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乡居保“两病”定点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本月实施

武汉市城乡居保“两病”定点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本月实施

从本月起,我市城乡居民医保“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正式实施,200家“两病”定点门诊用药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所有城区,22万多“两病”参保患者可从中受益。

去年末,我市出台医保新政,参加武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足额缴纳居民医保费,经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规范诊断,未达到门诊重症慢性病鉴定标准,但确需长期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糖尿病 “两病”患者,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相关资料,可就近选定一家二级及以下“两病”定点门诊用药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办理“两病”门诊登记建档,进行门诊用药报销。在保障范围上,居民医保“两病”参保患者在二级定点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50%。

目前,卫健部门已出具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我市城乡居民参保患者可选择任意一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两病”规范诊断。

随着这一居民医保“两病”政策的全面铺开,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办理“两病”门诊慢性病待遇的居民不断增多。

在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主任郑艳玲接待了62岁的辖区居民陈长进。老陈平常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感冒、发烧等小病,现在中心被定为“两病”定点门诊用药保障基层医疗机构,患有糖尿病的老陈第一时间前来咨询了相关政策。

郑艳玲说,这次实施的政策,对纳入门诊保障范围的“两病”参保患者降血压、降血糖药物,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为50%。其中,高血压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360元,月度最高支付限额为30元;糖尿病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480元,月度最高支付限额为40元。参保人“两病”并发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为600元,月度最高支付限额50元。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副教授王全认为,当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经济负担较重。门诊统筹时,居民医保普通门诊是按照挂号、治疗、检查和药品总费用的50%报销;现在的政策是把“两病”药品单列出来,报销50%,实际上增加了“两病”患者的门诊报销额度,降低“两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地掌握辖区居民的“两病”情况,有利于结合“家庭医生”更充分地开展工作,让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发挥分级诊疗的作用,“可谓一举数得”。

武汉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医保新政实行后,覆盖了全市200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希望能推动慢病人群逐步适应分级诊疗,今后不再形成去三级医院开药续方的习惯。

事实上,“与重症慢性病用药范围相比,‘两病’门诊用药范围更加广泛。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药物时,以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两病’患者门诊降血压或降血糖的药物为依据。也就是说,广大患者所吃的常见药物都能涵盖在内。”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市相关部门已对200家“两病”定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医保部门将加强对相关定点医疗机构“两病”门诊医疗服务实施考核,考核结果与信用等级评定挂钩。卫健部门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做好“两病”患者健康管理,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规范诊疗行为,确保药品供应和合理使用。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两病”用药生产、流通和配送环节监管。

融媒体记者:涂洁 胡琼之

通讯员:李鸣 曹霞

武汉市城乡居保“两病”定点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本月实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