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陪孩子寫作業,千萬別讓你的“愛”成了“害”

常常會有媽媽這樣感慨又疑惑的說:“我每天都有在陪孩子在寫作業呀,為什麼就是沒有效果?孩子和我都要被逼瘋了。”

一件事情做了和做好,效果往往相差巨大。雖然你可能天天陪孩子寫作業,但是卻是無效的,或者效果不明顯,這樣是陪了和陪好的差別,陪伴固然重要,但正確的方式更重要。

媽媽陪孩子寫作業,千萬別讓你的“愛”成了“害”


首先,什麼時候陪?上一節我們講過陪的2個階段,需要區分。

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只要有作業,最好能有媽媽聽聽盯著,從最初的樣樣指導,過度到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發現的不正確行為及時給與糾正和改進。

三年級開始,隨著孩子認字的豐富,也懂得了讀題、審題、解題和要了解了老師對作業的要求,就應該儘量少陪,逐步退出孩子的寫作業,可告訴孩子,如果遇到疑難問題自己無法解決,請在晚上9點之前向媽媽尋求幫助,超過9點,可能媽媽也就無能為力了。這個前提是,一、二年級已經有了很好的陪伴。

情況有時不能如你所願,四、五年級的孩子如果還不能很好的獨立完成作業,還是應該給與孩子適當的陪伴和輔導,鼓勵多看課外書,增強詞彙量,提高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閱讀基本是一劑萬能藥。不過在時間和方式上可以靈活處理。

媽媽陪孩子寫作業,千萬別讓你的“愛”成了“害”


其次,你怎麼理解“陪”這個概念?

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上,有些家長喜歡代勞。所以,我們所說的陪孩子寫作業,就變成了他替孩子寫,“1+1,等於2呀”,代勞型家長遇到難題直接說答案,剝奪孩子的思考過程,和打算付諸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依賴。

媽媽 要警惕成為孩子的“百科全書”或“自動做答機”,也不要成為他的“活字典”,孩子才是寫作業的主角,媽媽只是起到一個必要的輔助組作用,不是一道題一道題的、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他,對於他的疑問或者無從下手的地方,可以給與適度的指導,常用啟發式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理清題目的本意,找到提問的真正目的,從而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值得警惕的是,陪,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態度,有時還是一種尊重。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要做到人在心在,不要以工作忙、社交多為藉口,坐在孩子旁邊玩手機、打遊戲、嗑瓜子、織毛衣……讓孩子感覺只是被監視。如果孩子只是需要你稍微做些點撥就能完成,你倒是可以拿本書在他旁邊看,還能樹立一個同步學習的好榜樣。

專欄

龍海談: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業

作者:育兒糾偏有術

39幣

6人已購

查看


最後,切忌陪伴成為了審查。

孩子剛上小學,媽媽們把孩子的作業看的特別重,往往如臨大敵,還因為“恨鐵不成鋼”,所以用非常嚴厲的態度去對待。

當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媽媽的雙眼就像一臺高性能掃描儀,時刻盯著孩子的動筆的位置,而且總能看到孩子做的不對、做的不好的地方,這就是監督型家長,他們會快速的給孩子支出,常常伴隨聲色俱厲的吼叫:“這裡不對”、“錯了錯了,哎”、“那裡錯了呀。”,搞的孩子的思路一次次的被打斷,還處於一種緊張恐懼情緒之中。

更有甚者,一些媽媽還會把陪伴變成審訊,當孩子遇到難題一時不知道怎麼解,看到孩子皺起眉頭或停下筆來剛做思考狀,媽媽就認為孩子偷懶,在課上沒有好好學,於是開口就問:“你看你,又不會了吧?上課幹什麼去了?”、“為什麼不會?”、“是不是上課沒好好聽講。”諸如此類,孩子還沒緩過神,稍微回答的不能讓媽媽滿意,接下來就會有一堆的問題。

以上這些行為,都會打斷孩子寫作業的思路,成為他獨立自主、高效完成作業的絆腳石。當我們在旁邊發現孩子有題暫時做不出來,可以提醒先跳過去做其他的,等其他作業都寫完了,再複習一遍課本,也許那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這裡,我也要告誡各位媽媽們,寫作業是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對於孩子的成長,他不是比一切都重要,也不是唯一重要的東西,切不可因為寫作業這件事情傷害了親子關係。良好的情感紐帶伴隨一身,也是為孩子形成健全、完美人格的基礎,整個家庭生活都將受益。

媽媽陪孩子寫作業,千萬別讓你的“愛”成了“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