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對未來孩子們的多重影響

方言,作為我們每個地區最獨特的交流方式,是最有溫度和體感的聲音,無論我們走到哪,聽到熟悉的家鄉語言,不由自主地產生好感和親切感。 

方言,你說了我能懂,但其他人聽不懂,是生活中最浪漫的土味情話,無論我們在哪講方言,總是讓人羨慕的群體。

但你是否遭遇過:孫子長年在外,回家與爺爺奶奶無法交流的現象嗎?

我們家孩子就是例子。一直在外成長、在外上學,只有普通話一種語言及少部分英語,但卻不會地方方言,導致回到老家跟長輩無法交流,感情不深,跟其他夥伴無法愉快地玩耍,雖然小朋友們也會普通話,但除了上課,其它時間習慣性講方言,孩子與他們的溝通相對困難。

方言,對未來孩子們的多重影響

用汪涵的話說,普通話能讓我們走得更遠,但方言是為了不讓我們忘記從哪裡出發的。

方言文化的淵遠流長和傳承,豐富的語感和情緒,多姿多彩的語言組合,是文化的活化石,是中華民族語言庫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複雜最難研究的語系。

我們最熟悉、群體最大的當屬粵語、閩南語、藏語、維語、客家話、江浙話,無論是發音、語順、結構等安全不同,能聽懂的,簡直就是找到了組織,無比親切與溫暖。聽不懂的,簡直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感覺自己是個另類。

從地圖上看,特殊方言主要分佈在中國南方省份城市,普通話的推廣以及農村城市化,各地母語急劇衰落,甚至面臨滅絕狀態。

每一種方言都飽含地域自身文化特點,是其它文化無可代替的,中國很多行業都具有地域文化特點,比如奇志大斌的相聲、戲曲(黃梅戲、花鼓戲、莆仙戲等)、綜藝節目(越策越開心)、電影橋段,再比如地方臺的節目等,是70、80後的青春記憶,那流利的方言帶給大家多少歡樂與成長,而90後、00後的孩子,方言似乎更多是存在於家庭長輩之間的交流。

普通話是為了方便交流,而方言是一種地域文化,如果方言消失,意味著地域文化遭受損失,中國的文化會失去多樣化。所以,保留方言特色,是各民族各地域的社會責任。

方言,對未來孩子們的多重影響

為什麼要保護保言?

1、方言是一種地域文化。所以,保護方言、學習方言,讓未來更多孩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能表達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涵養;

2、方言是一種親切表達。出門在外,能夠一起說流利的方言,倍感親切,甚至會不那麼孤獨,找到一種歸屬感;

3、方言可以保護隱私。在一些特定場合,有些話不宜告訴眾人,那麼方言是最好的表達方式,能夠及時且安全地傳達信息;

4、方言改變思考方式。用普通話交流和用方言交流,其實在交流過程中,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用方言交流,情感相對更真實、更豐富、更感性,而用普通話交流,思考方式相對理性,但經常會語言跟不上內心所想的節奏,甚至語序亂錯,就像我在現話說一樣;

5、保護方言,增加文化特點。目前的孩子,都在學習普通話,保護方言,避免未來的孩子再多學習一門方言的課程,給孩子帶來沒必要的負擔,同時也是增加了孩子們的地域文化特點。

所以,我們,包括我們的後輩,不光要說普通話,也要能夠說方言,並且去理解方言文化帶來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