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准备立他为太子,他却拒绝,还推荐自己的弟弟

我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在乱世之中稍有野心的人都想当皇帝,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因为看破皇权纷争,不愿意做皇帝,李宪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子。他的父亲是李旦,李治和武则天是他的祖父母,就连唐中宗李显也是李宪的三叔。

仅看李宪出生的时代,就应该知道他的童年一定是战战兢兢的。李治去世后,唐中宗李显即位,武则天垂帘听政。但是好景不长,武则天很快就把李显废了,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位女王,被贬为庐陵王的李显也远离皇宫。

好在李显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多年之后,终于恢复了皇太子的身份,重新当上了皇帝。但是这样的变故对年幼的李宪来说也是一种打击,可能是看破了皇权的斗争,他对皇帝之位从来也不感兴趣。

唐中宗李显去世后,李旦的第三位儿子也就是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平定内乱,助自己的父亲李旦登基。李旦称帝之后,对于立哪个儿子为太子这件事犯了愁,李宪是李旦的嫡长子,李隆基又有大功在身,一时间李旦也无法定太子之位。

这是,李宪出现了,他亲自对父皇李旦说:“如果在太平盛世,太子应该选嫡长子;如今乱世之中,太子人选应该是有功劳在身的人,三弟李隆基讨平韦氏有功,应该立他为太子,否则不能让天下信服啊”。因为李宪不愿意做太子,而李隆基确实有功,李旦这才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宪之所以对父皇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他确实无心做皇帝,不过在很多争夺皇位的人眼里,李宪真是太傻了,唾手可得的皇位都能拱手让人。想想天下为何频繁改朝换代,为何会有九龙夺嫡、玄武门之变,都是因为受到了皇位的诱惑啊。

而李宪对于这个皇位却丝毫不在意,其实他也是有大智慧,在乱世之中想要平安一生就必须远离皇权斗争。或许他明白,如果自己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度当上了太子,很有可能会和李建成的下场一样,因为以他的实力,实在斗不过三弟李隆基,还不如索性卖他一个人情。

李隆基登基之后,对李宪这位皇兄也十分友好,时常聚在一起,这也是皇帝手足情深少有的一段佳话。而李宪自己也十分知趣,一直刻意原理朝政,只做一个享乐的王爷。