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文 | 王朔

在某些方面,我的觀念很保守,譬如作家這個稱呼,我一直認為必須寫小說才配這麼自稱。(詩人單算,他們可以直接叫詩人。)我是把小說當做“作家”這一行的防偽標記看待的,因為有太多不著調的人在寫散文。凡見報的中國作家代表團名單中頂著“著名散文作家”頭銜那位往往是一冒牌貨,不是作協官員就是某人的兒子或者乾脆是文學圈裡一碎催,能寫個山水遊記或是某老腕某年某日一時的音容笑貌就覥著臉出來招搖了。這些人嚴重敗壞了散文隨筆的名聲,使我一想到散文隨筆總覺得那不是正經東西,若說某人獨以散文隨筆見長,先覺得這是一起鬨的,讀了也以為好,仍覺得此人沒根基,起碼和文學無關,用那種比較裝孫子的話說就是“文化意義大於文學意義”。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作家王朔參與訪談類節目錄制)

關於這一點,我和一個作家朋友當面爭論過,我認為魯迅光靠一堆雜文幾個短篇是立不住的,沒聽說有世界文豪只寫過這點東西的。我這朋友說:我堅決不同意你這說法!接著舉出別一位也是很多人的精神之父阿根廷人博爾赫斯為例,這位也是沒寫過多少東西便一舉成事兒的。這倒弄得我沒話可說。當然也沒有被說服,我也沒覺得博爾赫斯怎麼著了。我堅持認為,一個正經作家,光寫短篇總是可疑,說起來不心虛還要有戳得住的長篇小說,這是練真本事,憑小聰明雕蟲小技蒙不過去。有一種為沒寫過什麼東西混了一輩子的老作家遮醜的鬼話,說寫短篇比寫長篇難,因為結構如何如何之難,語言要如何如何精練,這也就是濛濛沒寫過東西的人。短就是短,長就是長,寫長的要比寫短的多傾注心血這還用說麼?長篇就不用結構了?就該囉嗦?長篇需要用力勞神的地方那是隻會寫短篇的人想也想不到的。是,小說只有好壞之分,不在長短,同時好小說,我也沒見誰真拿《祝福》、《交叉小徑的花園》去和《紅樓夢》、《追憶逝水年華》相提並論。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王朔於上海參加媒體見面會)

魯迅沒有長篇,怎麼說都是個遺憾,也許不是他個人的損失,而是中華民族的損失。以他顯露的才能,可以想象,若他真寫長篇,會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這中間有一個悖論:如果不是那樣一個亂世,周圍有那麼多叫他生氣的人和事,他再不是那麼個脾氣,他也就有時間寫長篇了;但若不是那樣一個時代,周圍不是那麼個環境,他再跟他弟一樣客氣,我們就只有在翻閱北洋政府人事檔案時才能找到周樹人的名字,知道是那個周作人的哥。所以,這也是中國文學的宿命,在魯迅身上,我又看到了一個經常出現的文學現象,我們有了一個偉大的作家,卻看不到他更多優秀的作品。

像所有被推到高處的神話人物一樣,在魯迅周圍始終有一種迷信的氣氛和蠻橫的力量,壓迫著我們不能正視他。他是作為一個不可言說的奇蹟存在的。在我讀過他的大部分作品並已得出自己的看法之後的很長時間,仍不能擺脫對他的迷信,一想到他就覺得他的偉大是不證自明的。如果說他的作品不是很過硬,那他還有過硬的思想,那個思想到今天還閃爍著鋒利的光芒,照耀著我們黑暗的自身。我以為我瞭解他的思想,實際上我沒有讀過任何他的思想著作,一些專用於他的句子使我覺得不必深究。“一個都不寬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品格,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不就是思想麼?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王朔在北京法院打官司)

思想解放運動開始後,老百姓第一個變化就是嘴壞了,誰都敢說,深圳建特區後,我有一個做律師的朋友去那邊撈世界,回來之後請大家吃飯,有人喝了酒後高叫:魯迅,有什麼呀!論思想,他有毛澤東有思想嗎?毛澤東,有雄文四卷,起碼讓三代中國人靈魂受到洗禮;論骨頭硬,他有王二小骨頭硬嗎?給敵人帶路,掩護了幾千老鄉和幹部,被敵人摔死在石頭上。

我不是說這酒鬼說的話多麼發人深省,真正使我震動的是他的態度,不一定非要正確才能發言,怎麼想的就怎麼說,說了也就說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確實先要有這麼個耍王八蛋的過程。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知名文化作家王朔)

我有一位常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朋友一直對魯迅懷有一些私人興趣,收集有很全的魯迅資料,很多關於魯迅的閒話我都是聽他講的,於是我專門向他請教,魯迅有什麼思想?這位朋友似乎也蒙了一下,想了想說,實際也沒什麼新鮮的,早期主張“全盤西化”,取締中醫中藥,青年人不必讀中國書;晚年被蘇聯蒙了,以為那兒是王道樂土,嚮往了好一陣,後來跟“四條漢子”一接觸,也發覺不是事兒。據魯迅最新研究成果講,魯迅是主張“人權”的,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因為畢竟寫過《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魯研家們還沒找出辦法將他歸到英國式消極自由那一筐裡。如此等等,胡說一氣,當時我是滿足了,回到家裡坐在電腦前還是糊塗,對“思想”這個詞的包含範圍感到糊塗,不能說給國家民族指條明道不叫思想,但我對魯迅的期待和他一直享有的地位似乎又不應僅限於此。在此,我覺得自己挺可悲的,那麼痴心地篤信過很多不甚了了的東西,其實不明真相,還在那裡磕頭如搗蒜,就怕別人說自己淺薄。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王朔打完官司後)

說到魯迅精神,這個我是知道的,就是以筆為旗,以筆為投槍或為匕首,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痛打落水狗,毫不妥協地向一切黑暗勢力挑戰。與之相聯的形象便是孤憤、激昂、單槍匹馬,永遠翻著白眼,前面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明槍,身後是飛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簡言之,戰士的一生。有一句話,本是他貼贈孫中山的,後多為他那些愛好者回贈於他:有缺點的戰士依然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林語堂也形容過魯迅: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則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於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作家王朔參與採訪)

這個不會為缺點玷汙逮誰跟誰急的戰士形象對後代中國作家的吸引遠大於寫小說的那個魯迅。大家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只會寫小說的作家是低級動物,做戰士才是清名永留的不二法門,甚至是把一舉成名的金鑰匙。於是,忿於世人不肯受他超度的傳道士來了,才盡落魄的三流文人來了,大事小事一直不順的倒黴蛋、心理變態的自大狂和一班普普通通的憤世嫉俗者都來了。什麼樣的病人一集合,毛病都不叫毛病,改叫眾人皆醉我獨醒了。

我覺得這個風氣特別不好,理應拓荒自耕富而不驕的文壇成了小商小販雲集叫賣的市場。很多有才只是一時手背的作家徹底可惜了。北京有個毛老師,原來的小說寫得不錯,號稱天下速度第一、五千言字一杯茶工夫立等可取,我是見這個名字就買,每讀必有心得。近兩年入了此道,天南海北危言聳聽,看上去已與猛張飛無異,所言之事,對不起,盡是別人喝剩的茶根兒,大醫院倒出的藥渣兒。還有那一夥子在校不在校的傢伙,競相出一些大話集,名為書生實為書商,一寫小說便露了餡兒,博士學位也要印在書皮兒上,明明是討飯的花招偏要自稱“挑戰”,不知道那叫寒磣嗎?在這我確實要以前輩的口氣對他們說幾句:有志氣,允許;想當作家,可以;走正道。

讀書儘可以使人無恥,但自己要給自己設一個底線,丟人的事也有癮,幹過一次就想著下次。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王朔新書發佈會)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涉及到人之為人的根本立場,說眾人皆醉我獨醒可以,說眾人皆濁我獨清,這個恐怕只有剛出生的嬰兒才配。依我之見,

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烏鴉落在豬身上——光看見別人黑了。物理學早就證明了,在這個地球上沒有一個人處於比其他人優越的地位,代替上帝對別人進行精神審判,在篤信宗教的國家是最大的瀆神。缺點就是缺點,譬如病菌,無論是戰士還是蒼蠅攜帶都會使人生病。

後人的效顰都要魯迅負責並不公平。這就是榜樣的悲哀,招人熱愛看來也不全是美事。魯迅對自己到底怎麼看,大概我們永遠不知道了。有一點也許可以肯定,倘若魯迅此刻從地下坐起來,第一個耳光自然要扇到那些吃魯迅飯的人臉上,第二個耳光就要扇給那些“活魯迅”、“二魯迅”們。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阿Q講過:尼姑的光頭,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麼?對魯迅,我也這麼想。各界人士對他的頌揚,有時到了妨礙我們自由呼吸的地步。我不相信他如此完美,沒有這樣的人,既然大家越來越嚴厲地互相對待,他也不該例外。他甚至應該成為一個標尺,什麼時候能隨便批評他了,或者大家都把他淡忘了,我們就進步了。中國有太多神話,像我這樣的紅塵中人,若想精神自由,首先要忘掉還有一個“精神自由之神”。

王朔:魯迅到底有什麼思想?(深刻好文)


我的那個研究魯迅的朋友對我說:魯迅是相信進化論的,即未來比現在好,青年人比老年人好。他還講,他的使命就是扛住正往下落的閘門,讓年輕人能逃出一個算一個。後來在廣州廈門看到清黨,他這個觀念有些動搖,認為青年人壞起來也不遜於老的。但到臨死,他還是對未來抱有信心,一次看到蘇聯紅場閱兵的紀錄片,對許廣平和在場的蕭紅說:這個場面我是看不到了,也許你們能看到,海嬰能看到。

這位朋友再三對我說:他其實是很熱情的,很熱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