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像“傷口”,家長不要總“撒鹽”,慢慢引導才能“癒合”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這些道理誰都懂,但有時候放在孩子身上,家長們就總會失去耐心和包容心。作為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事事優秀,可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經過後天的耐心教育,加上悉心的培養慢慢打磨出來的。

是孩子都會犯錯,錯誤就像是一個小“傷口”,如果父母們一直揪著不放,就等於是在給孩子的“傷口”上來回撒鹽,致使傷口越發難以癒合。家長們需要學會的是面對孩子的錯誤,儘量耐心引導,用包容的心態嘗試接納和理解,也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

孩子犯錯像“傷口”,家長不要總“撒鹽”,慢慢引導才能“癒合”

孩子知道犯錯了

面對孩子犯錯,你是否會在他的“傷口”上來回“撒鹽”

面對孩子犯錯,可能有的父母會說,我只是迫切地希望他能改正然後不再犯,並沒有想要故意傷害他啊。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有時候必須要注意方式方法,並把握好正確的尺度。不然就可能會適得其反。

美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葛雷曾講述

過自己7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他稱這件事讓他終身難忘。7歲的史蒂芬想要喝牛奶,見媽媽在忙就徑自打開冰箱踮著腳試圖拿出牛奶瓶,當時的瓶子是玻璃的,史蒂芬手滑沒拿住牛奶瓶掉到地上摔碎了,牛奶也撒了一地。聲音把媽媽引來,史蒂芬非常害怕會被媽媽責罵,可沒想到媽媽卻說“你沒有向媽媽求助,自己嘗試去拿牛奶,真的很棒!”史蒂芬緊張的心瞬間放鬆下來,接下來媽媽耐心指導他下次可以選擇藉助小板凳來拿牛奶,並教他如何收拾碎玻璃和清理地板。從此,史蒂芬再也不怕犯錯,還會按照媽媽的教導,做任何事都習慣性地總結經驗,這也為他日後的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孩子犯錯像“傷口”,家長不要總“撒鹽”,慢慢引導才能“癒合”

孩子容易受父母影響

其實打碎牛奶瓶這件事對很多媽媽來說,是個不小的災難,不僅要收拾碎玻璃,還要清理好撒了一地的牛奶,更麻煩的是還要擔心孩子會被玻璃渣弄傷。相信很多媽媽的第一反應必定是責罵,並命令孩子以後再也不要擅自拿牛奶瓶。甚至可能接下來幾天每次喝牛奶時都要再重複一遍對孩子的責罵。

小美的媽媽就是這樣,幼兒園裡要開美術課讓孩子提前準備好彩筆,小美拿到彩筆後愛不釋手,媽媽忙於家務沒有給她找到畫紙,小美忍不住就在牆上畫了起來,正玩得不亦樂乎時被媽媽發現了,媽媽看到立刻爆發了脾氣,不僅沒收了小美的畫筆,還懲罰她不許吃零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媽媽每次看到被塗畫的白牆,就會再說小美一次。這也導致原本對美術課充滿興趣的小美,上課後完全不願意再畫畫。之後小美做任何事都有些畏手畏腳,都很怕會被媽媽責備。

孩子犯錯像“傷口”,家長不要總“撒鹽”,慢慢引導才能“癒合”

不要上來就責備孩子

從這兩件生活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位媽媽對於孩子犯錯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間接造就了兩個孩子日後兩種不同的人生。

來回“撒鹽”對孩子傷害大

像小美媽媽那樣經常在孩子的“傷口”上來回“撒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

一.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傷

這也是對孩子最直接的傷害,很多家長不僅在家裡揪著孩子的錯誤不放,當家裡來了親戚時也總是一說再說,出門玩耍遇到鄰里聊起來,也總是會一提再提。這樣一直揪著不放的行為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傷,在家人朋友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二.孩子的自信心受挫

孩子們通常都會有很強的好奇心,願意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可是如果家長總是提起孩子做錯的那些事,會讓孩子瞬間就失去嘗試的熱情和動力,心裡充滿挫敗感,慢慢就會不敢再去嘗試陌生的事情,甚至潛意識裡就會覺得自己做不好。

孩子犯錯像“傷口”,家長不要總“撒鹽”,慢慢引導才能“癒合”

自信心受挫,心裡有陰影


三.孩子不願輕易敞開心扉

隨著孩子的長大,進入學校和集體後,再遇到做錯事的情況,就可能因為害怕父母的來回“撒鹽”而不再願意告訴父母,選擇深深將挫敗感埋在心裡。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的隔閡也就越來越大,難以修補。

其實家長們在孩子的“傷口”上來回“撒鹽”,更多的只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和展示自身的優越感,並沒有真的從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考慮,這樣的做法是自私且不負責任的。家長們需要引起重視並及時改正。

引導孩子“癒合傷口”的正確做法

任何傷口的癒合都需要時間,更何況是心靈的“傷口”。以下幾個方法供家長們借鑑學習:

一.當孩子犯錯時,首先保持冷靜

當父母發現孩子犯錯,情緒上來想要爆發的時候,請先停下來想一想,如果犯錯的人換成你,你會是什麼感受,是不是很害怕很忐忑。孩子也是一樣的,他犯錯時自己是能夠意識到的,也自然會產生擔心害怕的心理。而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斥責,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並沒有什麼作用。不如試著換一種思考角度,把犯錯當成是一種教育孩子的好機會,藉此讓孩子總結經驗教訓,以後不再犯不是更好嗎。

二.耐心引導孩子意識到錯誤並反思

父母冷靜下來後,需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做法的不認同,讓孩子意識到他犯錯可能會引起的後果。有些後果可能是孩子沒有想到的,父母需要耐心告訴他引起他的重視。以便讓他實現反思,下次不再犯錯。

孩子犯錯像“傷口”,家長不要總“撒鹽”,慢慢引導才能“癒合”

耐心引導孩子意識到錯誤幫助改正

三.教會孩子正確改正錯誤的方法

孩子年紀小經驗少,他可能只知道自己犯了錯,卻不清楚如何才能改正和彌補。父母不要故意讓孩子自己去想,或者冷暴力就是不告訴孩子。這會讓孩子沉浸在錯誤中很久難以走出,父母要及時告訴孩子正確的彌補方法,並和孩子一起做好善後工作。也是幫助孩子漲了生活經驗,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也不至於過於慌張。

孩子犯錯像“傷口”,家長不要總“撒鹽”,慢慢引導才能“癒合”

相信孩子有能力改錯

四.事情過去後不要再提

孩子犯錯並不是故意的,所以當他們意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並好好改正後,父母就千萬不要一直揪著不放。忍住不再提起,可以慢慢觀察孩子改正的情況,如果效果不明顯也不要著急,再慢慢引導和幫助。但是切忌不要只是一味地責罵和嘮叨,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包容心。

孩子總會犯錯,關鍵是犯錯後家長的態度,態度不同,影響就會很不一樣。請家長們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