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今天和閨蜜聊天,期間我們聊到彼此的孩子,兩個人都有同樣一個感受,那就是根本無法和孩子講道理。

有了孩子以後,閨蜜秉承對孩子尊重教育的理念,當孩子犯錯誤時,總是會耐著性子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很多次,她發現與孩子“講道理”這件事根本行不通。孩子小的時候,他聽不懂道理,當孩子長大了一點,卻聽不進大人所講的道理了。

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有好幾次,孩子在小區裡玩,幾個孩子圍著花壇裡的一棵樹爬上爬下,弄得一身泥不說,還十分危險,萬一小樹枝丫一斷,幾個孩子鐵定摔個四腳朝天。

閨蜜每看見一次,就會給孩子上一堂思想教育課,將其中有可能的壞處全給孩子科普了一遍,可是孩子當面答應得好好的,一轉眼,又爬樹上去了。

直到有一次,孩子回家,褲子上髒兮兮,衣服還被樹枝掛出了一道口子,閨蜜再也忍不住了,對著孩子一頓猛揍,孩子終於安靜了下來。

可是,不到一個星期,閨蜜又發現孩子的褲腿上沾上了不少泥巴。

閨蜜忍不住和我抱怨道:有些時候,和孩子掏心掏肺講道理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我覺得我在給他足夠的尊重,他卻一句話都沒有聽進去。

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世界著名教育家盧梭曾說,這世間最失敗的三種教育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

在部分家長的觀念裡,孩子犯錯後他們首先要做的就和孩子講道理。

“講道理”這種教育方式也一直被無數爸媽所推崇,可是在實際的情況下,許多家長卻發現對著孩子講道理根本就是一件行不通的事。

他們會發現越是不想讓孩子做的事,越跟孩子講道理,他們越聽不進去。最後家長髮了一通脾氣,表面將孩子鎮住了,可不到一會功夫,孩子又恢復了原樣。

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還有的家長根本不給孩子講任何道理,他們的做事風格簡單粗暴。因為在他們看來,既然我說的話你聽不進去,那就乾脆,直接開打。把你打疼了,下回你總該長點記性了吧!

如果說講道理的家長屬於情商過低,那麼直接開打的家長,讓誰家孩子碰上,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家長們不禁會問,我給孩子講道理他不聽,發脾氣也不行,感化他也不行,那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令他有所改變呢?

01、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有所體驗

面對講不通道理的孩子,知乎上有一位媽媽是這樣做的。

自從她的公司搬到一個偏遠的地段後,每天需要倒騰1趟公交加3趟地鐵上下班,單程最快也需1個半小時。

每天光是坐車擠車,就能讓她累散架了。

回家還得輔導孩子的作業,陪孩子閱讀,這樣一天折騰下來,筋疲力盡。

可是孩子並不能體會媽媽的辛苦,反而經常因為作業多或其他的事情和媽媽鬧情緒。許多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時常喊媽媽幫忙。

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有一次,正好一次趕上公司週末活動,這位媽媽便帶著女兒體驗了一回自己的“上班路線之旅”。

剛開始,孩子還覺得這個體驗非常新奇,興致十足。

可沒一會,孩子就在第一趟地鐵上被擠得直喊媽媽。幾趟地鐵下來,孩子明顯有了疲倦之色。出了站臺,聽到媽媽說到公司還要走上幾百米時,孩子直接打了退堂鼓,垂頭喪氣地問“究竟什麼時候才到啊!”

好不容易到了公司,孩子一屁股坐在辦公位上,長嘆一聲:“終於到了。”

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經過了此次的體驗之旅,女兒終於體會到了媽媽上班的辛苦。從此以後,當媽媽回家很累時,女兒也學會換位思考,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甚至還當起了媽媽的小助手。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父母對著孩子不停地說教,多數情況下也是從成人的角度去給孩子強加道理,屬於無效的說教,對孩子而言,體驗一次得來的感受遠比父母的說教更管用。

教育從來都不是講道理的過程,而是一個親身體驗的過程。只有讓孩子切身體會了,他才能理解和明白道理,進而轉變自己,形成自己的人生觀。

02、真正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思,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家長給孩子總是講道理,在孩子看來,父母的教育意圖太過明顯。在強勢一點的家長面前,孩子只能被迫接受。

但是如果家長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實際達到的教育效果會大得多。

所以說,真正的教育,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

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楊絳先生一生清貧刻苦,淡薄名利,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她曾說讀書好比串門兒,樂在其中。

而楊絳先生的這個愛好得益於她的父親。楊絳先生的父親一生從不訓誡孩子,只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因此從父親的教育理念中,楊絳先生學會了“言傳身教”四個字。

生下女兒圓圓後,楊絳先生也和父親一樣,從不訓誡女兒,反而和女兒像朋友一樣相處。女兒錢媛受父母的影響,不僅愛讀書,還會讀書。與父親錢鍾書一樣,在英語的領域裡開闢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孩子犯錯,父母應和孩子多“講道理”,看這碗毒雞湯害了多少人!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因此,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要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才能通過行動去影響孩子,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這一點,作家李雪就說得很對:

  • 想要孩子好好刷牙?自己去享受刷牙的美妙過程。
  • 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去享受食物的萬千滋味。
  • 想盯著孩子寫作業?自己去拿起本書享受閱讀。
  • 想要孩子熱愛運動?自己下樓去跑兩圈。
  • 用行動給孩子做榜樣,身教更加重於言傳。

優秀的父母,孩子也會變得優秀。


雙魚媽媽寄語:

把“講道理”當作一種教育,幾乎是所有“問題家長”的通病。

其實,給孩子講道理,無非就是家長想教會孩子生活的本領,與其不厭其煩地說教,倒不如放手多讓孩子去感受,這樣得來的教育會讓孩子體會更加深刻。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關注、評論、轉發、點贊和收藏,您的每一個小小動作都是對我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我在育兒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為大家提供更多的優質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