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孩子壞毛病“纏身”那就一定是家長在某些地方做的不到位,甚至在教育上犯了錯誤。

尤其是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帶孩子,面對孩子時很可能在不該心軟的時候心軟,不該強硬的時候強硬,這都可能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斌斌媽媽今天就將一些常見育兒誤區盤點一下,家長可以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縱容孩子

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小腦瓜越來越靈活,他們總能想方設法讓家長滿足自己的各類需求。孩子的部分需求是需要去滿足的,但部分需求是無理的。如果孩子的任何要求家長都及時配合與滿足,就可以稱之為縱容。

縱容孩子會造成許多不好的影響,當孩子犯一些小錯誤的時候,家長縱容包庇孩子,不予以指出,就會讓孩子意識不到對錯觀念,時間一久,小錯誤會變成大錯誤,直到家長無法包庇,無法解決。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另外家長一味縱容孩子,會讓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孩子會挑戰家長,目中無人,沒大沒小,孩子就會失去規則感。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一味責罵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少會犯些五花八門的錯誤,許多家長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直接責罵孩子。家長不分清紅皂白的斥責會令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甚至埋怨家長不搞清事實的真相,這時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家長直接性的責罵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與情感,這其實是阻斷了與孩子溝通的橋樑,孩子就會失望、傷心,這樣一來孩子與家長之間就產生了隔閡。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否定孩子

大家有過否定孩子的行為或語言嗎?我回想了相處的點滴,發現語言否定很容易出現在生活中。“這個你不行的!”、“哎呀,你怎麼這麼笨,這個應該這樣。”諸如此類的話語其實會在孩子心裡留下印記,讓孩子懷疑自己,失去自信。

家長在否定孩子時等於是給孩子貼上了“負面標籤”,否定次數多了,孩子會漸漸認為自己就是標籤上那樣的,也就不會有突破挑戰自己的機會了。家長這類行為對孩子日後的學習、生活工作影響都很大,容易讓孩子產生碌碌無為過一生的觀念。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既然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我們來看看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來改正壞習慣呢?

一、以身作則

為孩子定下一些家庭規矩,家長首先要帶頭遵守規則秩序,讓孩子明白做人做事需要有一些條條框框約束。儘量將家庭規矩制定的有趣一些,鼓勵孩子跟隨一起遵守,讓規矩像遊戲一樣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二、和孩子平等溝通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放下身段來問問原因,聽聽他的想法和心情,斥責是最沒有意義的行為,事發時的及時溝通才是孩子的“定心丸”。由於孩子的天性,經常會犯一些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是犯錯的錯誤。因此家長試著感受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解讀犯的錯誤或者短處才是通往孩子內心的橋樑。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三、有獎有罰

最好的激勵孩子的方法就是有獎有罰。對於原則性問題、孩子多次犯的錯誤,家長應當給予對應的懲罰,例如孩子多次故意摔東西,可以懲罰他把摔壞的東西重新拼好,或者用零花錢“分期賠償”。

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明確的讚揚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好的行為,這樣可以鼓勵孩子下次再出現類似行為。獎和懲結合才能讓孩子明白事物的兩面性,才能更好建立孩子的是非對錯觀念。


父母的這3個行為,才是孩子壞習慣的“根源”,還不快糾正



家長們在孩子面前也需要謹言慎行,從細微開始注重自己的行為語言,觀察孩子的不良習慣,儘早幫助孩子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