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婆媳矛盾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常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婆媳經就是其中一本。


隔代教育在時代的洪流中應運而生,而它的出現加劇了婆媳之間的矛盾。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我們小區有位老人幫兒子帶娃,不僅帶娃辛苦,還要受兒媳的氣。孩子調皮好動,磕著碰著是很正常的,但是,兒媳一看到孩子受傷,就抱怨老人沒看好孩子。


有一次,孩子發燒了,兒媳對老人破口大罵,指責她沒照顧好孩子。


老人說自己這麼辛苦幫兒媳帶娃,還落不得好,身心俱疲。


有些兒媳對婆婆抱有偏見,總感覺婆婆沒有自己媽好,即使婆婆對她掏心掏肺,她也不領情。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同一件事,兒媳對待婆婆和姥姥的態度就不一樣。比如,婆婆帶娃時,孩子摔倒了,她會埋怨婆婆,而如果是姥姥帶,她就會體諒自己的媽媽。你看,兩者的待遇差別就是這麼大。


然而,即便是孩子親媽帶,也不能保證孩子不會有磕碰。因為愛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玩鬧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摔跤或者受傷的情況。


所以說,孩子受傷生病並不是婆婆沒帶好,而是兒媳不懂得體諒和感恩。對於這種兒媳,真心不建議婆婆幫忙帶娃。不然,就算婆婆付出再多,兒媳也不一定會看在眼裡。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隨著生活壓力,生活成本的增加,夫妻雙方不得不出去上班賺錢,而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雖然這種方式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但是卻成了婆媳矛盾的源頭。


①老人帶娃過度寵溺孩子。

很多老人疼惜孩子,即使孩子做錯事了,也捨不得打罵孩子,不糾正孩子,長期以往,孩子就會養成不愛反省自己,推卸責任的習慣。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了,就很難改掉。


還有的老人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導致孩子不懂感恩,變得霸道任性。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而老人並不知道溺愛是傷害的道理,他們只知道要疼孩子,不讓孩子受委屈。他們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年輕一代的接受不了,所以婆媳矛盾爆發了。


有時候你去勸服老人,讓她改改,她會說:“怎麼就不能這樣做了,你老公就是被我這樣帶大的,不也活得很好嗎?”


因為老舊的育兒觀念和思想根深蒂固,一時很難改過來,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娃的原因。


②老人怕自己的付出不被理解。

其實,老人並不怕帶娃麻煩,也不會抱怨帶娃辛苦,她最怕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兒媳不但不感恩,還挑三揀四。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這是讓老人最寒心的地方。平時在家既要帶娃,還要洗衣做飯,為了讓兒子兒媳回到家能吃上熱飯熱菜,在廚房忙活,離開了孩子一會,就在那一會,孩子不小心摔跤了,兒媳回到家後,只看到孩子受傷,指責婆婆,而沒看到為了給她做飯婆婆熱得一身汗。


不是老人照顧不周,而是兒媳不把婆婆的付出放在眼裡。這是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娃的第二個原因。


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生活的環境,接觸的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我們隔壁家就是奶奶帶娃的,奶奶年紀大了,腰直不起來,走路都是駝著背的,然後還把手放在背後,孩子看到奶奶走路跟其他人不一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開始學奶奶的走路姿勢,走路時也把手放在背後。


奶奶也沒有阻止她,慢慢地,她就養成了這樣的走路姿勢。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除了會模仿大人的言行舉止外,在情感上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孩子之所以會聽父母的話,是基於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賴,而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了,那麼後期父母想要教育孩子,讓孩子聽話,難度就非常大。


因此,父母儘量不要直接把孩子丟給老人帶,對孩子不管不顧,不要以為給了孩子生活費就可以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是錢填充不了的。


特別是孩子幼年時期,父母最好是能陪伴在孩子身邊,這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關鍵時期。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期,後期付出再多,也不一定能補救回來。

為什麼不建議奶奶帶孩子?這幾個原因很現實

讓老人帶娃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老人要改變頑固的老舊思想,兒媳要懂得感恩,體諒婆婆,並且上班回來要自己帶,讓婆婆休息,夫妻兩方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


但是,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容易,一般有婆媳矛盾的家庭都是因為這幾個問題,能解決的就不是問題,如果解決不了也沒必要勉強,自己的孩子自己帶。

【今日話題】你支持自己帶娃還是交給老人帶?

關注 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內容喲,感謝您的點贊,轉發和收藏,與你攜手同行育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