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學習,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怎麼辦?

中學生教育


對於孩子沉迷手機遊戲,不少家長的做法是完全把手機和孩子隔離,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過猶不及。

因為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讓孩子不接觸手機是不可能的。他們就出生在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的原住民。而手機和孩子們的學習、社交也都發生著必然的聯繫。所以,對孩子們玩手機,關鍵點是家長要幫孩子做好手機管理,管理好玩手機的內容和時長,而不是一味地堵。

因此,如何讓孩子玩手機有度、有節制,受其益而不受其害,才是我們家長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全新的課題。下面我將給大家介紹三個經過了實踐檢驗的好方法,幫助家長們做好手機管理。

1 家長先放下手機。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與其我們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少玩手機,不如我們自己先放下手機,不再不停地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在家裡,在孩子面前,我們一定要這樣要求自己!

下班後,我們回到家,讓我們拿起書,帶著孩子一起閱讀,讓我們打造家庭讀書儀式;平日裡,讓我們帶著孩子來到陽光下,和他一起踢球、捉迷藏、大聲歡笑;週末讓我們一起帶著孩子一起去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讓孩子欣賞藝術之美,文學之美;假期,讓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鄉村,一起去戶外,讓他感受到這個現實世界的美好和有趣。

手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得好,則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好工具,社交的好朋友,如果利用的不好,自然會傷及孩子的成長。關鍵是,我們做家長的自己要戒掉無節制地玩手機的不良習慣。

2 和孩子定下手機使用協議。為了彼此監督,彼此促進,家長和孩子可以共同起草一份手機協議。通過家長和孩子一起協商,規定好手機使用的時長和地點,以做到真正地彼此陪伴,共同成長。

那麼,我們家長如何與孩子商議並簽訂好這個手機協議呢?這其中包括,首先是對我們自己的約定,規定每天在家看手機的時長。然後是對孩子的約定。

1.約定孩子手機上的內容。首先我們要告訴孩子:由於你還未成年,我需要管理你的手機使用。其中一點,你手機上的密碼應該被家長掌握,管理好孩子手機上的內容。6歲以下和低年級的孩子如果擁有手機,那麼手機上的內容,只能是學習和閱讀相關的內容,而不能安裝任何的手機遊戲和社交軟件。高年級孩子的手機上,除了和學習閱讀相關的內容外,可以安裝社交軟件和一些有益的遊戲。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已經有了社交的需求,也需要有更多的獨立性。但需要我們家長和孩子明確:不可以自己下載任何一款沒有經過我們家長同意的APP。家長要對孩子手機的內容不定期的抽查。

2.約定孩子用手機的時間。我們需要和孩子約定:學習時手機不可以帶進房間放在手邊。如果需要用到手機上的學習APP,家長只需要單獨給孩子配一個學習手機。完成學習任務以後,家長可以和孩子商定好玩手機的時長,用於他的社交和娛樂,而到了時間點,就必須拿走手機。

3.約定好彼此玩手機的獎懲措施,並嚴格執行。無論是家長違規,還是孩子違規,都應該受到懲罰,一視同仁。具體的獎懲措施就需要你和孩子自行商定了。我的建議是:懲罰措施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去跑步等體育鍛煉,並且違規者一段時間不得接觸手機。

最後,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去做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把此手機協議打印出來,一式兩份,讓自己和孩子都簽字,成為一件莊嚴的事情。這不僅僅是一份關於手機管理的協議,也是一份培育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自控力以及孩子與家長共同學習與成長的重要約定。

3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我校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孩子玩手機的調查問卷,在“為何玩手機”這一項,90%的孩子填的是:"打發無聊時光"或是“最佳娛樂方式”。從中說明孩子們在課餘時間往往找不到更有趣的娛樂方式,所以認為玩手機最能打發時光。

而幫助孩子告別無聊的最好方法便是幫助他找到最喜歡,最感興趣的事情,而且這件事情是有正面意義的,讓孩子認真地去完成,體會到其中的快樂,這樣孩子就會感到充實起來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家長處於升學的目的,強迫孩子發展某一興趣愛好,那只是家長的興趣,而不是孩子的興趣,那樣做只會讓孩子心生厭惡。一旦他有機會,就會立即放棄,一輩子也不願多看一眼。真正的興趣一定是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並且能激發他的動力和熱情,讓他願意一直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做的事情。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找到他的興趣愛好甚至是他的一生所愛呢?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和途徑。

舉個例子:我兒子在讀幼兒園時,每天下午三點半就放學,我不想強迫他去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學習,所以他也一度感到很無聊,還好幼兒園附近有一個圖書館,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好書。他去看了之後很喜歡,就決定呆在那裡。在那他讀了一些精美的畫冊,便開始試著自己臨摹,一段時間之後,居然有模有樣。於是,兒子就對畫畫感興趣,開始找老師進一步學習。如今,課餘時間畫畫,成了孩子放鬆自我的一種好方式。

所以,通過閱讀,孩子可以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可以接觸到文學、天文、歷史、地理、藝術等各個領域,打開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從中開發出自己對某個領域的嶄新愛好。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可以廣泛多樣,它們不一定都能發展成我們的優勢或特長,但是我們從對它們的由衷喜愛中體驗到了熱情、喜悅與快樂。它們為我們結交到了更多的好朋友;它們讓我們享受和放鬆;它們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這就足夠了。

在這個5G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讓我們幫孩子學會如何利用手機,把它變成對孩子有趣、有意義的高效能學習工具,和孩子一起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東西。例如:智慧、視野、見識和社交技能。

希望我的建議對大家有用,期待您的關注、評論。


好爸媽驛站


首先,我是一名機構老師,家長每天給我打電話,說的就是小孩的玩手機問題,只要抽出時間小孩就去玩手機,問我怎麼辦?我的建議就是大人需要改變一下心態,不要認為玩手機遊戲是十惡不赦的事情,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耍中去認識、模仿和體驗各種常識。相比“控制”,縱容是更理想的家庭成員相處模式,愛的最高境界是“不打擾”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去做呢?

1、家長應該重新去對待手機遊戲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網癮”這個名詞是家長使用最多的詞彙,因為現在不管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都會通過電子產品玩遊戲,但是一聽到玩遊戲,很多家長就感覺這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如何去判斷一個遊戲的好壞呢,以下三個方面可做參考:

  • 孩子參與度高不高

  • 孩子投入的主動判斷多不多

  • 是否有愉快的情緒體驗

打個比方說,孩子看電視只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沒有參與,長時間會使兒童的大腦出現懈怠,所以對兒童的智力發育沒有好處。也就是說,孩子玩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大腦,只不過玩的時間長對眼睛不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去玩遊戲的。

2、讓孩子自己去協調學業和遊戲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能力,關鍵是大人控制的太嚴格,從而使孩子出現逆反心理,三字經裡寫到“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是優先表達出善的一面,所以家長不必擔心自己不管孩子,孩子就會變成壞人,在正常的環境中,未成年人都有自我調適的動機和力量,也許短時間內孩子現在表現出對手機遊戲的過度玩耍,可能會影響到學業,只要家長足夠信任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氣氛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覺得玩遊戲沒有負罪感,經過一段時間,孩子會慢慢的協調好遊戲和學業之間的關係。

就拿我的大外甥來說,剛開始上網課時,每天只是做到簽到,根本不好好學,我姐給我打電話問我怎麼辦?我便跟我大外甥溝通,原來是因為我姐控制了他的手機,擔心他只玩手機而不好好學習,我直接對我姐姐說,你把手機還給他,讓他自己去安排遊戲時間就可以,我姐也同意讓外甥學會課業後可以適當的去玩遊戲,現在他的學習也上去了,這就是說,不管是最好的管。

我們家長可以允許孩子放縱的大玩一把,同樣,允許孩子自己去安排時間,把遊戲時間和學習時間合理分配就可以,每天可以有適當的時間去玩耍,只要父母在這方面做好控制就行,孩子都有自我管理能力,當他們學會協調學業和遊戲的時候,家長還會為玩手機遊戲而煩惱嗎?

結語:不要把孩子玩遊戲當作一種負擔,孩子們也可以從玩中體會到很多的生活常識,家長應該傳輸給孩子的觀點是學習和玩遊戲不衝突,只要把學習和玩遊戲做好平衡就可以,家長換一種方法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甜樂姐妹花


宅家隔離期間,接觸電子產品、網絡遊戲等時間大大增加,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成為電子產品控。   我們要正視的是,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早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了他們的生活中,所以,嚴格禁止、斷網、沒收手機和Ipad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會激發本來就有點焦慮、煩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惡化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   那怎樣才能不讓孩子沉迷網絡?一味堵是不行的,變堵為疏、加強引導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長們不妨試試。   讓孩子多瞭解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疫情期間,孩子需要使用手機上網課,而一部分孩子在非學習狀態下,也想去手機上看看、玩玩。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也不太可能,不妨讓孩子多瞭解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地圖查詢出行方式,引導孩子通過手機軟件查詢附近的景點和美食,讓孩子把電子產品裡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除了這類功能外,還可以讓孩子學著拍照、錄像、天氣預報等和生活緊密聯繫的實用性功能。   疫情向好,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   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們可以帶孩子逐步進入小區廣場、公園等安全場所,帶孩子體驗這個美好的春天。   也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比如打打球、跳跳繩等,總之,讓孩子動起來,轉移其對電子產品的過度關注。   陪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再加上妥善的時間管理,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電子產品成癮。   所以,我們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孩子選擇那些畫質精美、情節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學知識的視頻和節目。   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如果是你會怎麼做?”“這個實驗真有意思,待會我們也試一試。”   用更有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   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家長在家裡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引導孩子做很多有趣好玩又有意義的事情。   1.一起做家務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飯,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擇菜洗菜,或者就是嚐嚐鹹淡,都能讓孩子多一分家庭參與感和責任心。其他類似洗衣服、掃地等家務都可以請孩子幫忙。   2.寫文章、寫日記、寫書信   家長可以建議孩子給自己的老師、好朋友及自己牽掛的人寫封信,傳一份微信,發一份Email,或者將自己手寫的信,待到重逢時親手送出,在表達中讓情義傳遞。  

 3.親子共閱讀,共欣賞優秀影視作品

家人或者共讀一本書,或者各自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可以一起看一部優秀的影視,然後一起分享交流,不僅增長學問,也有助於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4.挖掘孩子的興趣   

宅家期間,家長們可以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努力發掘孩子的興趣和熱愛之處。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不僅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   

與孩子約法三章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但很多家長表示:我們已經跟孩子約法三章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效果呢?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是不是忽視了以下的注意要點呢!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3.要注重“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地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電子產品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麼,家長可以這樣做: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在孩子禁玩電子產品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一份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網的時間大多是三個小時以內,而有7.6%的父母每天使用時間超過了6小時。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