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潭醫院——中醫治療新冠肺炎重症的“示範田”


4月22日,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領隊、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在京結束隔離。1月25日,大年初一,他帶領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幾天後正式接管南一病區,這是中醫首次整建制接管一個獨立的重症病區,開闢了中醫治療新冠肺炎重症的“示範田”。

當醫療隊撤離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南一病區作為中醫藥傳染病區,由全院15名中醫師集中管理。以後,艾滋病、肝炎等傳染病也要積極地用中醫藥治療。

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由中國中醫科學院組建,主要由西苑醫院和廣安門醫院共35名醫護人員組成。他們抵達金銀潭醫院後,發現這家傳染病三級專科醫院無中藥房,無法開中藥處方。於是,他們迅速搭建中藥保障平臺,新增中藥處方信息系統,使金銀潭醫院能用上中藥,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陣地由此開闢。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令人揪心的是,患者隨時可能死亡。接管病區的第一個夜班,西苑醫院副院長李浩記憶猶新。黎明前,一位77歲的重症患者病情突然惡化,隊員王冰迅速穿上防護服,第一個衝進病房為患者實施胸外按壓。李浩與王冰交替操作,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本身就很憋氣,長時間胸外按壓非常消耗體力,護目鏡很快佈滿了水霧……40分鐘的艱苦搶救,最終還是無法挽留老人的生命。

疫情就是檢驗醫務人員能力的試金石。作為中醫國家隊,大家內心都憋著一股勁兒:付出最大努力,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中醫力量。

一位83歲的老婆婆,一直戴著面罩在高流量給氧狀態,只要一脫氧,血氧飽和就直線往下掉。從肺影像看,老人幾乎處於高危處境。“經過對患者的綜合指標評估,沒有需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指徵,可以採取中醫辨證施治的湯劑,用中藥注射劑代替抗生素治療。”李浩說。

在治療的第二天,老婆婆被醫院納入西藥抗病毒科研觀察項目。沒想到的是,入組僅二三天後,老人病情明顯加重。“先拋開科研,治病救人要緊!”李浩又給病人重新用上中藥注射劑和湯藥治療,先改善肺部炎症……奇蹟發生了,在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下,老人的病情日漸好轉,最終康復出院。

2月3日,金銀潭醫院首批以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8名確診患者出院。“沒想到中醫藥的療效這麼好!”這是患者的讚譽,也是中醫人的答卷。臨床實踐證明,中醫可以治癒新冠肺炎。

“這說明中西醫結合和中醫治療方案是成功的。”李浩說,“病區裡也有部分患者轉變很大,從對中醫的不瞭解,到主動要求中醫藥治療,對療效充滿信任。”

“臨床療效才是評價中醫藥優勢的金標準。”黃璐琦介紹,隨著醫院及患者對中醫藥的逐漸認可,醫療隊接管的南一病區床位由32張增加到目前的42張,收治的均為重症患者,其它病區也開始陸續服用中藥,中醫參與會診成為金銀潭醫院會診制度的硬規定。不少患者從不瞭解中醫藥,到逐步接受喜愛用中醫藥,甚至有患者要求轉科接受全程中醫藥治療。

黃璐琦院士提供了一組數據:對金銀潭醫院具有可比性的8個病區分析,2月1日到2月29日共收治862例患者,南一區死亡和轉出(惡化率)是一位數,其他7個病區平均是兩位數。截至3月30日醫療隊返回北京時,病區累計收治158例,出院140人,其中純中醫治療88例,治癒出院率88.61%。“這再次證明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說到這裡,黃璐琦難掩激動。

研發新藥:打造一把利器

“白肺、呼吸窘迫、心臟驟停,快來幫忙……”在南一區新冠肺炎隔離病房,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的對講機裡突然發出緊急呼叫,他迅速換好防護服,衝進病房,持續進行半小時的胸外按壓,直至搶救成功。

在查房中,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齊文升分別開具了中藥1、2、3、4號方。這4張處方分別對應的是寒溼鬱肺、疫毒閉肺、內閉外脫、肺脾氣虛等症型,源自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的協定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肺病科主任苗青介紹,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處方。4號方用於腸胃功能不太好的病人,2號方應用於呼吸困難、胸悶等重症病人。

有一類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動輒氣喘,胸悶胸痛,高熱或持續低熱。原來的處方不適用於所有患者的病情。醫療隊立刻開展溝通,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急診科主任楊志旭在原來的方案上又加上了5號方。

應對疫情,全世界都在尋找有效的方藥。隨著臨床救治病例的增加,中藥“利器”的作用初現端倪。在綜合其他方優點的基礎上,2號方被優化為“新型肺炎方”,成為團隊治療的核心方。苗青說,新冠肺炎最大的特點是溼,溼毒是貫穿整個疾病始終的核心病機。溼邪瀰漫三焦,按照三焦的不同部位,因勢利導,驅除邪氣。

邊救治、邊總結、邊優化,“新型肺炎方”被一個更貼近的名稱化溼敗毒方所代替。黃璐琦解釋,治療病毒肺炎就像一場足球賽,人體是球場。化溼敗毒方就像一個由14味藥構成的足球隊(11名隊員加上3名替補),在人體這個球場上,從前場、中場和後場入手,通過相互配合,擊敗病毒這個對手。

化溼敗毒方依據古代的經典名方,但是否有用,需要臨床療效來評判。“每天從醫院回到駐地,我們團隊就馬上著手整理一天的病案。這是珍貴的第一手中醫臨床資料,對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完善有重大的參考價值。”齊文升說。

前方將病人症狀、體徵、舌脈、體溫等診治要素和實時治療情況上傳,後方進行歸納、統計、分析,為前線提供治療證據。為更好獲得第一手病例相關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科研攻關組緊急設計開發了舌診圖像採集APP和問診系統,為全面開展臨床研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緊急開發出社區信息採集系統,及時獲取醫學觀察期人群中醫診療信息。前方與後方無縫銜接,從經驗向數據轉化,打造戰疫“利器”。

“尋找中醫藥療效的高級別循證證據,有利於優化臨床方案,提高中醫藥臨床救治效率。”黃璐琦堅信。

經金銀潭醫院75例重症病人效果觀察,方艙醫院452例隨機對照,將軍路衛生院200多例臨床觀察,化溼敗毒方在核酸的轉陰和症狀的改善方面有顯著差異。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研究員開展的小鼠實驗發現,該方能夠將小鼠肺部的病毒載量降低30%。

3月18日,黃璐琦主持召開專家座談會,他向與會專家展示了剛剛拿到的一份通知——化溼敗毒顆粒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覆的3期臨床試驗批件。黃璐琦介紹,化溼敗毒顆粒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門針對新冠肺炎開發的新藥,這是我們對中醫藥充滿信心的來源,更是我們給全國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社區救治:擴大抗疫根據地

武漢卓爾萬豪酒店是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的駐地。在醫療隊入住的當天,東西湖區將軍路街衛生院成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定點醫院。金銀潭醫院與駐地相距300米,與最大的方艙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相鄰150米左右。高峰時期,醫療隊周圍聚集的病人高達3000多人。

為避免患者湧向大醫院,醫療隊以金銀潭醫院中心,擴大抗疫根據地,中醫救治方案向社區延伸,向衛生院延伸,從被動收治向主動救治轉變,集中消除醫院周邊的病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呂文良與心理科主任王健義無反顧,最早為社區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醫藥治療服務。

2月1日,呂文良和王健來到將軍路街衛生院,此時,住院部的病人有點恐慌,一位年輕的男病人因新冠肺炎而離世。衛生院沒有半汙染區,呂文良和王健毫不猶豫地換上社區簡陋的防護服,進入了住院部。

當時,武漢氣溫較低,病人關窗關門保暖,氣味燻人。呂文良和王健給病人把脈觀舌像,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不少病人看到呂文良防護服上的名字,上網搜索確信是大專家,爭著找他把脈。一位女病人哽咽著說:“原來以為煎熬等死,您這麼一解答,我心裡舒服多了,一定安安心心地按時服用中藥。”

看完病人後,呂文良建議,每個病室的病人在保暖的前提下要開窗透氣,讓新鮮的空氣流通進來。打開窗戶,初春的陽光照進來,病人臉上露出了笑容。

服用中藥之後,病人自覺症狀明顯好轉,發熱減輕、胸悶減輕、咳嗽減輕、核酸檢測陰性,喜訊不斷傳來,中藥開始搶手了。每個病人3天發放一次藥物,有的病人等不急,就提前要藥,生怕把他們的那一份漏掉了。

為了方便患者與中醫醫生的日常交流,呂文良讓後臺設計一個二維碼,患者只需要掃一下碼,錄入其基本信息,上傳舌苔照片,就可以得到後方醫生一對一用藥的指導和諮詢。新入院患者不需要醫生費力宣傳,自己拿著手機掃貼在牆櫃上的二維碼申請藥物。

一位15歲的少年和父親相繼染病,同住在一間病房,母親感染新冠肺炎在春節前過世。王健得知此情況後,開展心理疏導,每次去住院部查房必定要探望,有時間還電話指導少年肺部康復和心理康復。

別時風霜雨雪,歸來春意盎然。廣安門醫院日前收到一份來自東西湖區將軍路街道辦的感謝信。信中說:“在你們的努力下,中醫藥物介入治療患者無一例從輕症轉為重症,無一例重症患者死亡。將軍路街衛生院成為全區第一個患者清零的的醫院。”

據統計,醫療隊在東西湖區張家墩和馬池墩社區治療80例居家隔離確診及疑似患者;為將軍路街衛生院210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提供中醫診療服務,併為124例患者免費提供中藥救治;精心救治武漢客廳方艙醫院452名患者和雷神山168名患者。多位醫療隊專家參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省中醫院等多所醫院的中醫藥會診。專家通過“全球疫情會診室”特別節目,與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同行以視頻連線方式,分享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經驗。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在傳染病的定點醫院,中醫首次整建制接管一個獨立的病區。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中醫與西醫同臺合作,共同防控疫情。”黃璐琦說。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健康37°C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