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舞台歌妓脸谱:霍小玉与赵盼儿


文学舞台歌妓脸谱:霍小玉与赵盼儿

一、不同现实处境,相同浮萍命运

唐传奇《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母亲郑净持本是唐玄宗时霍王爷家的歌舞妓,因容貌秀美被霍王爷纳为侍妾。就在郑净持身怀六甲之时,"安史之乱"爆发,霍王爷战死,王府家人作鸟兽散。郑净持问带着霍小玉被赶出霍府,过着贫苦的生活。霍小玉及笄之后,董诗文、善歌舞,迫于生存也从事了歌舞妓这个行当。

关汉卿创作的《救风尘》中赵盼儿与宋引章同为歌妓出身,各自沦落身世大抵是因为生存窘境,同霍小玉一样,脱离苦海,回归正常生活,成为了人生后半场的追求,但是霍小玉更承载着小家庭的负担,而赵盼儿却只需寻找一个可以安稳寄托的好人,霍小玉虽为歌妓,却卖艺不卖身,经历沉浮稀少,而看破红尘的赵盼儿却经历花言巧语的诸多欺骗,从内心中深知花红酒绿中难觅知心人,二者一单纯,一成熟,但因相同的境地,必将注定一生浮萍命运。

二、不同斗争艺术,相同悲凉结局

赵盼儿是汴梁城的一个歌妓,厌恶妓女生涯,想摆脱现实处境,"咱这几年耒待嫁人的心事有",选择新的生活在那样的现实社会是何其艰难,赵盼儿深知这样的窘境,她致意劝阻好姐妹宋引章不要轻易被浪荡公子,表里不一,嘴里沾蜜的周舍所摆布,果不其然,宋引章踏入周舍家门就经历了五十杀威棒的教训,之后的水深火热的日子,宋引章只得请求赵盼儿帮助,赵盼儿使用风月手段,摸透了花台子第周舍"爱女娘的心",自己打扮锦绣衣服,珊瑚钩,芙蓉扣,扭捏身子别样娇柔来套取花花公子,三言两语,让周舍一纸休书,救出姐妹宋引章,赵盼儿的机智勇敢在于之后周舍顽固的反抗,在官府衙门,赵盼儿不屈不挠,据理力争,通过之前安排假休书替换真休书,穷书生安秀实也来告周舍强夺人妻,里应外合,剧本结尾,宋引章在赵盼儿的营救下终于挣脱魔掌离开周舍。

霍小玉与李益相逢,相许到相离,我们看到了一痴情女子的等待,等待之后的自我摧残,直至生命为情所伤所逝的结局,活着的悲痛化为死后的仇怨,飞黄腾达的李益娶了卢氏千金之后,逍遥的日子是无法得逞的,霍小玉的鬼魂化为挑拨李益与妻妾之间猜忌的盾矛,忽而化为红豆,忽而人影,使得李益所见的妇女,每一个都要猜忌,生不安稳。

赵盼儿面对屈害姐妹宋引章的恶棍周舍,使用的斗争是风月场上的美娇娘勾引花公子,滑对花,悲情中带着喜感,身世之悲,无所凭借之悲,但没有成为彻底的悲凉,赵盼儿的勇敢无畏,智慧勇猛,奠定了最后为姐妹成就好姻缘的结局。读者从赵盼儿的斗争中感到欣慰,但对剧本之后人物的生活也怀着解恨之后的同情、惋惜,赵盼儿成就了宋引章的安稳生活,对于她自己的人生寄托恰如浮萍一般,正如她自己所看透的: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相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

而霍小玉在生前为李益的一厢情愿,知无可等待的坚守,注定是悲剧的,只不过在死后将彻骨的悲剧转化为惩罚李益的另一场悲剧而已,整个传奇寄希望于死后的斗争,笼罩了悲剧中的悲剧。

三、不同时代书写,相同报复主题

赵盼儿深入虎穴,不惧危险,与浪荡凶险的富家子弟斗,豪爽、正义、智慧结合起来,成就姐妹逃出苦海,不是出于自救,而是救人,这样的大智慧和大胆魄,尤其让人撤离她底层贫贱身份,使人倍感称赞。赵盼儿清楚救人的底线,急切帮助姐妹宋引章逃出虎笼,在与周舍打情骂俏,在官府衙门机智斗争中,也仅仅是也救人为主,在语言中讥讽嘲笑中适可而止,赵盼儿是一个抗暴安良的侠义女子,在元代,汉人居于最下等族人的境地中,反抗报复不平的主题,从元曲创作中得以将现实升华。

霍小玉在唐代代表一批被得势子弟抛弃的女子形象,科举取士中,诸多寻求考取功名的子弟,在寂寞无聊中,寻求娇媚柔弱,可亲可感的女子给予精神的抚慰,一旦功成名就,便抛弃曾经山盟海誓,投靠大的门第女子,成就所谓的金玉良缘。

不同时代底层歌妓,同为被抛弃,报复主题应运而生,只不过在唐传奇中以一种隐晦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到了自诩为"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的关汉卿笔下,那种为弱女子代言呼之欲出不平之劲,喷薄而出,感受到了一股呐喊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