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大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有一个“通病”,让孩子童年无条件的听话,可是在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家长要求孩子在童年时乖巧,甚至像大人一般懂事和服从,可是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反而成了“巨婴”,缺少了热血和奋斗,变成了啃老与懦弱。

其实,这是家长教育上的一种“通病”,也是父母的错误认知。

人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是有一定规律的,就像从婴儿到成年人一样,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好奇心强,什么事都想去尝试一下,这是婴儿所应该学会的事情,可是在这个年龄中,父母却想让孩子变的乖巧听话,缺乏探索的精神,等于是害了他们。

心理学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是需要通过漫长的成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会变得完美。

但是,现在的家长眼里却容不得一点沙子,孩子不能随便的哭闹,不能做一些家长不让做的事情,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家长口中所谓的“乖孩子”。

从小的过于谨慎,什么都怕做错被说,等到成年时会养成一种没有担当,不敢负责的性格,甚至会像一个“巨婴”一样,依然附属在父母身边。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最可怕的教育是让孩子“顺从”

孩子的本能就是活泼、淘气、捣蛋,开心的时候会表现出来,难过的时候会哭出来,甚至想撒娇的时候还会贴在父母身边。

可是,现在的父母,却让孩子变得安静懂事,甚至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想法。

家长们并不知道,当一个孩子放弃了自己的本能时,也就等于放弃了“自我”。

由于时代的变化,导致家长对孩子的容忍度越来越低,甚至要求也变的越来越苛刻,不能在公共场合喧闹、不能在外面哭闹、家长不让做的事情,一定不可以做。

那么到底还应不应该对孩子有所要求呢?

答:肯定是需要的,只不过要注意时间

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太过于提前,要遵守孩子的发展进度才行。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很多外表伪装出来的“乖孩子”,内心充满了煎熬甚至是不服,一旦心中的弹簧崩开时,甚至会造成很严重的叛逆情况。

孩子上小学之前,都应该有表达渴望、情绪和需求的权利,可是家长的要求,却让孩子没有办法表达内心的想法,甚至连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底层标准都没达到,伴随的成长会慢慢出现很多问题。

罗马尼亚的孤儿,何曾绝迹过

这时心理学上最著名的孤儿,也是让人们对婴儿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1989年齐奥塞斯库政权垮台之后,许多欧美家庭收养了这些孤儿,让他们可以在温暖的家庭中成长。

当对这些孩子进行了长达13年的追踪研究的“布加勒斯特早期治愈计划”发现,早期在孤儿院里的严重匮乏经历,依然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2岁之前被收养的孩子,可能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照顾,让他们摆脱之前的噩梦,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可是,2岁之后被收养的孩子,童年的创伤是不可被磨灭的,不光是心理,就连大脑发育、身体发育,以及对社会的适应和信任都要远远落后正常家庭的孩子。

在孤儿院时,这些孩子刚开始会哭闹,但是当发现不管怎么哭闹都没有人来管自己的时候,他们慢慢的学会了安静,知道哭闹的举动是多此一举的,经过时间的推移,他们变得无精打采,毫无生机,甚至长时间对天空发呆。

虽然,如今的现在罗马尼亚的孤儿早已经成为了历史,可是在许多家长的眼中,孩子最大的美德依旧是听话、安静,甚至有些父母把这种行为当做“懂事”。

所以,罗马尼亚的孤儿,何曾绝迹过?依旧活着我们的身边。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小时候的压抑,会变成以后爆发的导火索

1)报复性补偿

当孩子被压抑着的时候,哪怕按照父母的想法,上了父母口中最理想的大学,甚至在工作上也按照父母的想法走时,很有可能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

童年所欠缺的,长大后“报复性的补偿”,甚至会想一次的全都补回来。

仿佛像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当中,耗尽了所有的激情,变成了一个感觉不到幸福的人。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2)迷失自我,失去对世界的热情

当孩子从小就被父母要求变乖的时候,几乎都是活在父母的权威下。

原本朝气蓬勃却被父母的限制变成了本本分分,孩子在成长中压抑了自己,导致迷失了自我,甚至对世界都已经失去了热情,在国际教育中,这类孩子被称作“认知残疾”。

因为他们在童年里,缺少了本应该拥有的东西。

家长学会这三点,告别听话的“小羊羔”

1. 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父母对孩子照顾越多,管的越宽,孩子童年退化,长大变成巨婴的可能性就越高。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比如独立穿衣服,独立洗澡,独立上厕所等,这也是在为孩子今后做铺垫。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2.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当家长培养听话的“小羊羔”时,都会用自己的想法来替代孩子的想法,但对于已经有基本认知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尽量的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独立思考,

3. 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鼓励

对于这点,很多家长都难以做到,比如在出门在公交车上,有人给孩子让座,还没等孩子开口说谢谢的时候,家长却先说“快,谢谢哥哥”,这种举动看似在教育孩子,但却没有真正的尊重孩子。

面对这种简单的礼貌行为,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选择权的,有时家长以退为进才是好的选择。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变得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的“通病”:要求孩子童年听话,成年时却做了巨婴

推荐:《真怕你是个乖孩子》

《真怕你是个乖孩子》这本书是作者:宁远

内容所写,是一本关于孩子成长的书籍,既是叙述孩子的成长,也记录作者心灵的成长。作者通过59篇温暖的文字与有喻义的手绘插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年轻母亲和女儿共同成长之路。

孩子,我其实真怕你是个乖孩子。成为乖孩子的代价是:你不能再自由地做你自己。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就像变胖一样,谁也不可能一口气吃出个大胖子。

现代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父母口中的“乖孩子”,可是这种所谓“乖孩子”的束缚感和委屈的心理,是家长们不曾体验到的,本来很有野心的孩子,慢慢也有可能被父母的“束缚”失去了野心。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用非得让孩子当一个“乖孩子”,只要做好自己,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是一个最棒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