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能讓孩子更堅強,而過早地獨立,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負擔

網上流傳了這樣的一則消息,晚上7點,公交車上原本應該空空如也,可是仍舊有一個獨自哭泣的小女孩不肯下車。在司機的詢問下才得知,這個9歲的小姑娘坐錯了方向回不了家,無奈之下只能哭泣。而聯繫上小女孩的媽媽之後,小女孩的媽媽表示,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接送孩子,無奈之下只能讓小女孩鍛鍊一下,獨自回家。小女孩的媽媽雲淡風輕,並不將這樣的事情放在心上,也沒有想到姑娘竟然真的找不到家。而這個媽媽所謂的鍛鍊孩子獨立性的活動,卻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內心恐慌,讓孩子感覺差一點就找不到家了。

獨立能讓孩子更堅強,而過早地獨立,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負擔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儘早的獨立,他們用自己認為的方式鍛鍊著孩子的獨立,當父母卻忽略了這樣盲目的獨立只會是沒有效果的“偽獨立”,而孩子並不會真正地獲得獨立相反還會受到這樣訓練的反噬,獲得無法磨滅的傷害。

“偽獨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1.埋沒孩子的天性

每個孩子對於父母而言都是最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有著不同的天賦秉性,而他們的能力也需要他父母的幫助之下逐漸獲得培養。按照柏拉圖所說,幼兒最初的教育應當是一種娛樂性的活動,這樣才能夠發現孩子的天性和愛好。每個孩子的努力都需要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被發現,在相對自由和溫馨的環境裡,孩子被各種各樣的事物所吸引,爸爸展現出只屬於自己的能力。而父母若是提早地對孩子進行所謂的獨立訓練,無疑是將孩子過早的放入到了成年人的環境中,孩子的天性會被父母的枷鎖束縛,逐漸喪失自我。

2.使孩子疲勞

當我們回憶童年的時候,也許大多數都是歡樂愉快的氛圍,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嶄新的白紙,我們在家長的教育下成長,他們為我們賦予了什麼樣的顏色我們就成長為什麼樣的少年。其實,過早的使孩子獨立,看似是訓練孩子的獨立性,實際上是讓孩子走彎路。在這樣的訓練下孩子們只會感到疲勞,甚至不會對童年產生任何美好的回憶,在他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疲於應對眼前的點滴。

獨立能讓孩子更堅強,而過早地獨立,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負擔

3.破壞親子關係

很多父母嚴苛的要求孩子,讓孩子被迫學會獨立,認為孩子終有一天會理解父母的苦心,但久而久之一個早已學會獨立的人又怎麼會和父母親近?父母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將孩子推出了自己的懷抱,家庭原本的定位是溫馨的港灣,而父母的做法無異於是將孩子放置到了合作的平臺上,父母看似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實則是給予孩子一種疏離感,成長後,孩子自然而然不願意與父母親近。

前幾年很流行這樣一句話,你陪著我長大我願意和你慢慢變老,這事實上是親子關係最恰當的比喻。而父母對孩子進行的所謂獨立培訓,實則並不是陪伴孩子的過程,相反是將孩子推出懷抱的過程,教育孩子獨立是需要與孩子不同的年齡相結合的。

孩子多大才能教孩子獨立

1.2歲

從醫學生的角度一下2歲的孩子開始出現屬於自己的意識,他們開始尋找自我,說話的時候總是強調“我的”。而在這個時期父母應當抓住孩子尋找自我的關鍵,逐漸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給自己穿衣服、自己喝水吃飯、自己整理玩具等。

獨立能讓孩子更堅強,而過早地獨立,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負擔

2.6歲

從6歲開始孩子開始逐漸和父母分離,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既想要和父母親近,又想要被父母尊重學會獨立。他們充滿著獨立與親近的矛盾,也會經常和父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小糾紛,父母不妨利用這個階段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9歲

9歲的孩子開始執著想要脫離父母,他們不再過度的依賴父母,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要擺脫父母的管教獨自成長,他們也有著較強的做安全感,能夠為他人著想,掌握了與人交際的能力。這一階段父母不妨放手讓孩子獨立地解決自己的問題,但是父母仍舊要關注孩子的日常安全,不能全部放手。

其實獨立對於孩子來說很難也很簡單,父母要想讓孩子逐漸學會獨立,就應當結合每個階段孩子不同的特性,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訓練。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培育下養成不同的性格,孩子的獨立性也是在父母的培育下塑造而成的,父母只有正確地培養孩子學會獨立,孩子才能夠真正地享受獨立的成果。

獨立能讓孩子更堅強,而過早地獨立,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負擔

如何才能正確教會孩子獨立

1.尊重孩子的意願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忘記了自己童年的想法,因此而想當然 地用父母成年人的意願去看待孩子。到了時候就要學走路是孩子要面對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要等到孩子一歲左右才能夠實施。更何況是孩子學習自理、學習奧數等問題。可能有時候孩子是能夠走路了,但他們卻仍舊想要父母抱著,父母要想想也許並不是孩子在偷懶,可能他們真的是太累了,或者是陌生的環境讓他們感覺到了害怕。而這個時候父母若是仍舊以讓孩子獨立為由,放任孩子不管,那麼只會讓年幼的孩子感覺到孤立無援,甚至會更加缺乏安全感。

2.用愛培養孩子獨立

魯迅這樣說過:“教育孩子必須根植於愛”,同樣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前提也是源於父母對孩子源源不斷的愛,那些所謂的“偽獨立”,理由看起來再充分,但給予孩子的終究只會是傷害。就像是放風箏一樣,父母教育孩子也是這個道理,孩子在天空自由翱翔,而父母在地面緊緊牽著那根繩子,做孩子堅強的臂膀。

真正的獨立不是拔苗助長的偽獨立,相反父母若是想讓孩子擁有獨立性,那麼需要父母漫長的培育過程。每個孩子都僅僅只能在父母的關懷和尊重下茁壯成長,教會孩子獨立不是急切地將孩子推出家門。

獨立能讓孩子更堅強,而過早地獨立,對孩子而言卻是一種負擔

現在很多家長都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父母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甚至參加了很多培訓班,這些看了很多書,接受了很多育兒理念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會犯了照本宣科的錯誤。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地勇往直前,但是獨立並不是育兒理念中的樣子,獨立不是將孩子儘早的推出家門就可以實現,獨立需要父母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獲得獨立性。

互動話題:你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獨立?生活中你又是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