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裡的“遊牧民”:時代變革期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文/感姐談個人發展

大城市裡的“遊牧民”:時代變革期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作者:感姐,職場10年,輾轉產品研發、管理諮詢和HR。目前是職業發展諮詢師和培訓師,諮詢案例超過110+,擅長解決職業規劃、發展、轉型及開啟副業等問題。

這周看完了書——《遊牧東京》。

說到遊牧,腦海裡會立馬出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畫面。在遼闊的草原上放牧、遷徙,是遊牧民族的標配生活。

但把場景放在大都市裡來呢?不要固定住所,只帶一個拉桿箱,在生活便利的大城市“遊牧”般的生活,是什麼體驗?為什麼要這樣做?對人生和職業發展又有什麼啟發?

接下來的兩期文章,打算寫一寫讀完這本書的所思所感,寫一寫居住在大城市裡的人的一個側面——大城市裡出現的遊牧族,以及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可以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1.越來越大的大城市

前陣子看到一篇講日本新幹線的文章。

大城市裡的“遊牧民”:時代變革期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日本的新幹線,就是高鐵, 幾乎覆蓋從最北端的北海道至南部九州島的整個日本國土。日本政府修建新幹線的初衷,是希望隨著高鐵的打通,經濟發達地區能夠帶動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但像東京這樣的超級大都市,伴隨著新幹線,反而產生了強大的“虹吸”作用——年輕人都乘著新幹線從老家來東京打拼。結果是東京越來越大,而偏遠地區人越來越少,尤其缺乏年輕人,經濟陷入惡性循環,越來越差。

最近在北京,見識了西二旗地鐵站(就是那個經常被媒體拍早晚高峰擁擠盛況的地鐵換乘站)。近距離見識後,對“擁擠”和“人多”有了更深的感受。

和一起乘車的朋友聊起地鐵。朋友住在北七家,在著名的社區天通苑(號稱住著70萬人)北邊大概5、6公里的地方。就這5、6公里,因為沒有開通地鐵,她每天上班通勤要坐公交再倒地鐵很麻煩。我覺得以北京修地鐵的速度,地鐵修到她家附近指日可待,但朋友不這麼認為。

“近期沒規劃。地鐵修得遠,就會有更多的人來住,因為居住成本低。但北京不想再擴大了,所以不會很快修的。”

大城市裡的“遊牧民”:時代變革期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大城市交通擁堵,空氣糟糕,上班辛苦,消費還高。但大城市擁有更多機會,收入高,生活便捷。因為聚集了來自各地的背景文化完全不同的人,大城市的樣子更多元,更包容。

比如在北京,就有朝8晚5的體制內,10105(早10點上班晚10點下班一週工作5天)的互聯網“錯峰族”,晨昏顛倒有熱點就追的新媒體人,收房租就是工作隨時隨地收錢的包租公包租婆,朝7晚12甚至更晚的快遞小哥或滴滴師傅,專做夜班通宵工作的便利店店員,早5點起床通勤2小時剛上班已疲憊的社畜,“空中飛人”工作即生活的跨國企業高管或諮詢顧問……

在我身邊,有不少堅持奮鬥的北漂一代,來自全國各地。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貸款買房,竭盡全力給孩子好的教育,為的就是在大城市紮根,讓下一代“不輸在起跑線上”,享受更好的資源。

而90後來北京奮鬥,更多的是懷揣夢想,渴望在這個機會多多的城市,拼一把,不白走一回青春。

“寧要北京一張床,不要老家一套房”。

不管是哪類人群,願意離開家鄉,在大城市裡承受辛苦和壓力,為的都是美好的未來。

大城市,不僅僅是面積大、人口多,還承載著很多人的希望和夢想。

大城市裡的“遊牧民”:時代變革期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2.同樣的迷茫,同樣的艱辛

日本的經濟發展更早,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吸引了很多人。《遊牧東京》的作者生於1973年,出生於福岡,大學在東京讀的,也是“漂”一族。

大學畢業時,想走音樂的道路,無奈不能以音樂為生,轉而想做第二喜歡的雜誌編輯工作。但現實是殘酷的,因為錯過應屆生找工作的時機,又沒有對應的經驗,應聘出版社失敗了。接下來的幾年,做過臨時工,派遣員工,始終在編輯製作方面努力,最終得到出版社工作時,已經三十多歲。

得到正式工作後,被委以重任,每天工作的很充實。然而,突然間公司陷入破產的危機。最終,他辭去了企業的工作,在35歲這一年,成為一名自由編輯及策劃人。

經歷了最初的困境後,得益於大環境從傳統出版業走向網絡媒體,作者也接到了很多網頁編輯、文案撰寫策劃方面的工作。雖然工作機會在慢慢增加,但作者內心的憂慮依然存在。

“我已三十七歲,很快便四十歲。作為一個沒有名氣,僅埋頭積累很小件工作的自由職業者,對這樣僅憑藉自己的力量開拓前面的道路,為自己的未來穿針引線的生存辦法,感到非常的不安。伴隨著危機感,我同時感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自己好像也不會幸福吶。

對朝著“能看到未來”的目標奮勇前進的慾望漸漸消失了。就算沿著現在的道路繼續努力,也只是收入上的增加,並沒有因此感到巨大的吸引力。”

大學畢業後追逐理想做音樂,理想破滅後為想要的工作努力奮鬥,小目標終於達成卻又趕上社會趨勢變化不得不辭職和轉型,成為自由職業者後依然有不安和倦怠……

這雖然是一個日本70後的經歷,但職業發展的迷茫與艱辛,在我們身上同樣可見。

前兩天看到一份關於Z世代(95後)的調研報告。從就業市場來看,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在薪酬方面有絕對優勢。尤其是這些行業中的巨頭,抗風險能力更強,是很多大學畢業生的首選。然而,隨著行業趨於飽和,門檻變得更高。Z世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大城市裡的“遊牧民”:時代變革期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圖片來自Mob研究院

在這一點上,日韓體現的更突出。如果畢業時錯過進入大企業的機會,以後成為其正式員工的機會就很渺茫了。

因為人選供應充足,成熟行業、大公司期望自己的員工在畢業之後,就沿著既定路線發展(大企業、專業化),經驗最好能完全匹配崗位要求。對於經驗不能完全匹配或者中途轉行的人,機會越來越少,容忍度越來越低。

這要求年輕人必須在學校期間就規劃好自己的未來之路,否則就可能完全喪失機會。但誰又能保證所選擇的道路一定合適,再也不用換跑道?或者那些穩定、性價比高的機會就一定一帆風順?那些心中的小夢想又該如何安放?

人生路上,總是一個難題接著一個難題。

3.在大都市“遊牧”,重找人生之路

能否不延續現在的生活,而從另一種方法和角度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個問題,很多對目前生活不滿意的人都想過吧。作者也一樣。不同的是,作者採取了一種激進又有趣的方式尋找答案。

搬離所住的公寓,扔掉傢俱,僅依靠一個拉桿箱,通過在社交媒體上結識的朋友,在東京這個大都市,如旅行般的生活。

每天,在城市裡像螞蟻般移動:作為編輯和導演,去常去的咖啡館工作;在客戶的公司進行文案或策劃書的撰寫,開碰頭會;晚上則住在朋友或社交媒體上認識的人家中的客房,有時也住酒店。

東京這座城市,在衣食住行方面功能齊全,整個城市好像一個巨大的便利商店,這也是作者認為能完成“遊牧東京”項目的原因。

在“遊牧東京”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通過這個項目作者收穫了哪些“設計人生”的想法?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下一期裡,感姐將接著談。

大城市裡的“遊牧民”:時代變革期如何設計自我、生活和工作?


我是感姐,一名職業發展諮詢師,“工作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收入有刺激感,人生有意義感”——四感新人生的提出者和踐行者。

曾經的我,遭遇職場天花板,也曾為職業生涯何去何從焦慮,迷茫。

現在,我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職業諮詢師,諮詢案例110+;除了一對一諮詢,還開啟了自己的訓練營、職業生涯課;寫作方面,5個月簡書粉絲從200到7000+;自己的第一本書已經出版……

在35歲的人生“下半場”裡,我不再只滿足於有一份收入還可以的工作。我期望幫助像曾經的我一樣迷茫、焦慮的人,找到方向,不斷成長,走向新人生。

我的諮詢對象和學員中,有成功開啟副業的寶媽;有重新找到方向的職場管理層;也有3個月內收入提升6倍的職場中年人。

我是感姐,你身邊專業、靠譜、有溫度的職業諮詢師。

如果你有職業困惑和迷茫,歡迎私信,贈送你《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手冊》,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