而爸爸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也沒有羞辱他,也沒有責罵他,而是開玩笑的說了一句:劉星同學我可以採訪你一下嗎?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然而在劉星說出自己的想法是因為想要獲得MP3,因為媽媽說了只有考了好成績才能有MP3。所以劉星爸爸對此說是不是班上有MP3的同學也是這樣獲得的?談話談到這裡的時候,劉星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主動承認錯誤

②正確引導

所以父母傾聽的過程,也是瞭解真相的過程,同時也是引導孩子的過程在瞭解事情的真相之後,在進行批評和教育。因為孩子成長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只有犯錯然後改正,才能夠成長,所以每個家長都要允許孩子犯錯,並且允許孩子有犯錯的機會,但是允許孩子犯錯並不意味著放縱孩子,所以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完全建立是非觀念,家長應該引導為主,在犯錯之後,首先要指明還是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應該怎麼做?

而不是一味的發洩負面的情緒,所以父母在孩子犯錯之後,不要將重點放到發洩情緒上,而是將重點放在改正的方案上,比如我們下次應該如何如何做,另外在批評孩子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他,也不要當著另外人的面去批評他,因為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在批評的過程當中,父母應該時刻觀察孩子的情緒,並且保證情緒的平和,這樣才能夠達到教育的共鳴。

如何批評孩子更有效?掌握黃金三分鐘,才能達到改正的目的

③及時鼓勵

除了一分鐘傾聽一分鐘批評,還要有一分的鼓勵,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難免會做錯事情,但是能夠主動認錯,能夠主動改正就是好現象,所以我們應該積極的鼓勵孩子,鼓勵集中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同時在孩子下次避免犯錯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積極的表揚,否則,孩子就會害怕犯錯,而不敢嘗試新的事物,而且也會在犯錯之後逃避責任,不敢主動承擔責任。

批評要有愛的包圍,這樣才能起到教育的意義

由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沒有鼓勵的批評,沒有愛的批評,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家長在此要知道性格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也已經萌發,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四五歲這是建立孩子是非觀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講規則,並且樹立正向的三觀以及是非觀念,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家長在做出這些規則的時候,要記得引導孩子守規則的同時,也要注意家長的態度。因為孩子難免會犯錯,但是我們要明確一點的是批評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更懂事,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而並不是為了打擊孩子發洩情緒,所以,在批評的時候一定要用愛的包裹,沒有愛也就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如何批評孩子更有效?掌握黃金三分鐘,才能達到改正的目的

記得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在古代一個丞相在微服出訪的時候路過了一個農田家,見農夫正在駕著兩頭牛正在勞務,丞相問農夫:"你覺得哪一頭牛更有力量?"農夫看著這兩頭牛一言不發,等到牛已經走遠,農夫才在這位先生旁邊說其實右邊上那頭更好,丞相很奇怪問道:"為什麼要這麼小聲說話呢"?農夫說牛雖然是畜生,但是它跟人是一樣的,如果我要大聲說它不好,它能從我的眼神聲音當中分辨我的評論,這樣它心裡會很難過。

結語:

牛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批評很重要,孩子的成長少不了批評,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方式,方法和方式,一定要用愛包裹,這樣才能夠避免孩子在受到教育的時候受到傷害,在批評時我們不要一直板著臉不理不問,而是在孩子身邊,增加一些身體接觸,也可以摟著他的肩膀說話,會讓他感覺到溫暖和力量,也可以拉著孩子的手給他講道理。千萬不要一直給孩子對立的站在一邊,要知道親密關係勝過一切說教的形式,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渴望被家長認同,孩子們更渴望得到認可和掌聲,所以我們要承認我們的孩子是優秀的,每天都在進步的,這樣孩子才能獲得正向的力量,那麼各位家長,您瞭解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