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孩在候機樓大哭,“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的父母去哪了?

如今家家只有一兩個孩子,做父母的無一不是視若珍寶,哪怕是為了孩子,也要好好

經營這個家庭

然而成為父母不需要進行考核。除了“熊孩子”,“熊家長”也不少,他們理解不了“父母”這兩個字背後的意義和責任

即使有了孩子,也是只考慮到自己,仍然任性而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面對硝煙四起的父母,即使孩子衣食無憂,心靈受到的傷害有誰能體會呢?

2歲小男孩獨自在候機樓崩潰大哭,父母拋下孩子不露面

4月18日,寧波市公安局機場分局接到群眾報警,有一個年約2歲的小男孩獨自站在機場候機樓裡崩潰大哭,手緊緊地攥著門框,哭得稀里嘩啦。

民警上前安慰詢問,小男孩只說是媽媽不要他了,眼睛還一直望著媽媽離開的方向。又悲傷又可憐,讓民警十分心疼。

通過監控和記錄民警迅速確定了男孩父母的身份,但是

打了二十多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幾番輾轉民警聯繫上了男孩的大伯,大伯迅速趕來,說出事情原委。

2歲男孩在候機樓大哭,“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的父母去哪了?


原來夫妻二人從家再到機場,一直在吵架,互相指責一時置氣,把小男孩扔在候機樓,指著對方能管,結果一個開車走了,一個坐上飛機,都狠心地拋下了兒子。

剛剛兩歲,本該是無憂無慮受盡父母寵愛的年紀,卻要受這種委屈。小朋友可能理解不了大人的事情,但是孩子以後的生活是否還會生活在無盡的推諉和拋棄中呢?

2歲男孩在候機樓大哭,“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的父母去哪了?


無數網友為這個可憐的孩子感到揪心。小男孩跟著大伯回家了,大伯表示會暫時照顧好他,可事情到此並不算結束,民警也表示會繼續關注這件事。

分析

不清楚父母到底有什麼矛盾,以至於雙雙拋棄孩子。孩子什麼錯都沒有,既然選擇組建家庭,撫養這個小生命,豈是逃跑就能解決問題的嗎?

也許小男孩長大後會忘記這件事,但是除了這一次,就不會有下次了嗎?家庭環境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運

2歲男孩在候機樓大哭,“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的父母去哪了?


每一個人身上,都能看出原生家庭的影子。貌合神離的將就不是為了孩子好,創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才是真正的為了孩子好。

影響孩子性格的家庭因素有哪些?

1)經濟因素

一方面經濟條件會在一定程度上養成孩子的消費習慣和對金錢的價值觀。一方面衣食富足能提供物質保障的家庭中,孩子有更多機會進行精神層面的開發。

2歲男孩在候機樓大哭,“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的父母去哪了?


2)父母性格

性格也會遺傳,但更多的影響來自日常的耳濡目染。在童年時期父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學習對象。

孩子判斷能力較弱,在此期間父母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會成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任由父母作畫。

2歲男孩在候機樓大哭,“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的父母去哪了?


3)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動輒打罵,這會使孩子走向兩個極端,一是膽小孤僻,二是同樣具有暴力傾向。

請父母一定要重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可以管教但不要不分青紅皂白一通打罵,也不能一味縱容過分溺愛。


2歲男孩在候機樓大哭,“媽媽不要我了”,孩子的父母去哪了?


4)父母之間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間相處的關係會讓他接收到一個訊息,原來人與人之間是這麼解決問題的。夫妻間諸多矛盾的家庭,孩子通常不懂如何愛人。

育兒寄語

經濟能力和父母自身性格很難再有改變,但是為了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也許我們可以改變一下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模式,盡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

今日話題

你印象中父母吵的最兇的一次是因為什麼?你是如何應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