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一個週末,我陪著侄女來到江濱公園遊玩,無意中聽到了一對父子的對話。

“兒子,今天玩的開心嗎?”

“開心!”

“那你今晚……”

“今晚回去多做一套題!”

沒等這個父親說完,兒子便搶著開了口。

父親欣慰地摸了摸兒子的頭。

看來這位父親和這個兒子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規矩,這種默契和規則感是許多孩子所缺少的。而規則感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建立的,行事的底線與做事的自律,從家庭到社會,規則感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對他的未來有著重要影響。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一、什麼是規則感?

規則感指有計劃、有順序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堅持按時、認真地完成事情,不違背自己設立的規則是規則感的重點;

建立規則感的前提是建立規則,遵守規則。特別是提出規則的人,更是要堅持規則的執行。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二、孩子沒有規則感會導致什麼後果?

1.不良行為的產生

孩子缺乏規則感,最先會導致他說話不算話,進而是注意力渙散。上課不聽課,寫作業不認真,上課經常遲到等情況會經常發生,進而會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

2.做事放縱,不自律

孩子沒有規則感,會讓他覺得什麼事都無關緊要,沒有按輕重緩急去處理事情的概念,只有好玩的事才能夠吸引他的注意力,最後會讓孩子缺乏責任感。

3.生活沒有目標,渾渾噩噩

規則感會讓人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一旦孩子缺少規則感,孩子只會尋找生活中能讓自己快速得到快樂的事情,沉迷遊戲、黃色小說、午夜炸街族等等能有瞬間刺激的活動,是他們的最愛。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三、如何建立孩子的規則感?

1.與孩子一起制定彈性規則

如果只是家長單方面制定規則,孩子沒有參與,規則即使制定出來了,他也不會接受,心甘情願地執行。所以,制定規則的時候,一定要孩子共同參與,每一條規則都要和他進行溝通。

同時,規則需要彈性,比如有一條規則是這樣,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罰孩子一年都不去遊樂場。可孩子只是延遲了2分鐘,那罰還是不罰?所以在制定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自己把握尺度,要給雙方留餘地,要有適度的緩衝,要有彈性。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2.規則制定,溫柔而堅定

和孩子制定規則時,孩子可能會有自己的小心思,作為家長可以理解,但需要溫柔地和他分析道理,堅定地和他定下正確的規則。整個過程中,需要家長耐心地和孩子溝通,切記大吼大叫兇孩子,以免讓孩子對規則產生反感。

3.無論如何,堅持執行

很多時候,不是家裡沒有制定規則,而是制定之後,家長常常因為工作忙碌、夫妻情感問題、日常娛樂等等,沒有去堅持執行,導致孩子也不以為然,不了了之。所以無論如何,家長都必須堅持執行。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4.家長要以身作則,成為榜樣

家長作為制定者,也是執行者之一,需要以身作則,自己先嚴格執行規則,向孩子證明規則的有力,展現規則的權威性。這樣不僅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感,更是讓他明白敬畏規則的重要性。

5.和孩子一起做情緒的主人

在規則執行的過程中,家長得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感染孩子遵守規則的情緒。過程中,孩子可以有情緒波動,但不能有大規模的崩潰,讓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往往會讓規矩的建立和執行事半功倍。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比如讓孩子好好寫作業這件事情。當孩子很疲累的時候,當孩子情緒低落,可能剛和同學吵了架的時候,你還硬逼著他說:“天大的事你都別管,先寫作業,不然我就揍你!”這樣,孩子對於寫作業這件事只會保留低落疲累的情緒,甚至還伴有被毆打的恐懼,只會更不願意寫作業。

而當你發現,孩子的作業完成效率怎麼這麼低,甚至動了手,但也沒有任何結果時,他更加叛逆了,你會感到十分無奈、束手無措。實際上,我們可以追溯到前面,就是因為你沒有給他一個快樂的寫作業體驗,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6.給孩子一定的緩衝時間

很多時候,孩子面對大部分事情是沒有經驗而且焦慮的,他覺得我拖延一會,可能會緩解內心的焦慮,那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理解他們,並且表示將自己的這種理解表示出來,比如,“媽媽知道,你現在可能不是特別想做作業,那你先玩一會,或者我們一起看一下電視,再開始寫,好嗎?”

給孩子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先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等他緩解過來之後,再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要強迫他。

孩子成長需要“規則感”,父母學會這6點,孩子不輕易越界

總結:

孩子的規則感建立與否,關鍵在父母身上,父母的堅定執行、父母的溫柔溝通、父母的耐心說理都會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感受,從而更好地堅持下去!


育兒問題蹦蹦媽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蹦蹦育兒說,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