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震动全球。湖北武汉作为我国新冠肺炎的重疫区,是整个疫情防控的一线战场,在这里,众多一线医务人员临危受命,坚守岗位,同时有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们”怀揣医者初心,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弛援武汉。这一份无惧生死的“抗疫情”让人动容。

在疫情的一线战队中,心内科团队是重要成员之一。新型冠状病毒虽以肺为主要的攻击靶标,但同时也可累及心血管等多个系统;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被证实死亡率显著增加。此时,心内科团队在前线可发挥自身优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心呵护”。

为此,本报特推出“抗疫情 心呵护”专栏,邀请一线抗疫战队中的心内科专家,为大家带来抗疫实战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合并心血管异常情况时的诊疗经验,希望对读者的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本期访谈专家

「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2月6日深夜报名援鄂,翌日火速出发,当天到达武汉,第一时间投入到抗击新冠一线战役中。

坚守重症病房几十个日夜,在超负荷工作的同时,仍不忘初心使命,怀揣探索未知的热忱,对新冠肺炎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和科学分析,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谈及这次援鄂的经历,依然在隔离中的黄浙勇教授说道:“我是一个医者。怀敬畏之心救治患者,是医者的初心;怀谦虚之心探索未知,是医者的使命。

「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黄浙勇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助队成员之一奔赴武汉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医者是中坚力量,当仁不让

疫情肆虐之下,倾举国之力援鄂,各地派遣医疗队火速集结赶赴前线。

探索和挑战未知本是医生的日常工作,但这次疫情所面临的挑战更具未知性和危险性:极强的传播能力、持续攀升的确诊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不断倒下的一线医护人员……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疾病?会如何收场?肺炎与心脏损伤关联多大?没人知道答案。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中仅有的两位心内科医生之一,黄浙勇教授一直把这次生死未卜的援助行程看作是医护的职责所在:救死扶伤,武汉和上海,只是不同的执业地点罢了。他说“一个人,每个器官,均有自己的功能;一个国家,每个行业,独有自己的坚守。战乱和反侵略,自有军队出征;火灾和消防救援,自有消防员出勤;疾病横蔓时,医护人员成为抗疫主力,也是应有之义。

”后来黄浙勇教授得知,自己的恩师葛均波院士此前也已多次向组织要求去武汉前线支援。一脉相承,传道授业,这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承袭,更是精神灌溉的开花结果。

带着恩师的嘱托、对前途的未知和肩负的重大责任,在武汉最艰难的时刻,黄浙勇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许多同仁志士一同踏上征程,目的地便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房。

「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书法家王昌亚先生题字“上善若水”,赠予黄浙勇教授

到达武汉,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

尽管各种前期报道已让援助队的每位医护人员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直面现场、身临其境后,黄浙勇教授才发现当下的武汉疫情远比想象的更严重。

飞机刚一落地,广播便立即通知所有人集体换用防护等级最高的N95口罩;接机的大巴车驶入武汉街头,这个曾经彻夜不眠的繁华都市死一般的沉寂,街头巷尾火红醒目的标语“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更显悲壮;到达酒店后,冬夜里的寒意加重了不安与忐忑,让人蜷缩在被窝中瑟瑟发抖。来到武汉人民医院后,队员们了解到6个本院医生已是几乎无休地死扛了两个星期,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将近三分之一是本院的医护人员,如此惨烈的境况难免又加重了心中的不安。

来不及让这些情感安定下来,黄浙勇教授便投入到了高强度的工作中。他谈道,“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到达武汉时,在党和政府的强力干预下,武汉的医疗秩序正在逐渐恢复,已经建立了‘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救治原则,医疗物资也逐渐改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当地的定点医院,收治的均为重症患者。而与我们并肩作战的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实战高手,合作得以很快磨合,大家以最快地速度进入了状态。在我们接管病区的55天时间里,共计救治了一百多位重症患者,其中包括机械通气和ECMO患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

「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黄浙勇教授在抗战一线

心肺不分家,

心内科医生在新冠肺炎防控一线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如何看待和处理新冠肺炎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成为争论焦点之一。在谈及心内科医生在本次救援中发挥的专科特长时,黄浙勇教授谦虚地说道:“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武汉,我首先是个医者,然后是心内科医生,最后才是冠脉介入专家。心肺不分家,我从呼吸科和重症科同事那里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很想把一些个人思考分享给更多的同事和关注疫情进展的非医学界人士。”在此次一线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黄浙勇教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新冠肺炎的鉴别诊断

本次疫情发现,有些新冠肺炎患者的首发症状不典型,如以喘憋、胸闷气短等主诉入院,症状类似心衰,因此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确诊以后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治疗。鉴别诊断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呼吸困难加重是肺炎加重还是并发心衰?D-二聚体升高是合并肺栓塞还是反映炎症程度?是否需要抗凝?肌钙蛋白升高如何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

新冠肺炎是否诱发心肌损伤?

据黄浙勇教授和曹嘉添主治医师观察,约11%的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有2个特点,其一是心肌标志物仅轻度升高,绝大部分肌钙蛋白(cTnI) 在0.5 ng/ml以下;其二,心脏功能影响轻微,间或表现出舒张功能障碍,收缩功能没有影响,BNP可有轻度升高。心肌损伤对预后具有比较好的预测价值。至于新冠诱发心肌损害的发生机制,可能存在以下三种:“病毒→心肌损伤”的直接机制、“病毒→肺炎→心肌损伤”的间接机制、合并症急性发作。黄浙勇教授认为“病毒→肺炎→心肌损伤”的间接机制应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机制假设。

原有心血管疾病及其用药会不会加重新冠肺炎病情?应如何合理用药?

黄浙勇教授团队对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基础降压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CEI/ARB组和非ACEI/ARB组。所有患者继续使用入院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入院后分析临床严重程度(症状、实验室及胸部CT表现等)、临床病程及短期预后。RAS阻滞剂组与非RAS阻滞剂组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进程转归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高血压患者ACEI/ARB的使用并不增加新冠肺炎的临床严重性。因此对已经接受ACEI/ARB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不应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停用。

「抗疫情,“心”呵护」黄浙勇教授:任重道远,不忘初心——探索未知是医者使命

疫情期间,黄浙勇教授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分享自己的经验

近两个月的实战,让黄浙勇教授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心内科疾病诊疗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他表示,虽然目前的证据显示新冠肺炎仅引起心肌轻度损伤,尚不能完全排除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的可能性,假如直接感染,心脏残存病毒可诱发心肌持续炎症反应,最后就有可能发展成扩张性心肌。因此,在疾病缓解期或“治愈”后,尤其是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应该加强心脏超声和心肌标志物的随访,同时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基础研究。目前,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后遗症,是否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加重或新发,仍然未知。

科学诊疗,

相信临床研究证据,不盲从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成为大流行病(pandemic),大家普遍很焦虑,都渴望很快找到特效药。黄浙勇教授提示道:每个医生都会有自己的诊治经验,但凭借个人经验去否认或推崇某种治疗,是不科学的。任何药物有效与否,都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任何主观的良好意愿,如果没有循证医学的正确航道,结果都可能事与愿违,甚至沦为笑柄。在治疗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更要坚持这个原则。

关于新冠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法,黄浙勇教授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鉴于心血管疾病和新冠肺炎复杂的交互作用,尽管具体作用和机制不是非常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心肌损伤是伴随的、肺炎继发的、还是病毒直接损伤导致的,心肌损伤均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要加强监测,积极治疗业已合并存在的、或者新出现并发的心脏损伤。迄今并无针对新冠肺炎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治疗,可以经验性使用辅酶Q10、改善心肌代谢药物、麝香保心丸等药物,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视情况尝试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药物。”

结语

与黄浙勇教授通话时,他刚由武汉返回上海,仍在规定的隔离期中。虽然几十天的奋战让他身心俱疲,但他却放不下心中的使命感,还在抓紧时间整理每一份病历数据资料。在全国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国外疫情却蔓延得肆无忌惮。黄浙勇教授感慨道:“有关新冠肺炎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这对整个医学研究来说又何尝不是探索未知的初级阶段呢!”我们相信,正是因为始终坚守这样的医者初心,寒冬终会过去,疫情终将被打败!

编辑整理:中国医学论坛报 可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