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自己,窮養孩子!

有個媽媽A很苦惱,為什麼上中學的女兒學習不主動,發愁孩子的路以後怎麼走,媽媽委屈地說“我穿鞋買200一雙的,你看上700一雙的鞋,我買給你。我捨不得吃的東西,你想吃,我買給你。我連房子都給你提前買好,你怎麼不感恩!”

心理諮詢師丁梅英:這個媽媽愛孩子,想給孩子最好的,心情可以理解,做法是不可取的。

1媽媽給孩子的物質條件超過自己,其實是誘惑孩子自我中心,誘惑孩子不孝順。如果媽媽總這樣養孩子,日久天長,孩子會有這種思想“我就應該用最好的,媽媽用差的沒關係,我的需要才重要,媽媽的需要不重要。”

富養自己,窮養孩子!

2媽媽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甚至房子提前買好,可以說,她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她就不需要自己努力了。這是孩子不把學習當回事的原因。家長愛孩子,給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質條件就夠了,留出讓他為自己奮鬥的空間比較好。

我認為,給孩子合適的物質條件有2個標準:A最多不超過媽媽給自己的。B與家裡的經濟條件匹配或節儉一些。

另一個媽媽B也很愛孩子,她省吃儉用給孩子報了4個課外班,她希望孩子長大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可是每次上課,都是一場拉鋸戰,媽媽很疲憊,她不知道自己哪裡錯了,為什麼花錢花時間,還弄得雙方都不開心。

富養自己,窮養孩子!

丁梅英:其實,孩子都有把父母理想化的本能需要,父母希望孩子活得精彩,那就自己先精彩起來。所以,如果媽媽考慮報班,就給自己報吧。(孩子的課外班,如果他主動,那就報。如果孩子不願意,就把錢省下來吧。)

我的女兒6歲的時候,她問我“媽媽,你的理想是什麼?”我回答“我的理想是做心理諮詢師。”女兒問“那你實現了嗎?”我說“我實現了,我現在就是心理諮詢師,不過我還不是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所以我在努力聽課學習。”女兒自言自語地說“那我的理想是什麼呢?”大概過了半年,女兒興奮地向我宣佈“媽媽,我要做兒童歌曲作曲家。”

(我回憶,有幾天,女兒總是自言自語地說 “小雨滴答滴答,流到麥田裡。。。 小漁滴答滴答,流到草地上。。。小雨滴答滴答,流到小河邊。。。” 我聽到女兒的語言很驚喜,表達了我的欣賞,現在想來,這個欣賞給孩子種下了一顆種子,她有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了。不過,嚴格說來,兒童歌曲作詞家更準確吧)

當家長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用心經營自己的人生時,自然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也會思考自己可以在哪方面發展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怎麼過。

富養自己,窮養孩子!

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說:孩子做事做得好,被家長看見並欣賞,孩子會認為“我是有能力的”這會形成一個推力。而對父母的理想化也讓孩子思考“我的理想是什麼”這會形成一個拉力,一推一拉形成一個張力弧。這樣的孩子會有內在的自信,對學習做事有主動性,也比較能夠扛得住挫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