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征服"癌症到與癌症"博弈",憑藉免疫療法得到治療以及預防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今年宣傳週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長期以來人們對癌症的應對策略是"全面消滅·被動治療",但隨著"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醫學領域的突破特別是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讓癌症患者在治療癌症的策略上發生了轉變,更側重於注重加強防範,從過去的汲汲於"征服"轉變到講究以"博弈"為主,這些將是至關重要的。


從


一、癌症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

癌症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是一個長期爭論的問題。不同的認識會導致不同的治療策略。癌症是"絕症",肝癌更是急轉直下的癌症,自然平均生存期4-6個月。現在的科學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發展需幾年或幾十年。


2010年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說"胰腺癌的病程演進至少20餘年",從基因突變導致腫瘤發生形成無轉移的原病灶約11.7年,基因突變腫瘤獲得轉移能力約6.8年,發生轉移播散致患者死亡約2.7年。因此我們從臨床上見到的患者實際上是已進入晚期階段。故而說癌症已經成為一種慢性病。


二、癌症是局部病變,更是全身病變

癌症是局部病變的認識,實際已反映在近百年的癌症治療實踐中。最早癌症局部治療,手術切除、介入治療、局部消融治療都是對癌症的局部消殺。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癌症更是全身疾病。癌症的發生發展包含著環境因素(物理、化學、生物等致癌因素)、機體(遺傳、神經、內分泌、免疫、代謝等)、微環境多方面互相作用的結果。


從


三、癌症誤區讓患者長期處於"被動治療"

(1)長了瘤就是得了癌

一說到"瘤"字很多人就會害怕,因為民眾普遍將"瘤"等同於"癌"。有的人無意中摸到乳房長了個包塊,用老百姓的話,也就是長了個瘤子,可大家普遍認為包塊是腫瘤,腫瘤就是癌,於是嚇得不行。事實上,她得的只是一種乳腺良性腫瘤。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癌症肯定是腫瘤,但腫瘤不一定都是癌症,癌症是惡性的腫瘤。因此,當遭遇腫瘤,不必恐慌,先要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就診諮詢,弄清楚腫瘤的性質。但也不能對"瘤"掉以輕心。首先,瘤儘管不等於癌,可能只是良性的腫瘤,但部分良性腫瘤是有可能發展為惡性腫瘤(癌症)的,既不能把瘤等同癌,產生不必要的恐慌,也不能不把瘤當回事,否則會耽誤病情;其次,癌症的病名也可能沒有"癌"字而只有"瘤"字。


(2)癌症會傳染

這是一個很流行的誤區。在臨床工作中,發現患者家屬無數次的問到過:癌症會不會傳染?儘管他們只是以諮詢的形式,事實上他們眼中已認定癌症會傳染,至少對癌症會不會傳染是存有肯定的傾向,他們非常擔心被患有癌症的親人或朋友傳染。


從


為什麼"癌症會傳染"的誤區很普遍?因為在生活中,似乎發現某些地方甚至某個村子裡的人特別容易得某種癌症,將範圍再縮小,似乎有一種現象,很多家庭裡有多個成員或者夫妻同時或相繼得癌,而且甚至可能是得同一種癌症,這些現象難道不是癌症會傳染的證據嗎?看起來,這個誤區似乎有理有據,讓人不能不信,難怪"深入人心",看來有必要重點分析。 癌症到底會不會傳染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目前為止,可以肯定地說,癌症本身不會傳染。


傳染是指某種疾病從一個人身上通過某種途徑渠道傳播給另一個人或別一些人身上,也就是傳染必須要滿足三個最基本的條件,即傳染的源頭(也就是具有傳染性的源頭,這個源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物)、傳播的途徑渠道(也就是傳染需要藉助的媒介,是通過什麼傳播的,比如空氣、飛沫、血液、體液等)、易感人群(也就是容易被傳染到的人或動物),這三者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那它就不能算是傳染病。顯而易見,癌症根本不滿足這些條件,沒聽說過也根本沒有證據說癌症會通過呼吸的空氣或吐出的飛沫,或者血液體液直接傳給另一個人,果真如此的話,腫瘤醫院就是傳染病醫院,腫瘤科就是傳染科。


從


(3)癌症是不治之症

這可以說是最普遍流傳最廣的一個誤區,正是因為有了"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觀念,才有了"談癌色變"。只要是沾上個"癌"字,"等死"就開始了。有時只是到醫院做了CT等檢查,報告上寫有"癌"字,懷疑有某種癌症的可能性,應該要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可由於根深蒂固的觀念,很多人連繼續檢查都不肯進行,直接回家等死


或者是燒香拜佛,或者是遍尋所謂的偏方秘方,甚至採取迷信活動,讓病情惡化雪上加霜,無知確實會害死人。


為什麼這樣的錯誤觀念會流傳這麼廣?當然有它的原因。


必須承認,幾十年前,甚至是十多年前,絕大多數的癌症都是無法"醫學治癒"的,得了癌症就基本等於是判了死刑。但醫學的進步,讓很多癌症可以根治,甚至是晚期癌症同樣有治癒的機會,而即便那些暫是做不到根治的癌症,通過綜合的治療,也是可以讓病情得到控制、延長生命、實現帶瘤生存,至少是可以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的,更重要的是,通過積極的預防措施,很多癌症可以預防。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癌症列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談癌色變"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應該要轉變觀念,理性看待癌症並對癌症進行科學防治。


從


四、怎麼理解與癌共存是一場持久戰

(1)從癌症的發展時間、癌症的特徵來闡述,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人們對付癌症的策略已經從"被動治療"慢慢嚮應對策略更加主動防範的方向轉變與發展。


(2)患者渴望無痛無副作用治療。放化療的副作用是每個癌症患者都難以承受的,甚至要進行此治療方式都是無奈中的無奈。脫髮、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已經消耗了癌症患者的生機。


長期以來,患者和部分主治醫生都覺得應該徹底與癌細胞相背離,不應該有癌細胞的存在,從而患者每次進行一次化療,藥劑量就開始加大,甚至有些患者在接受幾次化療後,免疫能力徹底喪失,最終因免疫缺陷而離開人世。


隨著對癌症的深入研究,發現正常人的體內也會每天產生癌細胞,且一天的癌細胞數量達到3000-6000個,這和之前徹底地消滅癌細胞的觀念起了衝突,事實也證明,癌細胞之所以存在是源於正常細胞的突變演化,只不過正常人體內的癌細胞有強大的免疫系統管控著,避免了"癌"危機。


從


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無法用放化療來消除癌症的存在,那"帶瘤生存"不怕有危險?不怕復發嗎?


這就涉及到人體免疫平衡,免疫細胞通過各種監控、檢測、捕滅的能力來維持內外平衡;而癌症患者因其自身免疫系統出現漏洞,對癌細胞等異物的抓捕能力弱,無暇顧及癌細胞的"胡作非為",從而逃脫了免疫檢測,增強了癌細胞破壞免疫系統的能力,從而讓原本一丁點的小病灶開始擴增,以至危害宿主生命安全。


因而,癌症將在相當長的時期仍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大疾病。亟待顛覆式創新療法的出現,來遏制癌症復發和轉移,才可能從根本上征服癌症。而癌症免疫治療是利用人體的免疫系統,通過增強或恢復抗腫瘤免疫力來殺傷和控制腫瘤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從


癌症免疫療法在日本科學家本庶佑原創性發現CTL-A4及PD-1後,通過"鬆開"了人體的抗癌"剎車",讓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產生了良好的抗癌效果及廣泛的社會價值,開創了癌症免疫治療新紀元,因此獲得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召開正式記者會,談及對未來的展望時稱"到2050年,幾乎所有癌症都能憑藉癌症免疫療法得到治療以及預防"。


從


細胞免疫療法的優勢

1.不僅直接攻擊癌細胞,還有增強體內免疫細胞活性的作用,持有非常高的抗癌效果。

2. 因同時作用於獲得性免疫系統和自然免疫系統,不需要提前手術不改變基因。

3. 可以和其他的治療並用:可以和包括外科手術在內的抗癌劑、放射線治療並用。對於放射線耐受性強,因此對於接受放療的患者也同樣有效!

4. 對所有部位的癌,任何患者都有治療可能。

5. 由於是自然免疫細胞的活性化,所以副作用極小。

6. 只需四次注射即可完成治療,無需住院。

7. 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不只限於癌症,在治療中所選擇的治療手段會降低生活質量(副作用很大,體力明顯下降行動受到限制等),因為無需在意副作用,是對身心負擔較少的治療方法而被很多患者所選擇。


"休眠的免疫細胞"經外部培訓後開始恢復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長期以來,免疫細胞都是英勇的正面角色,充當人體內的"警察"。但隨著對腫瘤微環境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慢慢發現,真實的情況要複雜很多。位於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也稱為"腫瘤浸潤免疫細胞",可以根據腫瘤微環境的複雜信號,消滅癌細胞,也有可能被偽裝的癌細胞給逃脫了。


免疫細胞療法在未來的癌症治療中將會改寫每一項不可能,讓其成為癌症的"殺手",延長患者的生命,如有腫瘤疑問或者困惑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私信我!希望可以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