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隨著10月14日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今年諾貝爾獎盛宴也落幕了。

傳承君不寫一篇關於諾貝爾獎的文章實在說不過去,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麼多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有哪些趣事吧。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01 經濟學其實不是諾貝爾獎

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所以,理論上,諾貝爾經濟學獎不是諾貝爾獎,是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增加設立的,唯一有諾貝爾基金會官方頒發的“非諾貝爾獎”(non-Nobel Prize),僅與最初5種“諾貝爾”獎項“合稱諾貝爾獎”。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起初叫“致力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科學獎”,改名多次,如今叫“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一些批評者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聲望,是沾了“諾貝爾”名諱的光。諾貝爾後人對於瑞典國家銀行的作法,也多所批評,認為這是經濟學者企圖提升地位和聲譽的手段,其侄孫Peter Nobel更稱有關獎項是佔諾貝爾之名的布穀鳥。

簡言之,就是蹭熱度,蹭蹭蹭,對人類沒啥實際貢獻。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在1974年諾貝爾頒獎典禮的晚宴上,獲獎者哈耶克在演講中說,如果他被諮詢是否應該建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肯定會立即答“否”。他認為諾貝爾獎將一個人變成了權威,但這種權威性在經濟學界還無人有資格去承載。

他說自然科學並不會受此困擾,因為自然科學獎的得主的影響力僅僅侷限於他的同行,而且如果獲獎者的並非名副其實,那麼他肯定會遭到同行的唾棄。但經濟學獎不然,因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對包括政治家、記者、公務員和普羅大眾在內的經濟學門外漢也有巨大的影響力。

你看,連獲獎者自己都嫌棄。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機構呼籲瑞典皇家科學院廢除經濟學獎。文學獎,管你啥事?跳出來幹啥咧?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在2009年的官方立場,經濟學獎並不是諾貝爾獎。但此一聲明旋遭移除。

02 授予精神病患者

諾貝爾獎作為最高榮譽之一,是很多科研者畢生的追求,向來有隻授予在世的大師們。

所以,一句玩笑話,要拿諾貝爾,得活九十二。雖然,不能授予死人,但可以授給精神病啊。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給了博弈論的三名教授,其中包含已經患精神病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美麗心靈》的原型。

據說,納什教授拿到諾貝爾之後,從1958年30歲就開始不正常的他,66歲了又開始變得正常了,還可以跟人打招呼、上講臺講課,講他自己的博士論文——納什均衡。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他的案例甚至成為心理學、精神病領域的一個案例,到底是榮譽帶來的“光環”讓人們對他的行為更加寬容,從而治癒了他?還是他自己一直堅稱全靠意志力治癒了他呢?納什不借助藥物治療而康復的案例引起了許多精神病學家的興趣。人們開始研究他的生活起居和周邊環境,希望他的病例有推廣價值。

但也有不少心理學家相信,是榮譽治癒了他。1962年時,當他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Fields獎因為他的精神狀況,與他失之交臂。到80年代,有幾項榮譽性獎都幾乎要授予給他,最終都因為他的病狀而放棄。

1994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他之後,一夜間開朗了許多,簡直變了一個人。領獎後他在普林斯頓散步,常常有陌生人向他致敬,”納什教授,祝賀你。“

所以,諾貝爾獎還有治療精神病的療效。

03 副業演員

要說哪位是最叛逆的諾貝爾經濟學家的得主,非他莫屬——理查德 H. 賽勒。

2017年,他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給出的頒獎理由是,塞勒在個體決策的經濟學分析與心理學分析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樑,他將心理學上的現實假設用於對經濟決策進行分析,闡明瞭有限理性、社會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缺失等人類特性是如何系統性地影響了個人決定以及市場結果的。

其實,在2002年,塞勒就應該跟他的搭檔卡尼曼 (Daniel Kanemann) 和弗農·史密斯 (Vernon Smith) 一同獲獎的。後來,當羅伯特·希勒 (Robert Shiller) 因為行為金融學方面的貢獻而獲獎時,塞勒還是沒份,令人覺得可惜,而且也替他不平。

不過,漏掉有漏掉的好處,2017年,變成他一人獲獎了,獨得獎金。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瑞典皇家科學院顯得有點“矯枉過正”——其實,可以給同樣行為經濟學領域的的恩斯特·費爾 (Ernst Fehr) ,或者科林·凱莫勒 (Collin Camerer) ,甚至喬治·勒文施泰因 (George Leowenstein) 共享殊榮。或許就是等待的補償吧。

他的搭檔卡尼曼——一位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收到塞勒打來的電話說拿了諾貝爾獎時,他回憶起早期,與塞勒合作的時候,非常擔心塞勒拿不到Tenure (終身教職),因為他不玩數學,整天講故事。做的不被認為是經濟學研究的研究,非常不主流

獲獎的塞勒以叛逆者一貫的反諷口吻說道:“這次獲 (諾貝爾經濟學) 獎,彌補了我兩年前未能獲得奧斯卡獎的遺憾。他們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 沒有設立‘最佳經濟學家獎’,實在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塞勒的離經叛道還不止這些,他一天到晚不幹正經事——研究經濟學學術,而是身兼多職。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他拍電影當演員。在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中,塞勒本色出演,扮演一名經濟學家,和小美女賽琳娜·戈麥斯(Selena Gomez)去了拉斯維加斯的一家賭場,向人解釋什麼是擔保債務憑證。所以,除了諾貝爾,他更想拿的是奧斯卡。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另外,塞勒教授還在 1993 年成立了一家資產管理機構,叫做 Fuller & Thaler,到今年2月,管理資產已經超過90億美元了,收費從0.7%-1.3%左右,按1%算管理費,塞勒教授都賺得盈滿缽滿的。

他的搭檔Fuller也是一名教授,博士畢業於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在1976-1990年在華盛頓州立大學擔任金融系教授。現在這家公司還在運行,總部在加州灣區。

這是公司的網站,大家可以訪問一下,基本就是把他的行為金融學理論應用於實踐。https://www.fullerthaler.com/

04 交叉學科

從前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直被質疑科學性,頒給了很多偏數學、量化、理論模型的經濟學家。如今,卻越來越多地青睞於跨學科創新型經濟學

可能評委們對於數量、理論,首先很難評判高下,到底模型是越複雜越好,還是越簡單越好?其次,就像美女看多了也審美疲勞,總想換換口味。跨學科的好處就是創新,做的人少,競爭小,另闢蹊徑,你是第一個,你就成了專家。

另外,專家們自己也不懂,如果做宏觀、微觀、金融等等,專家們都做這個,一眼就看出來水平。做個專家自己也不懂的,反倒評判不了高下,似懂非懂,專家們覺得,interesting,有意思,容易拿到票數。

如2002年的獲獎者丹尼爾·卡內曼是一名心理學家,他的搭檔弗農·史密斯與其說是一名經濟教授,不如說是法學教授更恰當。2009年的獲獎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是一名政治學家。

2018年的獲獎者保羅·羅默和威廉·諾德豪斯因為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而獲獎。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05 經濟學酷愛窮人

今年的獲獎者一出來,好多人評論說,好偉大的經濟學家啊,為解決全球貧困問題。

的確,三位的經濟學研究對於全球貧困有很多政策上的建議。

經濟學本身就“酷愛窮人”,其實

很多人可能都有誤區,覺得經濟、金融分不清楚,金融是研究怎麼賺錢,就以為經濟、金融都是研究富人的學科。那就大錯特錯了。

經濟學研究社會、企業、人如何做決策,絕對不偏好富人,反倒偏好“窮人”。

首先,富人在社會中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如果要反映社會,往往還得把富人——就是經濟研究中的outliers (極值)給剔除掉,影響結果。

其次,比如今年獲獎很大程度上是對隨機對照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這種研究方法的一種認可。

為什麼他們的研究實驗都在發展中國家諸如非洲之類的呢?最簡單的原因,就是,在發達國家設計這種隨機對照實驗太貴了嘛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趣事


再次,在發達國家,很難隨機,每個人受到原來的財富、地位、教育程度等影響,很難完全隨機。在非洲就不一樣,很多窮人什麼都沒有一窮二白,父母也沒什麼教育水平,就可以看成完全隨機了。

再說,發達國家,誰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參加有關教育隨機實驗呢?每個人的教育都只有一次。窮人很多就無所謂啦,反正本來也沒啥教育機會。


06 獲獎原因:女性

至於今年為什麼他們會獲獎。當然因為他們的研究很傑出啦。

除此以外,之所以會在眾多傑出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很可能還因為他們這個團體中有一位女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一直被詬病女性獲獎人太少了。其他諾貝爾獎女性大概佔5%,而經濟學獎才1%,但經濟學女性沒有明顯劣勢啊。

所以,候選人中出現一位女性時,她脫穎而出的概率就很高啦。

要拿諾貝爾獎有什麼套路呢?不要再研究經濟學啦,趕緊想想經濟學還能應用在什麼學科,交叉學科研究,別出心裁,另闢蹊徑。另外,發paper都記得搭上一位女性哦。

本文作者:傳承君CC,美國經濟學博士生,師從諾貝爾獎得主,上得了名校,下得了廚房。美國華爾街工作多年,現居美國。部分素材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不做商業用途,侵刪。轉載請聯繫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