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內宅軼事——天下聞名孔府菜

大家好,這裡是聖城小事,持續更新傳說故事、趣聞軼事,歡迎關注!!! 您的關注,是我天天向上的動力!!!

孔府的廚房很像皇宮的御膳房,但另有一套獨特的傳統菜譜和烹飪方法,通常稱為“府菜”。府菜很有名,深受皇宮賞識,每年要有好幾次進貢。孔府的飯菜分成多種等級,酒席也有多種規格。最高級的酒席,每桌上菜一百三十多道,這種酒席也叫“孔府宴會燕菜全席”,又叫高擺酒席。歷代皇帝和蔣介石、顧祝同、劉峙、孔祥熙、馮玉祥等人受過此種招待。在筵席的主賓席上不圍桌而坐,要由一個空缺,齊桌圍並排擺上四個高擺,高擺是燕菜全席上特有的裝飾品,江米麵做的,一尺來高、碗口粗的圓柱形,擺在四個大銀盤中。圓柱形的表面和銀盤裡都密密麻麻的鑲滿各種細乾果,而且要選擇不同的顏色、不同形狀的乾果鑲嵌出絢麗多彩精巧細緻的花紋圖案,在圓柱形的正面還要鑲出一個字,四個高擺上的四個字連起來是這酒宴的祝詞,比如:過生日就是壽比南山等。

用乾果鑲高擺極費功夫,四個高擺需要十二名老廚師用四十八小時才能製成。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聞名孔府菜

這種高擺酒席同樣需要定製的高擺餐具,都是整套定做的,如果損壞一樣,無法買到配齊。餐具形狀很特別,各種形狀都有,要根據府菜的特點設計。有一道菜叫帶子上朝,是一隻鴨子攜著一隻鴿子,菜盆的形狀就恰好是這鴨子和鴿子連在一起的外形。“金銀魚”,是並列的兩條魚,一黃一白,餐具也是兩條魚的形狀,半邊黃、半邊白。每個人的面前的小分碟也有不同形狀,各有不同用途。

餐具中還有一套是帶“水池子”的,盛大件的餐具或是盛飯的小碗,下面都有個小熱水池子,可使飯菜長時間不涼,每個人面前喝湯的小碗叫“口湯碗”,只適合盛一口湯,周圍也是水池子溫著。

府菜中的燕菜全席有一套完整的規格。較普通的,稱為三大件,即海參、魚翅、鴨子,沒中附帶有四冷碟,四飯菜,最後上甜食、點心、水果,這樣每桌有菜四十道左右。

最低等的酒席是給當差的吃的,僕人們不能上桌子,在前上院的大院子裡搭起天棚,地上鋪上新炕蓆,僕人們席地而坐,圍成圓圈,叫做“坐席”。每一桌席有十碗菜,這種菜的規格叫十大碗,有海參、魚肚、紅肉、清雞絲、瓦塊魚、白肉、肉餅、海米白菜、八仙湯、甜飯。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聞名孔府菜

在衍聖公用的飯菜中也並不都是山珍海味,有一套“公爺飯”菜譜,就留個普通的菜,還有就是鹹糊糊、煎餅、山芋、鹹菜,都是山東老百姓常吃的,不過是細做罷了。也有極普通的菜因為有特殊意義而用來招待貴賓,如豆芽菜是自乾隆年間開始成為孔府傳統彩的,據說是有一次乾隆來曲阜,用膳時因為不餓吃的很少,在一旁伺候的衍聖公很著急,傳話讓廚房想點兒辦法,廚師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珍貴名菜皇帝都不感興趣,於是順手抓了把豆芽,放了幾粒花椒炒炒送上來了,乾隆沒見過花椒問衍聖公這是什麼,衍聖公回答是花椒,是提味的,乾隆夾起來豆芽菜嚐了嚐,稱讚說:果然味道不錯,這一句話使孔府如獲恩典,從此炒豆芽成了孔府的傳統菜。在孔府眾多的戶人中還專設了“擇豆芽戶”,世世代代專為孔府擇豆芽。

孔府最粗的菜要算冬天用大缸醃鹹菜了,白菜要去掉外面和中間的菜幫,只留菜心和周圍幾片嫩幫,醃法是將根部切開,將特製的調料一個一個塞進口內,缸上用大石壓緊,數週後即成,叫做珊瑚白菜,又有蘿蔔叫做蓑衣蘿蔔。

衍聖公孔令貽有個特殊的愛好,就是愛吃渣菜(就是酒席上剩下的各種飯菜混在一起),曲阜城裡有兩家大戶,孫家和蔣家,前清年間當過道臺之類的官,每逢他們家裡有喜慶壽宴,孔令貽就派當差的去要渣菜,人家不好意思真的給渣菜,現給做些菜混在一起燴燴,設法做的像一些。

孔府內宅軼事——天下聞名孔府菜

孔府的廚房分內廚房、外廚房、小廚房,內廚房給內宅做飯,外廚房給內宅外的師爺、管家等人做飯,小廚房只給陶氏一人做飯。孔府的廚房分工極細,做點心的、蒸包子的、做鹹菜的、發豆芽的等等,各有專職,而且都是世代相傳,幾代甚至幾十代在孔府廚房從事單一勞動。孔府自己做的糕點也很有特色,其色、香、味、形遠非當時北京市面出售的點心所能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