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你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什麼都知道。


前幾天,去一家餐廳吃飯,

鄰座坐著一男一女,似乎在爭論著什麼,出於好奇,我就往那邊多看了幾眼。

一旁的9歲小朋友就問我:“阿姨,你在看什麼呢?”

“阿姨在猜,那邊的叔叔和阿姨是什麼關係。”

小朋友回答說:“他們一定是夫妻呀”

我問她,你怎麼知道呢?

“因為他們在爭執呀”


聽到這,我就很詫異,問她:為什麼在爭執的就是夫妻呢?

“媽媽爸爸都是愛吵架的,媽媽爸爸都是這樣爭論的呀.....”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婚姻好不好,看你的孩子就知道。

一個家庭的悲喜離愁,他都無聲參與,敏銳捕獲,悉心感受。

他生活的家庭是什麼樣,他就會長成什麼樣。

他父母的感情是什麼樣,他對愛的理解就是什麼樣。

父母經常吵架、爭論。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認為:已婚的狀態就是爭執的爭論的狀態。


婚姻的好壞影響孩子的未來

記得兩年前有一件特別讓我想起來至今都無法釋懷的一個事情:

一個朋友,她非常用心栽培著女兒,

女兒在國內長大了之後,就送到美國去讀大學,讀碩士,

碩士即將畢業的聖誕節,媽媽就從國內趕來,

跟女兒共度聖誕節,然後媽媽說:

“這一路就希望你能得到一個好的教育,你真的很爭氣,終於圓了媽媽的夢,至少你已經讀了碩士畢業了。”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

女兒說,還想再讀博士,

媽媽就對女兒說:“你年紀這麼大了,到現在都沒有談過男朋友,如果你在讀博士的話,你很難找到一個好的伴侶。”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媽媽希望她先停下來,先找個男朋友,最好是先結婚生子,現在後面的書讀不讀都無所謂了,關鍵要找到一個伴侶。

媽媽走了之後,

女兒想了一想,給媽媽留了一封信:

她說她從小就在驚恐中這樣度日如年,因為媽媽爸爸一路的爭吵。

每次媽媽和爸爸打完架,媽媽抱著他就哭,對女兒說:“全是為了你,我才會跟你爸爸在一起,全都是因為你,你一定要好好的,一定要為媽媽爭光,你一定要有出息....."

每次想到媽媽哭紅的雙眼,想到父母不斷的這種爭執,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都讓她覺得婚姻是隨時要觸礁的事情,這種家庭只能帶來無盡的痛苦。

對於她來說:婚姻是窒息的,不願走入這樣的關係......

去讀書也是為了完成對媽媽的期許,但媽媽現在進一步要求自己的婚姻、家庭。

她說:“我沒有準備好,我覺得很累,我覺得我永遠也達不到母親的期許,所以我累了,讓我自己離開,媽媽以後只能靠你自己了.........”

給媽媽留了這樣的一份遺書,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每次聽到這樣的消息都特別心碎,

因為父母婚姻不幸,導致孩子出現各種狀況的新聞實在太多了,但發生率依然居高不下。

據調查發現,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32%,而離婚家庭為30%。

也就是說,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比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

對孩子而言,學習上的壓力不可怕,至少知道自己努力到哪個程度才是拼盡全力,

唯獨父母的婚姻沒法選擇。

婚姻的不幸,真的不應孩子來買單!

他們沒有理由成為你不幸婚姻的犧牲品。


好的婚姻,是給孩子最好的家教

美國著名的婚姻學家溫格.朱利在其著作《婚姻的幸福法則》中這樣寫道:

在這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其實,在婚姻中,吵架並不可怕,好的婚姻不是一輩子不吵架,而是吵了架還想過一輩子。

若莎老師在《婚姻中的“蜜蜜”》中,就提到了這點:即使爭吵,也要將“吵”出幸福感!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一、吵歸吵,從不冷戰


有人說:大張旗鼓的說要離開的人不是真的想要走,真正的離開是悄無聲息的。

是啊,沉默才是最讓人害怕的。

一吵架就冷戰就滋味一點都不好受,感覺就是明明受了很大的委屈,卻自己一個硬生生的往下吞下去的感覺,讓人憋屈得很。

在感情中,很多情侶或是夫妻冷戰冷戰著,感情就沒有了。

因為很多事情不說,憋著就會讓誤會變得越來越深,最後就是無法挽回的局面了。

要吵架,那就好好吵,不要形成隔夜仇。

二、可以吵架,但要承認彼此的感受

很多相愛的兩個人,

明明知道自己不想失去對方,明明心裡一直想著對方,

可是一吵架,情緒就控制不住了,什麼都是對方的錯,只顧傾訴自己的感受,對方說什麼也聽不進去了。

兩人之間雖是吵架,但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並不是為了爭個輸贏。

如果只是不想自己在對方心中落了下風,卻輸了感情,那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就像若莎老師說:吵架,我們不是要打敗對方,而是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

在吵架前就約好:不管怎麼樣,都要允許對方說話。對方說話的時候不要打斷。

非常生氣的時候,先抽離一下:

再說下去我們會傷害到對方,我們可以再找其他時間說嗎?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夫妻吵架自然是一場情緒的感性發洩,但是就算在情緒宣洩的情況下,你也得拎的清:“你們是為了什麼而吵架?”、“最低害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明白吵架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三、“打人不打臉”,吵架時別踩對方的“雷區”

在戀愛中,爭吵也好,玩笑也罷,有些話,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

那個人,是你的至情至愛,打人還不打臉吶,你又何其忍心戳Ta痛處,非得句句見血呢?

就算最後你吵贏了,又有什麼意義?

雖然狠話說夠了解氣了,

但是,長此以往,心就涼了,心就有了裂痕。

即使以後慢慢地癒合了,但也總會留下傷疤

所以,夫妻之間應該互相體諒

無論何時,都一定不要輕易傷害對方的話。

四、吵架後,懂得及時剎車,見好就收

婚姻中不怕吵架,怕的是兩個人都不肯讓城池半步。

凡是吵架,不論對錯,總需要一方先“搬個臺階”出來,

不要覺得先說對不起的那方就是輸了,那是小孩子才玩的幼稚邏輯。

如果這段感情值得,如果你們明明是如此的在乎並愛著對方,那就要學會退讓,

先拋出“橄欖枝”的那個不是輸了,而是贏得了這段感情。

TA是因為在乎你,愛你,心疼你,捨不得你,才會退讓,才會為彼此找臺階。如果你仍舊繼續得理不饒人,那你終會失去這個用心在乎你的人。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世上最難經營的公司,是家庭;最難相處的關係,是夫妻。

很多人和別人都能相處地很好,但卻獨獨經營不好家庭關係。

對於這些人來說,潘若莎博士的《幸福的婚姻的“蜜蜜”》或許能給他們一些答案。

若莎老師不僅將自己的孩子培養的很優秀,被稱為“天才少年”,曾兩次受美國總統接見,自己的家庭也是經驗的很幸福。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若莎老師接受採訪)


每每見到若莎老師,臉上總是掛著淺淺的笑容。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若莎老師的授課風格親和、自然、柔軟中帶有力量、細微中洞察,擁有豐富的經驗。

這套由若莎老師親自打造的《幸福婚姻的蜜蜜》課程。是幫助人們追求幸福的人生,自我成長之高端效能課程!

整套課程分為12小節:

致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家教,莫過於讓他看到父母恩愛!

(完整版音頻在袋鼠想學app或小程序)

也許這世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或理論去證明婚姻的好壞,

但孩子真實的樣子,不會說謊。

所以父母一定要謹慎自己的婚姻,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學習,

否則,你不經意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傷害還不知道。

幸福婚姻,需要愛,更需要能力!

願我們的孩子,

可以一直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中,有媽媽柔軟的手,也有爸爸寬闊的肩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