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叫莫尔索的局外人


1. 矛盾伊始


这是在家隔离的第十四天,此时此刻,我的同屋室友正躺在床上,一边打着游戏、一边大口吧唧吃着零食,从忙碌中抽空骂几句脏话连带着毫无防备的大呼小叫。我只能庆幸自己没有心脏病、按下心头的烦躁,期待周末赶紧过去、工作日赶快来到。


昨天我去银行交了燃气费回来,请室友帮忙搬个椅子,我好站上去插卡充值,她没好气地质问我为何不自己搬椅子,我反问她自己为这事跑了两趟银行,只是拜托她搬个个椅子为何不情愿,她回答说又不是我让你去的。


我当时哑口无言,竟然觉得她说的有几分道理,于是想起了存在主义那句著名的“他人即地狱”,看的越多、经历的越多,越觉得此言不假。


一场疫情将我们困在了家中无处可去。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室友被迫朝夕相处,矛盾就此展开。


我看着床头读了一半的《第一人》,作者是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阿尔贝·加缪。荒诞的是,百科说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


“我们一致认为你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不,这不存在。该死的,你们不能因为萨特是我的朋友就这样认为,见鬼,这个世界真是荒诞!”


那个不叫莫尔索的局外人


2. 茫茫人海觅知音


老实说,加缪的《局外人》和《西绪福斯神话》我早已拜读过,他的文字于我似有一种魔力,用四个字总结就是——似懂非懂。


有的作家只需一篇文章甚至一个自然段我就懂了,寥寥数句便勾勒出我脑海深处埋藏的景象,这种感觉,像极了爱情。


加缪不一样,我读了一本又一本,生怕是因为自己的学识或阅历不够而错失了这份爱情。


尼采说:“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对此我深以为然。那我便不以读懂为目的,只专注过程,享受暧昧。


之所以挑中了《第一人》这本遗作,是因为开篇的译序吸引了我。加缪的十大心爱词为:世界、痛苦、大地、母亲、人类、沙漠、荣誉、苦难、夏日、大海。而如果换作是我,那便是:健康、自由、金钱、可乐、酣睡、安静、干净、恐惧、哀怜、月之暗面。


其实《第一人》最吸引我的原因是它贯穿全书的主题:贫穷。就像书中所说的“贫穷不能选择,却可以保留”。


我是一个穷人,童年都与贫穷作伴,这是不能选择的。贫穷却是可以保留的,就像现在,哪怕我作为北漂的一员,拿着不低于帝都平均水平的工资,依旧面临着与同租室友在日常生活中因为琐事磕磕碰碰的尴尬。窗外春日的阳光愈温暖,天光大亮下这一地的鸡毛就愈发刺眼。


3. 过往纠缠


在嘈杂的游戏声中胡乱睡了过去,醒来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屋内没开灯,光线昏暗。


挣扎着睁开了眼,发现室友不见了,一名陌生的外国男子坐在她的床上,手上正翻看着一本书。他裹着一件洗的看不出颜色的大衣,嘴里叼根烟,并未点燃。


眼前的形象慢慢和记忆中的重合起来,“加缪!”我不禁大喊一声,睡意全无。


那个不叫莫尔索的局外人


男人闻声将目光从书中收回,抬眼注视着我,逆着光看不清神色,缓缓吐出一句话:“今天,你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你搞不清”。


我懵了一会儿就反应过来,这是大名鼎鼎的《局外人》中惊世骇俗的开篇,他把我当成主人公莫尔索了。


我尴尬地笑了笑,“不对,死的是我的父亲,在我十岁那年,也许是十一岁,不过我确实是记不清了”。


“你在他的灵堂前还在和堂哥堂姐们嬉闹,此事当真?”


“不假,因为堂姐带来了孝服还有白色的耳环,我第一次戴觉得稀奇有趣,我央求着堂哥背我玩,虽然他不情愿还是答应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被人背着,有人背我我就很开心。”


“你可知道你父亲刚死,死亡又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虽然我还是个孩子,已经懂得了死亡的意味,它是消失不见,是失去了所有的可能性。我看着他闭上双眼,也放声哭泣,恐惧夹杂着难过,我看见周围所有人都在哭,所以也哭了。然而过两天就接受了这一事实,毕竟我从记事起他就一直在外打工,只有妈妈和我在一起生活。”


“那你爱他吗?”


“当然,他给了我生命也养育了我,为生活所迫虽然不能时刻陪伴,也给我留下了一些美好的回忆,不过也仅此而已。你会认为我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吗?”


“他们会”


“他们是谁?”


“所有看见你嬉笑的人,不过还好你当时只是个小孩。”


“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这世界上许多人都表里不一,我想坚持自己却发现早已迷失了自己,他人对我的评价成为了决定我悲喜的唯一条件。”


“我为你感到悲哀,孩子,这个世界荒诞不堪,人的异化不可避免,你可有做局外人的勇气?”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对话陷入了沉默。


那个不叫莫尔索的局外人


4.大难临头


“我的室友哪儿去了?”


“她死了。”


“这不可能!”我惊呼一声:“怎么死的?什么时候死的?”


“就在刚刚,她是被你杀死的。你偷偷拔掉了网线,她打不了游戏,以为电路出了问题,搬着椅子去楼道查看电闸,你对椅子做了手脚,她刚刚站上去就摔下来,摔死了。现在尸体就在门外,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到了。”


“你胡说,我没有,我没有对椅子动手脚!”


瞬间我只觉得头痛欲裂,记忆仿佛缺失了。凭着加缪的描述我的头脑中慢慢有了画面,好像是我拿着工具锯着椅子腿……


不,这是梦里的画面,是我那个伴着游戏声迷糊睡着的梦,不是真的,我是受过教育的人,不,我不可能谋害他人的性命!


还没等我理清思绪,警察已经上门将我带走了。我一边大喊着”人不是我杀的”,一边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好思考对策。


5.我不是莫尔索


然而现实根本没有给我思考的时间,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慌乱中我就坐上了被告席,接受审判。


抬眼环顾四周,突然发现,这场景和《局外人》中莫尔索杀死了阿拉伯人后接受审判时的情形一模一样。


那个不叫莫尔索的局外人


想起主人公最终被判处死刑,我顿时感到头晕目眩,全身的血液仿佛结了冰。一瞬间,阳光下在大海中遨游的惬意,情妇温暖的怀抱、为过世的母亲守夜时进食后的满足,种种不属于我却属于莫尔索的记忆一齐涌上心头……


“我没有杀人!我不是莫尔索!我不是莫尔索!我没有杀人!”


人群开始骚动,几句呐喊用光了我的全部力气,武警看我情绪激动过来按住了我的肩膀,其实并没有必要,我已经无力再说什么了。人群的窃窃私语中我好像听到了“疯了吧”“什么莫尔索”……


“肃静!”法官不耐烦地敲着法槌,“请证人发言”。


只见加缪缓缓起身,还是穿着那身旧大衣,拿着那本在我房间里看的书,戴了一副眼镜。他并不看我,只是注视着法官,表情平静,没有一丝激动和犹豫。


“我与被告交谈过,她承认了自己在父亲去世的灵堂前与兄弟姐妹玩闹嬉笑”说这话时他将手放在了随身带着的那本书上,看起来庄严而笃定,“这说明了她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人群一片寂静,看来并没有人认出他的身份。


“可这也算不上直接证据,她的杀人动机是什么?”法官问道。


“有!杀人动机就在我手中”加缪忽然提高了音量,举起了手中的那本书,众人纷纷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他开口念到:“矛盾伊始,这是我在家隔离的第十四天……”


糟糕!我大吃一惊,冷汗不知不觉已如雨下,我心中所想为何已经成为纸上作品,难道我梦中的场景也成了客观现实,这么说,人真的是我害死的,大脑愈发的混沌,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见鬼,这个世界真是荒诞!”念完后加缪砰的一声合上了书本,“法官大人,被害与被告人有矛盾、心存不满,我想作案动机已经很明确了,这本书大家都可以买到,而且我们已经在被害人使用的椅子上找到了被告的指纹,也找到了她的作案工具,这些都是证据。”


话音落,众人议论纷纷,好像信服了这一说法,法官看向我“被告认不认罪,还有什么想说的?”


“我没有杀人,我没有”大脑和嘴巴已经不受控制,我只能反复重复着这三个字。


“她在撒谎!”依旧是笃定的语气。“她是一个撒谎成性的女人。”加缪又开口道,“她口口声声说喜欢我的作品,读过我的许多作品,什么魔力、暧昧、爱情、都是假的,在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而不是我的话,我敢说她甚至不知道我和萨特已经分道扬镳了!所以你觉得她是地狱你便想让她下地狱,你自己也该下地狱!”


加缪说完看向了我,终于露出了激动的神色,眼神透过镜片刺向了我。


眼泪不争气的滑落,我已经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了,想起莫尔索的结局,死刑怕是躲不过了,我是否该向上帝怅悔。


似乎是怕大家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加缪又补充道“就像、就像你说你很喜欢池子的脱口秀,非常欣赏他的风格,然后他问你最喜欢他的什么,你说最喜欢人间不值得!”


众人哄笑,我也在这哄堂大笑中回过神来,心想他怎会懂得这些,法官敲了法槌,“我宣布,证据确凿……”


看来我的一生就要在这哄堂大笑中结束了,真是个笑话。闭上双眼等待命运的降临。


“被告没罪!是她的室友罪有应得!”听众席有人站起来,那是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神色激动,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对的,被告没错,那些在寝室外放打游戏骂骂咧咧的,在公共场合外放抖音的,不顾他人只顾自己的都该死!”

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支持这一观点,群情激愤。


此情此景实在出乎意料,更让我料想不到的是法官揉了揉紧皱的眉头,不耐烦地宣布说“无罪释放”。


我的泪痕还未干,吃惊地长大了嘴巴,怎么也合不拢,这样的结果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


6.深渊回望


“喂,醒醒,你怎么了,怎么睡着睡着还哭了?做噩梦啦?”迷蒙中感觉有人拍了拍我,“我打算一会儿煮点粥你要不要吃,我多煮一点啊。”


“嗯”大脑还沉浸在刚才的梦里,《第一人》封面上的加缪依旧默默注视着我。


“我把煮粥的锅放在橱柜顶上了,够不着,你帮我搬把椅子过来呗”,室友的声音从厨房传来。


“好”,我下意识的摸了摸桌边的椅子,发现已经松动了。桌上摊放着我之前看过的尼采诗集,一阵风吹过,翻动了几页,上面赫然写着“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