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少年說》節目中,一位女生走上講臺對臺下的師生哭訴:媽媽總喜歡拿自己和學霸閨蜜比較,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努力,當女兒用近乎懇求的語氣,希望媽媽不要再拿她和別人比較時,媽媽辯解是通過“打擊”教育激發她的的潛能,以防她驕傲自滿。

女兒對媽媽無法接受媽媽的解釋,媽媽也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使兩人的溝通一度陷入僵局,女生無奈哭著跑下講臺。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初心是美好的,結局是慘痛的。有多少家長和這位媽媽一樣,自以為是地認為“比較”是孩子奮發學習的動力;有多少孩子像這位女生一樣,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下。

2019年,中國青年報社曾對2000多名受訪者做過一項調查,其中家長佔受訪者總人數的89.8%,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曾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的家長佔到83.4%。很多家長樂於“比較”,不但拿孩子的弱勢與別人家孩子的優勢比,還拿孩子的現在與自己小時候比,唯獨從來不與孩子的過去比。

現如今“比較”已成為父母廣泛運用的教育方式,令孩子們苦不堪言。為什麼孩子都討厭被拿來和別人比較,而父母卻樂此不疲?父母怎樣做,才能刪除“比較”思維,助力孩子成長呢?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為什麼父母總喜歡拿孩子與別人比較?

1、父母過於焦慮

父母總在孩子面前提起別人家孩子多麼優秀,主要源於父母的焦慮。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從原來要求孩子科科班級第一,到後來要求孩子衝刺年級第一,從原來只關注孩子的智商,到後來情商、逆商、財商一起抓。

當父母聽到別人家孩子又考了第一、又拿了大獎,再看看自家孩子與人家還差十萬八千里,很自然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焦慮。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2、父母愛面子

父母和親戚朋友在一起,難免要談論到孩子教育的話題,每逢過年,更是家長們炫耀自己教育成果的最佳時機,聚會變成孩子實力展示的舞臺:比成績、比口才、比舞蹈、比畫畫,所有能比拼的項目一個都不能少,孩子表現越優秀,父母的臉上越閃閃發光。

說到底,“比較”是父母愛面子的表現,是用孩子的優秀表現顯示出自己的能力超群和育兒有方。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3、父母以此激勵孩子

有些父母對“激將法”情有獨鍾,他們抬高別人家孩子,貶低自己家孩子,以期達到激勵孩子的目的,但對於本身就缺乏自信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毀滅性打擊,正如文章開頭的那位女生,父母錯誤地使用“激將法”,對孩子有百害無一益。

父母喜歡拿孩子與別人比較,不僅與父母的焦慮、愛面子心理有關,也與父母的“激將法”教育方式有關。親子關係中,最忌諱的就是盲目比較,長期被別人家孩子的耀眼光環籠罩,會導致孩子出現嚴重的心理創傷。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總被父母拿自己與別人比,孩子的內心有多苦,你們知道嗎?

1、嫉妒心理

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誇讚別人家孩子考試成績多高、作文有多優秀、舞蹈跳得有多好,當孩子聽到以後會怎麼想呢?孩子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不再關注自己,而是更喜歡別人家孩子,心理會極度不平衡,形成嫉妒心理,使孩子對人和事作出非理性的評價,容易對別人產生偏見,影響正常的社會交往。如果嫉妒心理長期存在,還可能演變成人格的一部分。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2、自卑心理

父母過多提及別人家孩子的優勢,數落自己家孩子的不足,孩子就會認為,在父母眼中,別人家孩子什麼都好,自己什麼都不好,無論他怎麼做都無法超越別人,使孩子的自尊心嚴重受挫,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自卑心理。長大後,做任何事情都會對自己持懷疑態度,寧願把機會拱手送人,也不願意相信自己,一生都在為尋求得到他人的肯定而苦苦掙扎。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3、失去自我

父母總是能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勢,對自己家孩子的優勢視而不見,會使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重視,認為父母更喜歡自己像別人家孩子那樣,為取悅父母,孩子可能會改變策略,發展自己並不擅長的項目。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生活在別人家孩子優勢的陰影下,逐漸失去自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缺少明確的奮鬥目標。職場上,他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停轉換自己的位置,事業發展屢屢受阻。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父母濫用“比較”策略,容易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失去自我,還可能破壞親子關係,對未來的工作與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父母認為“比較”是孩子成才的絕對路徑,如果父母不拿孩子和別人比,孩子就不能贏得更好的未來嗎?答案是否定的,孩子能否成才受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比較”只是一種教育方式,不但無法保證孩子成才,還可能毀掉孩子的未來。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父母學會正確使用這三件法寶,輕鬆刪除“比較”思維,助力孩子成才

1、天平

想要刪除“比較”思維,父母首先要認識到“人無完人”,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許孩子有缺點和不足,用平常心對待孩子。

每個父母心中都應該有一個天平,一邊放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一邊放孩子的能力和潛力,當父母的期望值遠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天平就會失衡,父母只有及時調整到合理的期望值,才能維持平衡。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2、放大鏡

父母往往能輕鬆發現別人家孩子的優勢,卻忽略自己孩子的長處,原因在於父母一直在使用放大鏡看人家的優勢,看孩子的弱勢,結果父母發現人家很優秀,孩子很差勁。當父母轉換放大鏡的使用方法,結果會怎樣?

比如丟掉別人家孩子的放大鏡,僅留下一個放大鏡,用於找出自己家孩子隱藏很深的潛能與優勢,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如果父母能及時給孩子精神上的鼓勵,物質上的支持,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優點正在被父母看到,渾身充滿力量,會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通過努力會做得更好。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3、時光機

如果父母的“比較”思維根深蒂固,難以改變,那就試著變換比較的方法,不要和別人比,讓孩子和自己比。父母可以坐上時光機,回到孩子的過去,看看孩子以前的表現,拿孩子的過去與現在比。

比如孩子這學期期末語文成績是85分,距離父母期望的95分還有一段距離,父母先不要急著責罵孩子,可以看看孩子期中語文成績選擇題、閱讀、作文分別是多少分,總分是多少,通過對比分析各模塊是進步還是退步,引導孩子從考試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是“比”出來的嗎?生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裡,孩子苦不堪言

優秀的孩子,從來都不是被父母“比”出來的,是父母用愛澆灌、用心呵護、用智慧培養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生命個體,註定他們會擁有各自精彩紛呈的人生,從這一刻起,給孩子一個不“比較”的童年,讓孩子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被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的經歷?你會拿孩子與別人比較嗎?請談談你的經歷和看法,在下方評論區互動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