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我為什麼猛烈批評金庸是媚俗

王朔:我為什麼猛烈批評金庸是媚俗

雅俗之爭是文藝界永恆的位面之戰,但這個論題之所以是永恆的,便是這個充滿了主觀色彩的問題實在是沒有誰能說服誰,不一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足夠的雅,但絕對都有自己嫌棄的俗。總之和文藝從業者談雅俗就是等於和一個活生生的人去講喜好,不管雙方如何大展身手,也不會存在所謂的勝負。

可畢竟“登高而招”便“見者遠”,名家間的“神仙打架”大家往往都喜聞樂見。王朔1999年對金庸的一篇批判,便是讓人們津津樂道到了現在。

就像吃辣的覺得吃甜的人膩,吃甜的覺得吃辣的人躁,在自己領域做得有點成就的都會出現相互理解不了的情況。但文藝界不同,並不是說文藝者是習慣“自命清高“,而是因為文藝二字涉及領域太廣、程度太深,不是個能夠鑽透的東西,也沒有誰能說自己能把文藝探個究竟,沒有把硬標尺,乾脆就誰都可以看不起誰。

王朔:我為什麼猛烈批評金庸是媚俗

一 “侷限”的港臺文界

而本就是“痞子”形象的王朔,就把這股勁發揮到了極致。王朔那篇,《我看金庸》,翻譯得再直接一點,其實就是“我為什麼看不起金庸”。開篇王朔便是“大放厥詞”,就金庸為切入點直接胡亂定義一片的港臺作家,說他們只有言情和武俠,並且不僅踩武俠中的金庸一腳,還順便更狠地對言情中的瓊瑤一頓猛踩。

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大家就可以完全跳出王朔的角度來客觀地看這篇“批判”了,因為王朔的偏見實在是太大,對文學流派的理解也著實太主觀。上來便把港、臺兩地的作家混為一談,把他們綁在一起扣了頂的大帽子。先不說每個地區的作品風格必然是不同的,只說用地域去全盤囊括一片作家的行文風格、文章類型,就充滿了先入為主的惡意。

從王朔的文學作品就能看出他的痞氣是很尖銳的,但從他批判人的口吻又能看得出他在行文方面有多“流氓”。先是別人對金庸的認可和吹捧靠自己的口吻來陰陽怪氣地講出來,再用一種“

我努力了但我就是搞不懂”的真誠形象暗諷金庸。

文中不僅提到了有人想讓金庸替矛盾位成七大師的“敏感話題”,還滿不在乎地提到一本他不記得名字的書,隨即鋪天蓋地就是各種不屑——情節老套、劇情拖沓、主題爛俗。不過筆觸到此,王朔還狡猾地收了下力氣,表示自己沒讀完那本書,不能就這麼一票否定了當下的“大師”。

王朔:我為什麼猛烈批評金庸是媚俗

二 《天龍八部》——王朔眼中的“難以下嚥”

一個痞子如果在幹架的時候收了一下手,那他必定是準備拔刀了。而拔刀的王朔,便直接對《天龍八部》開刀。《天龍八部》是金庸的代表作,也是當代武俠小說的象徵性作品,不僅如此,《天龍八部》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也是現象級的,不僅小說暢銷,其電視劇也是影響了整整一代的人。

那時,《天龍八部》中的什麼降龍十八掌、什麼丐幫,都被人們記得死死的,甚至像“喬峰”、“段譽”這樣的主要人物幾乎成了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形容詞。但就是這麼一部讓無數人通宵達旦地去看的小說,在王朔口中變成了一道“沒有煮熟、食材都不新鮮”的難以下嚥之物。而藉此,王朔便對著金庸的整個文學素養進行全面的攻擊。

劇情全無新意就不再提了,在王朔眼中七冊的《天龍八部》有嚼頭的劇情還沒兩頁紙多。王朔嫌金庸嫌得最多的就是“舊”,

從語言系統開始,王朔就覺得“舊”不可耐。在王朔看來,金庸那極其不自然的白話文簡直就是文言文,他對金庸表達能力的質疑也是完全不加掩飾的。而王朔眼中,金庸最值得侃的“舊”,其實是他的主題內核。

金庸的武俠小說通常展現都是家國大義,而這對於王朔這樣從小缺愛而偏執叛逆的人來說,無疑是舊時代迂腐思想的漏網之魚。

王朔:我為什麼猛烈批評金庸是媚俗

三 什麼才是王朔受不了的“俗”?

家國大義、大是大非,王朔覺得空,而對於金庸筆下的打鬥場景的描寫,王朔又覺得野蠻。不僅覺得野蠻,還乘機拔高一層,說世界都覺得這樣的事情野蠻,說是讓世界對中國人的形象產生了“一個很大的誤會”。建立在批判的基礎上說話的王朔,肯定是體會不到合理的打鬥情節帶給讀者的暢快感,他還是覺得又蠢又俗。

其實,不管王朔怎麼嫌,他也改變不了金庸的地位。文學地位改不了——因為他們的創作就不是一類東西,沒有可比性;社會地位更改變不了——社會需要通俗文學,民眾需要娛樂消遣,他一個王朔包辦不了幾十億人的吃喝玩樂。

所以王朔連忙要和沉醉於金庸小說的人劃清界限。或許是為了讓自己的形象更理智,也或許是要讓人覺得他的批判更客觀,他還為廣大的金庸書友開脫了一下——用假大空的“俠肝義膽”防空一下自己也不是什麼大事,還說在金庸的武俠算是個優質的防空工具。

王朔真真是文學素養高的人,調侃金庸還順帶踩一腳同時期一系列的言情、懸疑、科幻等通俗小說。王朔是個俗人,他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個“痞子”,所以他也從來不會去拔高自己。但就算是“俗”,在他的認知裡也分三六九等,他要俗,也要俗得新、俗得個性、俗得叛逆。

王朔:我為什麼猛烈批評金庸是媚俗

不管是他喜歡的搖滾樂、電影電視藝術創作,還是他大侃特侃的文學作品,只要是停滯了,失去特色了,在王朔眼中都會失去他要的有色彩的俗。他如此批判流行文化,也就是他覺得中國的流行文化失去特點了

,充滿了來自西方的格格不入。

當然,他這樣的觀點本身就不正確,因為他又要求新又要求舊的想法本來就很天真,當他展示出他這個矛盾的想法時,便證明了他並沒有理解到進步的意義,他忽略了融合對於進步的意義。但不可否認,王朔的思考是深入的,他有他的水平在,只是他在批判他人的同時,就意味著他也會受到別人的批判,畢竟都是主觀的表達,誰又能對誰服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