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文/阿素

导语:现在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历史书上有着很多的比较,诸多比较中,唐宋两朝较为突出,因时间相近,从而被拿出来多次相对比。对于唐朝来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较于强盛,而宋朝则相对较于弱小,经常遭到外敌的侵犯。可经过数据的统计,宋朝对外战争胜率70%,唐朝不到50%,明明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唐朝军队

唐朝多是对外发起战争

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军事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年军阀割据的中国,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时攻灭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丽、百济等国收其地为州县,并在白村江战役打败日本援军,又征调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为李唐征战。

就单看战争胜败率,显而易见,毫无疑问的是宋比唐高。但其实那个时候唐朝对外发起战争实际上是在开拓疆域,大多都是远离本土的区域作战,成败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与之相较下,宋朝的很多战争都是为了保家卫国,若战争一旦失败,很可能就彻底失败,甚至覆灭。

实际上,战胜率就单纯的是个数据而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唐朝之所以给人一种强盛的感觉,是因为它的战争都是对外用兵,并且还消灭了不少的潜在威胁,并极大化扩大了疆域面积。而宋朝却面对着极大的挑战与极多数的外敌。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唐朝疆域图

对于唐朝而言,当时的疆土面积是非常大的,占地面积在一千万平方公里左右。那时唐朝的面积之所以那么大,不仅仅是因为自身面积大,还因为其常年发生对外战争,发动占领,从而扩大了自己的疆土面积。

对外战争,顾名思义,部队要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人的地盘上进行作战,很明显的是这种作战并不占据任何优势,从而胜率少,不过反观当时的格局与条件,可以取得如此的成果,也是令人所赞叹与称赞。而我们再往前看看,战胜率高达70%的宋朝。

宋朝多是被动作战

当时宋朝时期的疆土面积,只有400万平方公里左右。我们都了解宋朝时期,对于宋朝的历史也百看不厌,那时的宋朝经常会受到外来少数民族的侵犯,可谓是捉襟见肘,自身难保。对于当时的宋朝而言,别说扩大疆土 就算是能保住自己本身的疆土,就算是万中之幸。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宋朝同少数民族作战

宋朝时期的战争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保卫国家的战争,大都是属于防御战,坚守自己的城池,在自家的家门口打仗肯定是占了不少的优势,从而宋朝战争的胜率才会那么高。相比之下,在侵占土地的唐朝面前,只能顾着自身土地的宋朝而言,这70%的战胜率,着实不足一提。

唐朝征高丽失败

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大唐的三征高句丽与宋孝宗的北伐中找到答案。唐朝为了灭掉高句丽,不惜历经两代帝王,三次东征,也不惜历经两次挫败。第一次的挫败是在公元645年的2月,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十万精兵一齐出马,却因久攻安市城不下,挫败而归。

第二次的失败是在公元661年4月,唐高宗李世民派遣雅相,及诸胡兵共三十五路兵马水陆两道同时进攻高句丽,那一次一路战事皆捷,直到进攻至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城,久围不下,粮草供应将无法维持,于是迫不得已,下令撤兵回巢,虽说两次东征,两次失败,但唐朝并没有放弃,而是抓紧时机,吸取经验。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高丽王子

唐朝三征高丽

唐平叛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试图控制朝鲜半岛,引发新罗与唐朝的战争。新罗最终控制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渤海国占据。

在公元666年6月,唐高宗再派大将契苾何力等将兵再次征讨高句丽,终于在公元668年9月,唐军冲进了平壤城,高句丽终为唐所灭。想必大多数人会很好奇,如此兴师动众之举,是否值得唐朝去那样做。

答案其实很明显,如果不除掉高句丽,其在日后,势必会成为唐朝的隐患,并且还会威胁到唐朝的地位。如果单纯只是看唐初高句丽对唐朝的毕恭毕敬,俯首称臣来说,是大可不必这样大动干戈的。其实,如果仔细回顾历史,高句丽这个国家的能力不容小觑,自从它迅速发展起,每逢中原动荡不安之时,它必趁火打劫。

早在曹魏时期,从毋丘俭东征开始,中原便开始和高句丽有了军事较量,再到隋朝,也是三征高句丽。于高句丽而言,中原强它就示弱,可其示弱并不代表它能够安分守己,反而是想伺机而动,高句丽并不会单纯的诚服,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其征服,或许这过程会艰辛。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唐朝同高丽的战争

三征高句丽仅仅只是唐朝战事的一个缩影,可它却反映出唐朝大部分战争的情况,哪怕出师不利,也要争取时机卷土重来,学会吸取经验,从挫败中找到方法,直到消灭敌人,换来和平为止,这也对历史产生了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宋朝决策失利

北宋中期以后对辽、西夏等国的战争,使得军事费用增加,对统兵将帅限制太多“权任轻而法制密” ,将不专兵,动相牵掣,“元戎不知其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让自任。”

宋朝,因为在唐朝之后,吸取了唐朝“安史之乱”的经验,总结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整理管制整个国家,可无奈,宋朝的政治决策并不明智,更何况当时的宋朝,面临着后勤不足的致命问题,无论国力多么强大,可面对需要离开疆土去战斗的时候,都会失败。

因为马匹不足,是致命的问题,再加上管理不得当,政治的混乱,靖康之变毁灭了宋朝。宋朝不像唐朝那般,敢于吸取经验,面对困难,更敢于迎难而上不畏艰险,或许做出一个决策或失去很多,但也要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自己朝代的未来着想。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获胜更多,为什么认为宋朝比唐朝弱?

靖康之变

所谓,唐盛宋弱,并不是无稽之谈,也不是空口评说,而是根据很多道理与依据来的,单单的一个战胜率并不能代表什么,更何况两者的战争类型不同,一个不用的担心自己的疆土被侵略,而另一个却还是在誓死捍卫自己的国土。

结语:由此可见,两者所追求的完全是两种不相同的概念,也是两种不相同的目的,同样,面对问题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一个敢于接受失败,有足够的能力去调整分析失败,也能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而另一个,却得过且过,无作为。其实,我们所谓的比较与差距,就隐藏在态度中。

参考资料:

《宋史·卷一》

《北大宋史专题课·第一课·宋朝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旧唐书·本纪·卷七》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素说历史”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