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选择打匈奴而不是选择和亲或赔款?

首先:内部自身因素

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他们不是不想解决匈奴的问题,而是国家实力不允许。

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后,汉朝与匈奴之间通过和亲来维持关系的稳定。汉高祖以亲身经历验证了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不是一蹴而就的歼灭战,想要解决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是一场持久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打得是物资的消耗,而汉初尚未具备发动针对匈奴战争的能力。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打匈奴而不是选择和亲或赔款?

秦朝统一天下后,持续开启了一系列大型国家工程:秦直道、秦长城、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这些工程的开建,已经使秦朝的国力消耗殆尽。民生之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陈胜与吴广揭竿而起燃起了反秦的战火,六国贵族纷纷响应。直到楚汉相争结束,百姓已经苦不堪言,国家疲弊。

建国之初的汉朝,汉高祖刘邦已经凑不齐毛色纯一的马来拉车,大臣们也只能坐牛车。在经历了秦末战乱后的汉朝,根本没有与匈奴持续进行战争的先决条件。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汉朝建立后,一直以黄老之学治国。宽松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实施轻徭薄赋,经济民生得到了恢复。汉文帝时期,贾谊的《论积贮疏》和晁错的《论贵粟疏》相继提出了国家收储粮食的重要性和策略,民富的同时国家粮库也得到了充实。到汉武帝时期,国家粮库的粮食已经充盈到太仓装不下的地步,库存粮食也出现了陈旧到腐烂的程度。有了充足的粮食后,就具备了与匈奴一战的先决条件。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其次:外部环境因素

汉武帝从匈奴投降的人口中,得知月氏王与匈奴的仇恨,汉武帝想借机停止与匈奴的和亲政策,联合月氏夹击匈奴。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增加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打匈奴而不是选择和亲或赔款?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商人聂翁壹通过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提出诱捕军臣单于的马邑之谋。可惜的是,军臣单于最终识破汉朝的谋划,最终此次汉朝动用二十余万军队,无功而返。

马邑之谋拉开了汉匈之战的序幕。

再次:汉武帝正值年富力强,他刚毅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选择赔款来换取和平。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强势君主。铁血刚毅的性格,加上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允许的情况下,卫青、霍去病等武帝朝名将也有了用武之地。汉武帝选择以武力征伐匈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综上几点,汉武帝不可能选择和亲或赔款来换取暂时的和平。

汉武帝征伐匈奴可以说是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合情合理的战争。他上承文景之治,下继昭宣中兴,在两个治世之间进行一场攘外的战争,对于后世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