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很多家長在某些不該管的方面對孩子管的特別嚴厲,可是在該管的方面絲毫不管不顧。

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以下這幾種行為的話,家長就一定不能放任其任意發展,反而是要嚴肅處理和管教。

偷東西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孫女士最近接到老師的反應,說兒子會在班裡偷東西,東西都不大,一些鉛筆橡皮之類的,孩子回家來,問他他又說沒有。

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去學校跟老師具體核實一下,不能沒有證據就冤枉了孩子,現在學校的教室一般都有監控,可以調取監控來看。

如果孩子真的偷了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就不能坐視不管了。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從小偷針,長大偷金",但是孩子這個時候是沒有法律意識的,你要跟孩子溝通,問孩子為什麼要偷東西,如果缺了媽媽會給你買,疏通孩子的心理,另外既然孩子已經有了這樣的不良行為,就要告訴孩子事情的嚴重性。

總是喜歡觸摸危險的東西

孩子在小的時候對身邊的事物都會感到好奇,什麼都想碰一下試一下。家裡會有一些刀具、火源、電源、金屬鋒利的一些的東西,都會對孩子的生命危險造成威脅。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但是媽媽又不可能時時待在孩子身邊,所以儘量讓這些東西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如果發現孩子要把玩,一定不能姑息,要嚴令制止孩子。

這樣的問題得不到重視,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做錯事情後屢教不改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一段時間非常的不聽話,這就是所謂的"叛逆期"。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會經常犯錯。

即使父母批評了自己,但是事後還是會繼續犯,一點悔改的態度和行為都沒有,完全就是敷衍父母。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這樣批評的效果一點都沒有,孩子所存在的壞毛病還是在,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利的,父母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自私、任性

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在父母過度寵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從小習慣了父母們都圍著自己轉,所以就形成了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心裡只想著自己。

這樣的孩子不懂得體諒他人,以後不僅會影響人際關係,還不會孝順父母。

父母不要覺得溺愛孩子就是愛孩子,這隻會讓她以後的路走的更艱難,發現了孩子這些表現以後,要做好及時引導的工作,並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當孩子有這些問題的時候,不要一上來就棍棒相加,先做好溝通工作,在屢教不改的情況下,再對孩子進行體罰。體罰儘量在家裡進行,維護孩子的尊嚴。

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孩子從小就有明顯的表現,這些行為習慣一般都是從父母的一言一行中模仿來的。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想要培養出良好行為習慣和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當然也可以為孩子選擇一些情緒管理和習慣養成的繪本,方便孩子理解。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品格,家長可以試試《兒童情緒管理和習慣培養》繪本,每天睡前講給孩子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繪本中講述了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遞一些道理,引導孩子養成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堅持閱讀的好習慣。

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讓父母及時瞭解孩子心裡的想法,孩子需要什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幫助父母和孩子更好的相處。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這些好習慣養成的小故事,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中,家長始終要做一個有遠見的人,及時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孩子的好習慣就會越來越多。

孩子有這4種行為,父母不打,實際是害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