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前言

秦朝灭亡前夕,当项羽还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决战时,刘邦经武关打进关中攻破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差不多是同一时间,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歼灭了王离率领的秦军长城军团,而章邯为首的秦军囚徒军团20万人则向项羽投降。

刘邦进入咸阳,在樊哙和张良的劝说下,封存了宝物、美女,驻军霸上,同时刘邦派人守住了函谷关,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刘邦是下了死命令封堵函谷关,不准放任何人进来,当项羽率领天下诸侯联军进至函谷关时,发现函谷关已经被把守,于是命令英布等人强行攻关,项羽是用武力打进函谷关的,随后进入关中,驻军鸿门。

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项羽

一、刘邦为什么要封堵函谷关?

传统的说法是刘邦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是有人劝刘邦关闭函谷关门,这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史记 高祖本纪》: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这个人在史书中没有记载名字,他劝刘邦封函谷关的理由就是:他听说了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封地在关中,如果他们来了,你刘邦就当不成汉中王了,所以要派兵守住函谷关,然后以关中之地为根据地,抵抗诸侯联军,刘邦接受这个人的建议,于是派出大军关闭了函谷关。

既然此人都听说了项羽封章邯为雍王,那么他们一定知道项羽率领着诸侯联军正在向关中进发,既然关闭了函谷关,阻击诸侯联军,那么就一定包括了项羽,那么刘邦肯定也知道他要面对的是项羽,但是刘邦仍然这么做了,刘邦的意图其实很明显,就是想独霸关中,以险要的地形抵御诸侯联军,函谷关向来就是秦朝的险要关隘,是战国时期秦国抵御东方诸侯国进攻的屏障,这个刘邦非常清楚。

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刘邦

既然刘邦清楚,那么就一定会知道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就是直接与所有的诸侯联军为敌,虽然刘邦有怀王之约的法理,但是这种封关阻兵的做法一定会引发诸侯联军的强烈反弹,从刘邦的一系列行为来看,刘邦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是通过约法三章,收买关中秦人民心,获取支持;二是善待秦王子婴,获取秦朝旧贵族的支持;三是封堵函谷关,准备以军事力量对抗诸侯联军;四是刘邦有怀王之约的法理,先进关中者为王,刘邦想造成既成事实,阻止项羽进关分封。

同时,刘邦封堵函谷关的行为,肯定是得到手下谋士与将领的支持,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谁反对封堵函谷关,这是刘邦与项羽在政治较量的第一个回合,况且刘邦比项羽提前一个月进入关中,这一个月时间,刘邦做了很多事,但是刘邦的军中却出了一个叛徒,这个人就是左司马曹无伤。

二、曹无伤的告密真的是诬告吗?

《史记 高祖本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曹无伤向项羽告密的内容是:刘邦想在关中称王,想让子婴为相国,想把所有的财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向项羽告密是项羽攻破了函谷关之后,进到陕西临潼东,这里离咸阳很近了,曹无伤这样的人都看出项羽强,刘邦弱,所以才敢向项羽告密,既然是告密,曹无伤敢不敢诬告,或者无中生有,编造刘邦的故事呢?

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项伯

从常理上来说,曹无伤是不敢的,除非刘邦真的这么做了,诬告不怕自己掉了脑袋,像这种告密,如果没有一点事实为根据的话,是编不出来的,曹无伤只是一个左司马,刘邦军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如果没有一点情报来源的话,曹无伤怎么敢告密?再来看曹无伤告密的内容,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这个是肯定的,是事实,不是诬告,况且刘邦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只是项羽太强大,攻破了函谷关,让刘邦第一回合的较量失败了。

曹无伤说刘邦想让子婴作相国,这一点也不是空穴来风,刘邦原本就没有杀秦子婴,为了拉拢秦朝贵族,刘邦让子婴做相国也没什么不可能,曹无伤肯定是听到了风声,刘邦对秦朝并无深仇大恨,既能善待秦王子婴,又能约法三章善待秦地百姓,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先做关中王,再做皇帝,这一点,曹无伤并没有说错,只是曹无伤说的最后一点,想把所有财宝据为自己所有,这一点可能就是夸大其词,刘邦先进入关中,不可能傻到所有财宝都不要,全部留给项羽?说出来刘邦自己都不信,肯定是自己收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给项羽,然后被曹无伤夸大了。

所以,曹无伤告密的内容基本上是真实存在的,这也引发项羽想要攻击刘邦的想法

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曹无伤

三、项伯为何要给张良通风报信,还没有受到项羽的任何怀疑?

传统上的说法是项伯想要救张良,但是你要弄清楚,张良的性命比两军交战无数将士的性命还重要吗?况且在彭城时,项伯已经救了一次张良了,当时项羽杀了韩王成,却没有为难张良,这不就是项伯的作用吗?项伯为何要冒着泄露最高军事机密的风险,也要前来通报情况给张良,而且还不受到项羽的任何怀疑?

项伯难道不知道将情况告诉张良,那张良不会告诉刘邦吗?后人总拿项伯和项羽愚蠢来解释这件事,千万不要觉得古人比我们愚蠢,项羽能成为天下诸侯联军的首领,虽然靠的是武力,但项羽在所有战争中,无一不透出战争的谋略,比如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彭城之战,骑兵迂回,都是有战略意义的谋略,这绝对不是一个武夫那么简单的事,项羽是有军事战略头脑的,因此项伯向张良告密,就是项羽导演的一出谋略。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鸿门宴上范增一心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却不听从,而项伯如此明显护着刘邦,项羽也不责备项伯,项伯这样一个吃里扒外的人,都让项羽没有一丝的怀疑,这难道是项羽愚蠢吗?并不是,唯一的可能,这一切都是项羽导演的,包括项伯向张良通风报信,包括鸿门宴不杀刘邦,因为项羽早就确定好了并不想杀刘邦,但在诸侯联军面前导演了这么一出戏。

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项羽和范增

四、项羽导演了一出戏?

有证据吗?

有,第一个证据就是项羽重名声。项羽出身贵族,现在又是诸侯联军首领,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这是无可否定的事实,同时怀王之约是谁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也是无可否定的事实,现在楚怀王还活着,如果项羽杀了刘邦,那不是给天下人以把柄,项羽的名声何在呢?这个时候楚怀王还是项羽名义上的领导,还没死呢,项羽无法放弃自己的名声。

第二个原因就是天下势力的分布。项羽的分封其实早在巨鹿之战结束后就开始酝酿了,比如章邯被封为雍王是在章邯投降的时候就确定了的事,雍地就在关中,关中又是秦朝旧地,在项羽的心目中,天下最强,最能打的势力,第一是章邯,第二是英布,第三是刘邦,如果你再回过头来看项羽的分封,就会明白,章邯封在关中,刘邦封在汉中,两大势力中间隔着个秦岭,而且是相互制衡的,如果少了一个,另一个势力就会发展壮大,如果你仔细分析项羽的分封,他封的势力基本上都是相互制衡的,举个例子:

燕地原来的燕王被项羽分为辽东王,现在燕地就有2个王,相互制衡,不能一家独大,还有齐地,原来齐地被项羽一分为三,分了三个齐王,相互制衡,不能一家独大,这就是项羽的分封,其实都包含了政治意义,并不是单纯的分封,而且项羽自己的西楚国势力处于整个中国的核心和最富庶的位置,在地理上基本能做到快速讨伐某一个不听话的诸侯国。

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鸿门宴

所以项羽不杀刘邦是希望是刘邦能够制衡章邯,但项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章邯是项羽的杀叔仇人,你以为项羽不想报仇,并不是,他只是想找个机会,项羽是个有仇必报的人,暂时接受章邯的投降不代表他以后不会杀章邯,在项羽的总体计划中,章邯和刘邦都是被消灭的人,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第三个原因就是项羽手下的诸侯联军并不是铁板一块。项羽其实对这些诸侯联军并不放心,这些诸侯联军包括以三秦王为代表的秦朝投降势力,以及复辟的赵国、燕国、齐国、魏国、韩国等等势力,这些势力与项羽并没有从属关系,万人项羽与刘邦在关中开战,那么谁是最大受益者?当然是这些诸侯势力,他们巴不得项羽开战,甚至还会怂恿项羽开战,然后会在项羽与刘邦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在背后插一刀,这种结局对项羽其实是最不利的,刘邦还有关中百姓支持,项羽却得不到楚地百姓的支持,在关中开战,项羽也没有太大的胜算。

鸿门宴只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不杀刘邦早就是项羽与项伯的共识

刘邦与项羽

如果项羽要动手,也是要等到分封之后,各诸侯国回到封地,不能联合在一起,项羽就能逐个击破,项羽的势力虽然是最强大的,但没有强大到可以轻松吞并天下所有的诸侯势力,所以只能用这么一个缓兵之计,从项羽结束分封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楚怀王就能看出,项羽开始了兼并天下的军事和政治行动,先拿掉上头的楚怀王,然后寻找机会一个一个收拾诸侯王,最终完成统一。

总结

正是因为项羽一系列的计划,所以鸿门宴其实就是项羽导演的一出戏,是演给诸侯联军看的,他们希望项羽和刘邦火拼,两败俱伤,然后再图富庶的关中之地,项羽早就在鸿门宴之前就与项伯确定了不杀刘邦的计划,否则你无法理解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却不为所动,而项伯在宴席上那么明显地保护刘邦,项羽却丝毫不追究,项羽当然不愚蠢,而且相当聪明,能做到项羽那个位置的,就没有蠢人,而且你看项羽的分封,无一不透露出政治智慧,至于后来项羽的失败,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