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現在寶寶快兩歲了,很多事情他逐漸能理解,例如一些物權意識,同理心等也開始逐漸會發展起來,所以現在的教育尤為關鍵。


最近看了一個新聞說有一系列研究發現,小時候表現出善良,愛關心別人的孩子,長大了可能會更有出息。有幾個研究成果如下:


1、那些被幼兒園老師評價說更樂於助人的男孩,在30年之後掙得錢更多。

2、在初二的時候成績最好的學生,小學的時候反而不是成績最高的。但是在小學的時候,這批孩子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他們的三年級老師反映,這些孩子最愛幫助別人。簡單粗暴地描述這層相關性,就是你在三年級愛給別人幫忙,上了初中成績更好。

3、如果你問一個孩子,你認為自己的父母最看重什麼?那些認為自己的父母看重好品格勝於看重成績的孩子,他們在學校裡的表現更好,也更不容易破壞規則。

看到以上研究成果,不由感嘆,在成人的世界裡,善良是何等珍貴的一個品格,孩子長大後,這個品質還在不在關鍵就在於小時候家長如何培養,是否把這個品格植入到他的骨子裡了。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不過,作為家長也不要帶有太多功利心,覺得善良孩子會成就比較高,自己日常就假裝善意來刻意培養孩子這個品質,我們應該要從日常大事小事中潛移默化的讓孩子養成這個品質才行。


下面分享下要如何培養一個善良的孩子。

1、巧用提問方式。

例如,孩子從學校回來,家長不要只關注孩子每次考試成績,要多關心他在學校有沒有幫助同學,有沒有幫同學解決一個他不會的問題,有沒有扶受傷的同學到醫護室,有沒有給覺得冷的同學披上衣服等等,雖然剛開始孩子會說沒有,或者不知道怎麼回答你,但是如果家長問多了,孩子生活中就會往這些方向去關心和關注其他同學。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2、不要吝嗇表揚。

例如,孩子對類似以上的問題,有回覆說自己有做到的時候,家長就要適時表揚,當然是口頭上的表揚,不要只是說,寶寶真棒或者真了不起,可以表揚比較實在一點,可以說孩子你有樂於助人這個品質,媽媽真的為你驕傲。

另外,除了口頭表揚之外,不要用金錢或者其他物質去獎勵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越來越功利。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3、要有同理心。

例如,家長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以前樂於助人之後的心情,也可以跟孩子說自己在什麼時候可以給別人伸出援手或者提供幫助,也可以給孩子分享,自己以前因為沒有及時幫助別人,害別人受傷,自己會產生內疚,愧疚等情緒。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4、遇到問題和困難,引導孩子用善意方式解決。

例如,如果在散步的時候,遇到有小孩子摔倒了,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過去扶他起來,問問他有沒有事,或者需不需要幫忙,如果對方有受傷也可以把自己帶上身上的創可貼遞給對方,這過程家長都可以從旁引導,不要自己去做,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幫助別人後的快樂,日後會更加喜歡這種感覺。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5、家長應引導孩子不要用善意去做比較。

例如,孩子平時已經養成樂於助人的習慣,但是當自己有困難或者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別人並沒有及時提供幫助,孩子容易產生一種心理,為什麼我就要無條件幫人,別人就不能同樣對待我,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認識到,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自己幫助別人時,能產生的快樂不能每個人都能有,所以我們做好自己便可,別人怎麼做,我們管不了。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6、有原則的善良。

例如,在孩子讀書的時候,可能別的孩子知道他比較善良,會想借機欺負他,會讓他幫自己做作業,或者考試的時候,拉攏他一起作弊,遇到這種原則性的問題,要讓孩子學會拒絕,讓孩子知道拒絕這些事情並不代表他不善良,而是不能讓別人利用了自己的善良做一些錯誤的事情。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7、善良應該不分性別,年齡,物種。

例如,孩子可能只會對自己差不多年紀或者跟自己一樣性別的人示好,但是家長也要引導他,無論是男孩女孩,或者其他人,動物,都可以善良以待。

長大後成就高的孩子,骨子裡都有這個品質

孩子慢慢長大,經歷讀書,工作就會逐漸感知到這個社會有很多冷漠,自私,無情,但孩子只要骨子裡帶著這份善良去待人處事,日後也會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